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5年初級經濟師考試即將開始,現在已經是沖刺階段了,職業(yè)培訓教育網特整理了2015初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沖刺資料,希望對您備考有幫助!
貨幣制度的演變
由于貨幣材料的確定在貨幣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貨幣制度的類型一般根據幣材來劃分。從歷史發(fā)展來看,世界各國先后采用過以下幾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
1. 銀本位制。銀本位制是以白銀為本位貨幣材料,有銀兩本位和銀幣本位之分。銀兩本位是不禱造銀幣,以銀兩為單位,貨幣以銀塊形式流通的制度;銀幣本位是以白銀為幣材,禱造銀圓流通的制度。在銀本位制下,銀本位幣可以自由禱造,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又以銅、鎮(zhèn)、鐵等賤金屬禱成輔幣,作為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銀本位制產生于封建社會末期,其最大缺點是白銀價值偏低。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fā)展,白銀作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弊端愈發(fā)顯露'黃金開始進人流通,并逐漸取代白銀在流通中的地位,金銀復本位制也因此而產生。到20世紀初,除墨西哥、印度和中國等少數幾個經濟落后國家仍使用白銀作為主要流通手段外,資本主義世界已基本放棄了銀本位制。
2. 金銀復本位制。是以黃金和白銀同時作為本位幣材料。在這種貨幣制度下,金幣和銀幣同時作為本位幣,都可以自由禱造,相互之間可以自由換,具有同等的法償能力。金銀復本位制是16-18世紀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典型的貨幣制度,又分為平行本位制和雙本位制。
(1) 平行本位制是金幣和銀幣各按其所含金銀重量的市場比價進行流通,國家不規(guī)定兩者之間的兌換比率。這樣,市場上各種商品就存在著雙重價格,即金價格和銀價格。由于金、銀的市場價格隨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和供求關系的變化而不斷發(fā)生波動,從而造成市場物價和債務關系的棄亂,決定其必然向雙本位制演進。
(2) 雙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銀復本位制,金、銀兩種禱幣按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固定比價流通,而不隨著市場中金、銀比價的變動而變動。雙本位制盡管克服了平行本位制的雙重價格缺陷,但又產生了新的矛盾,即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一現象是指在兩種面值相同而實際價值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良幣”必然被收藏、館化或輸出而退出流通,實際價值較低的“劣幣”則會充斥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這一術語最早見之于16世紀英國著名金融家格雷欣的幣制改革建議中,故稱其為格雷欣法則。實踐證明,在雙本位制下,盡管有兩種法定本位幣,但是實際流通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總是一種貨幣:銀賤則銀幣充斥市場,金賤則金幣充斥市場,金銀兩種貨幣在流通中交替執(zhí)行貨幣職能。
金銀復本位制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貨幣制度,因為它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而具有的排他性、獨占性的本質特性相沖突。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金銀復本位制讓位于金本位制是歷史的必然。
3.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材料,分為三種類型:
0)金幣本位制。這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黃金為法定的本位貨幣金屬,銀幣則退居于輔幣地位,其禱造和法償能力都受到了限制。金幣本位制的特點是:金幣可以自由鋳造,銀行券和輔幣等價值符號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人。這三點是金本位制正常發(fā)揮其職能的基本條件。金幣本位制避免了雙重價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fā)生,而又保留了金屬貨幣直接參與流通、自發(fā)調節(jié)貨幣數量的優(yōu)點,從而保持了貨幣流通的穩(wěn)定。因此,金幣本位制的相對穩(wěn)定性,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因而是殘缺不全的金本位制。①金塊本位制又稱生金本位制,由可以有限兌換金塊的銀行券代表黃金流通。其特點是:不禱造金幣,沒有金幣流通,實際流通的是紙幣一銀行券;銀行券規(guī)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只能在規(guī)定的數額以上^^*換金塊(如1925年,英國規(guī)定銀行券1700英鎊以上才能兌換黃金);黃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為銀行券流通的保證。②金匯兌本位制又稱虛金本位制'由國內不能兌換黃金但能克換外匯的銀行券代表黃金流通。其特點是:不禱造金幣,沒有金幣流通,實際流通的是紙幣——銀行券;銀行券規(guī)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政府或中央銀行通過按照固定比價買賣外匯的辦法來穩(wěn)定本國幣值和匯率。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具有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第一,兩種制度都沒有金幣流通,黃金失去了流通手段職能,從而也失去了自發(fā)調節(jié)貨幣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銀行券不能自由兌換黃金,一旦發(fā)行過多就會貶值;第三,金匯免本位制依附于外國貨幣制度,一旦外國貨幣制度發(fā)生動搖,本國貨幣制度也必然隨之動搖。這種脆弱的金本位制,經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沖擊,很快就瓦解了,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轉而實行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
4. 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不兌現紙幣本位制又稱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是以中央銀行發(fā)行的紙質貨幣作為流通貨幣。在這種貨幣制度下,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也不同任何貴金屬掛鉤,并且集中由中央銀行發(fā)行,獨立行使貨幣各主要職能。這種制度的特點是:
(1) 黃金非貨幣化。流通中的現金,或稱之為通貨,是中央銀行發(fā)行的紗票和硬幣。黃金已從國內流通領域中退出,使以禱幣平價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的浮魂匯率制。各國均以不同貨幣的購買力之比來制定和調整匯價,黃金僅作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最后清償手段。
(2) 貨幣供給的信用化。中央銀行的貨幣發(fā)行通過信貸程序進行,并且非現金周轉廣泛發(fā)展,使銀行的支票賬戶存款(活期存款)成為以法定貨幣單位為價格標準的信用貨幣。隨著信用制度的高度發(fā)展和電子計算機在銀行業(yè)務中的廣泛運用,非現金周轉進一步擴大,現金流通則逐漸被排擠到很狹小的范圍內。
(3) 貨幣的多樣化。貨幣與信用交織在一起,各種票據和其他信用流通工具都在一定程度上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替代物,使貨幣形式的多樣化成為現實。貨幣形式的多樣化伴隨著貨幣供給渠道的多樣化,商業(y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甚至公眾都能夠對改變貨幣供應量產生影響。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