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沉重與輕松
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思想的問題。
她說,某個電閃雷鳴過后的夜晚,大地已經(jīng)恢復(fù)了寧靜。掩上書,關(guān)了燈,遠離了城市的熱鬧繁華,斜躺在舒適的席夢思上,呼吸著空氣中淡淡的檀香味道,她在靜靜聆聽著曲子《亂紅》。舒緩的旋律,悠揚的蕭聲,輕盈的節(jié)拍,空靈的意境,演繹的正是她感官中的最愛。然而,在那樣的意境中,她還是無法停止著思考。思考曲子里亂的是什么?又紅了哪一些?她說:“也許,這樣平靜的一個夜晚,我不應(yīng)該再讓思想去忙碌;也許,如此和諧閑適中,我應(yīng)該學(xué)會靜靜聆聽不分心……,如果每個意念都可以隨心所欲去操縱,思想,它該是多么的簡單而輕松。因為會亂,所以心才需要思想的空間。因為思想,所以心的世界有了鮮艷明媚與藍靛紫……這就是精神的世界,一個因為追求與信仰而精彩的另類空間!
是呀,如果每個意念都可以隨心所欲去操縱,思想,它該是多么的簡單而輕松。
昨晚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然后思考著她的這番話,感觸很大。
或許,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思想是沉重的,并不可能簡單輕松,因為他們害怕思想。叔本華說,人是在痛苦與無聊中如鐘擺中渡過的,人遠離“快樂”,接近痛苦(生活沒有閑暇的勞作),就遠離無聊;而接近“快樂”(有物質(zhì)享受與名譽),卻容易無聊。他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人最珍貴的是閑暇。如何利用閑暇,人們的態(tài)度和作法卻截然不同。大多數(shù)人是把閑暇放在聲色娛樂消磨閑暇上,在感官刺激過后,他們只是空虛落寞的無聊。為此,叔本華舉出菲利斯丁人的例子說:那些隨意揮霍精力、僅僅滿足感官需要的菲利斯丁人,他們是“一個沒有精神需求的人”!皼]有真正的需求也就沒有真正的快樂……他的存在并沒有受到任何知識的追求和對真理的探索這一強烈欲望的驅(qū)動,也沒有享受真正的美的熱烈愿望——美的享受與對知識、真理的追求密切相關(guān)。”這些菲利斯丁人的巨大痛苦與無聊,就在于任何理念性的東西都無法帶給他們愉快。他們?yōu)榱颂颖軣o聊,不斷需要現(xiàn)實性的事物。然而,感官的樂趣很快就會煙消云散現(xiàn)實性的東西很快會被窮盡。一個人,如果將自己的幸福完全寄托在自身之外的人,一旦失去了財產(chǎn)、地位、家人、朋友,便失去了快樂的源泉。
因此,只有那些擁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會利用閑暇去尋找個人自身的靈魂所能帶來的快樂,也即是求知和對美的感受的愉悅。按照叔本華的說法:精神的快樂是會長久的愉悅一個人的心靈;理念性東西是不可窮盡的。將重心完全放置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天才”盡管失去了其他的一切也能從對世間萬物的洞察和思考中得到安慰。
這也就是說,落寞、空虛的無聊與痛苦并不輕松,追求精神思想的過程,也并非很沉重。當我們得到思想的愉悅時,也會感到很幸福,這時候,思想就是多么地“簡單而輕松”啊。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這確實是另類,然而,這一另類,并不希冀外人的評價,不管別人怎么理解,在于我們個人自身,都是幸福的。
上一篇: 關(guān)于遺忘
下一篇: 女兒高考成績出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