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飄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正是農村里的農忙季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在老一輩人的心中還是很有分量的。而在我們看來,似乎并沒有特別的意義。
有關端午節(jié)的由來,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jù)《續(xù)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由竹筒盛米漸漸演變?yōu)轸兆,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也由此沿襲下來,成為節(jié)日里必不可少的風景。另外,還有很多習俗,諸如:插菖蒲,掛香囊,帖符圖,飲藥酒,賽龍舟等等。在我們家鄉(xiāng),端午的節(jié)日氛圍已漸漸淡化,似乎只有粽子還深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農村里的老婦人大多會包粽子。他們會在空閑的時候,到溪水邊、小河邊采集新鮮的箬葉,然后晾曬干,以備包粽子時用。到了端午節(jié)前一日,不管多忙,不管多晚,他們也會坐在燈下,將已經曬干的箬葉泡水、燙軟,將存放在家中的糯米淘凈,然后一個一個的仔細的包起來。包完以后,放進鍋里,點燃爐火,用木材蒸煮,直到熟透。
小時候,總是巴望著端午節(jié)快快到來,當粽葉的清香彌漫整個屋子,唾液腺分泌異常旺盛。詢問母親啥時能吃?母親總是讓我們耐心的等待著,然后,在臨睡前,從熱鍋里撈一兩只粽子出來,顧不上燙口,狼吞虎咽的吃下去。
長大以后,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粽子也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急切的期待。走上工作崗位后,有機會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粽子,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家鄉(xiāng)的粽子是最最樸實最最本味的,猶如鄉(xiāng)下樸實的老農一樣,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可口香甜的芯兒,但卻有一股清香直透心底。
往年的端午,都是婆婆包好粽子,煮熟后讓我們回去取。今年的端午,正是鄉(xiāng)下收割麥子的時節(jié),而媽媽因為生病,這段時間一直在我家里休養(yǎng)。于是,病中的媽媽主動承擔了包粽子的任務。
端午節(jié)前一天,從老家里取來糯米和箬葉,將洗凈的糯米用調料調好,把做餡的香腸切成細碎的小丁,紅豆和葡萄干用開水泡軟,箬葉洗凈燙軟,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包粽子了。
媽媽包的粽子很漂亮很精致,大小適中,有棱有角。看著媽媽很快的就能夠包好一只,感覺很簡單。我也想學著做,但是,箬葉在我手里好象總不聽使喚似的,好不容易把棱錐型的外殼做好,放進糯米,把上面的三角形口覆蓋,可是,怎么也覆蓋不好,不是這個角漏米,就是那個角歪了。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媽媽包的那個樣子,一只粽子包好,臉上早已沁出了細蜜的汗珠?礃幼,什么事情不是光看就能夠學會的,還得下工夫多練才是啊。
詢問媽媽怎么會包得如此精致的粽子?媽媽笑著說,很小的時候沒有學上,每天都得出去干活貼補家用,空閑時就躲在河邊成片的蘆竹下,泥土當餡,蘆竹葉當箬子,學著包粽子,其實剛開始包的還不能叫粽子,只能說像粽子,實則跟荷包差不多。天天練著也就漸漸的會了,其時外婆還不知道,直至有一天外婆家的鄰居需要包粽子,還是小女孩的媽媽一口應承下來,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讓外婆和鄰居刮目相看。
看來,這包粽子的活不是我干得了的,不學也罷。包粽子不會,煮粽子總還是行的,家里的鍋不大,不比老家土灶上的大鐵鍋,一下子可以放進好幾十個呢。沒辦法,只能化整為零,多煮幾次了。包好的粽子煮熟了,滿室里飄散著箬葉的清香,香腸餡兒的咸香,葡萄餡的酸酸味,紅豆棗子餡的甜潤味,無不誘惑著我的味蕾。只是,胃本不好,不敢貪吃,淺嘗即止。
往年,吃別人送的粽子;今年,該是我給別人送粽子了。夕陽西斜,叫上老公,將不同餡的粽子搭配好,給婆婆家送去,也給鄰近不算太遠的二姐和嫂子送去一些。粽葉飄香,糯米情濃!其實,送不送粽子無所謂,送的是一份心情,表的是一份情意。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