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森林城市論壇上,中科院院士蔣有緒呼吁,政府可以考慮對企業(yè)甚至排放二氧化碳的市民征收生態(tài)稅。華南植物園副主任周國逸說,生態(tài)稅不得不征而且很迫切,在現(xiàn)在企業(yè)升級改造過程中,它是一種推力。(11月19日南方網(wǎng))
交了“呼吸稅”,意味著吐口氣就要付錢!如此一來,這地球上活著的動物們也就不用保護(hù)了,能吃的吃,不能吃的殺,否則誰替它們交稅?
不過,筆者倒想先問問蔣有緒院士:這每月20元的“呼吸稅”是怎么得來的?僅僅是想當(dāng)然的價格?
“為節(jié)能減排付出代價”,所以要收“呼吸稅”。蔣院士犯了個邏輯錯誤。收了稅,人就不呼吸了?更就扯不上什么節(jié)能減排。為減少呼吸次數(shù),大街上人人兩三口氣做一口氣出,不憋死,也是人人面紅耳赤。不過像蔣院士這樣坐辦公室的,倒是可以玩玩這個半天不出氣的游戲自娛自樂一下。否則,人一旦忙起來,誰還惦記著啥時憋氣啥是出氣?
這個“呼吸稅”的理由很荒謬,荒謬到很難理解是一個院士鄭重其事地提出來。
蔣有緒先生的呼吁顯得很沒頭緒。這每月20元的“呼吸稅”是怎么算出來的?如此,不如把每人每月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計算一下,農(nóng)民們、低保戶或用條件的人在庭前屋后種些樹,減少或免征“呼吸稅”。這樣一來,既經(jīng)濟(jì)又有生態(tài)價值。
按照蔣院士的呼吁,一個乞丐每月至少先把“呼吸稅”討足了,不然不給空氣呼吸,不就等于是判死刑了?一方面又不能無辜剝奪一個人的生存權(quán),怎么辦?這“呼吸稅”征收起來估計難度有點大,“逃稅”的不少。
在順著蔣院士的推理下去,一個人活著得交感謝稅,感謝父母、社會和親朋好友給他活的機會和價值;得交大小便稅、吃飯稅、睡覺稅……只要是讓一個人活著的理由下,都有個收稅的名目。這樣,估計,人就為“稅”活著,想活就得交稅。
不交“呼吸稅”,這空氣還可以勉強“用”著;這交了稅,就得先把空氣“洗洗”干凈再拿來“賣”,這才符合等價交換的原理。筆者以為,蔣有緒院士呼吁環(huán)保的勁頭值得肯定,但強立名目去收稅就有些信口開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