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著的愛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讀中學(xué)的兒子對我說:“媽媽,給家家打電話,我要吃粽子!蔽伊ⅠR給媽媽打電話,媽笑說:“知道你們娘倆喜歡吃,已經(jīng)包好了,明天過來拿吧”。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有媽的孩子真幸福。
我的娘家是湖區(qū),盛產(chǎn)一種箬竹,箬葉是上等的粽葉,用箬葉包的粽子清香味濃。包粽子的習(xí)俗,最早記載于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fēng)云記》中:“仲夏端午,烹鶩角黍”,200年后南朝文學(xué)家吳均在《續(xù)齊偕記》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家鄉(xiāng)正屬楚地,盛行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習(xí)俗,代代傳承。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跟媽媽一起包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媽媽總會從湖邊采回一些新鮮的箬葉,放在鍋里用大火蒸煮,蒸煮好的箬葉由青綠色變成暗黃色,再把煮好的箬葉置于盆中冷水浸潤,箬葉柔軟不易破碎。包粽子用的糯米早在去年就留好了,將糯米洗凈后要浸泡幾個小時,米粒發(fā)軟后才可以包。包粽子前,還要做一些準(zhǔn)備工作,如在一張木椅栲上搭上一小團細(xì)細(xì)的麻繩;用筲箕裝好瀝干水的糯米,筲箕里放一把勺子和一根筷子以及一些去掉核的紅棗。
包粽子不難,只要取二三片無破損的箬葉,置于左手心,折成一個漏斗形狀,用勺子把糯米一勺一勺舀于其中,米粒只裝八分滿,把紅棗放在米粒中,再用筷子在漏斗中戳幾下,然后用右手把米粒往向下按,使米粒之間充分接觸,減少空隙,擠緊后用箬葉封好口,包成一個三角形,用麻繩系緊,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三五個粽子系成一掛。媽媽包粽子又快又好,我則不行,因為包得不緊,蒸煮的時候,粽子的三角露出米粒,有點難看。
包好的粽子是生的,還要把粽子置于大鍋中用大火蒸煮,大約一小時后,待醇厚的糯香和著箬葉的清香彌漫于空氣中,粽子便熟了。撈出粽子,把它裝在盛有冷水的木桶里,想吃的時候,就從木桶里提出一掛,剪開麻繩拆開箬葉,雪白叢中一點紅,賞心悅目,清香悠然,食欲大增,若是蘸些沙糖,更是香甜爽口。
離娘家遠(yuǎn)了,我多年沒與媽媽一起包粽子,每每回想起跟媽媽一起包粽子的情形,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幸福和快樂。我現(xiàn)在所住的城市,屬于丘陵地帶,街上很少有粽葉賣,我又不是一個過細(xì)的人,就很少包粽子。其實超市總有粽子賣,叉燒、肉餡、蛋黃、豆沙、紅棗品種繁多,但我不大喜歡吃這樣的粽子,偶爾吃一個就不想再吃第二個,不知怎么的,媽媽包的粽子,我一次就能吃上三五個,兒子也一樣。
端午節(jié)那晚,我跟外地的一個朋友聊天,她說每年端午節(jié)都是媽媽包粽子,她自己不會包,跟我一樣特別喜歡吃媽媽包的粽子,很少吃超市里賣的粽子,超市里再好也比不上媽媽親手包的好吃。
我想還有許多人跟我們一樣,喜歡吃媽媽包的粽子,也許是因為每位母親把濃濃的親情和愛都包在粽子里,我們才覺得特別香甜。
明年端午節(jié),我一定要親手包粽子,為家人,為那份包著的愛。
上一篇: 距離讓愛更美麗
下一篇: 親愛的,讓我陪你放風(fēng)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