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摘 要]全新的表格輸入法,將憑證模塊和報表模塊相結合,實現憑證數據的高速輸入;利用編碼技術和報表模塊,將制造成本核算報表化,一舉實現成本核算全通用,從而解決了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的一個最大難題;開創(chuàng)了分組核算,從而提供比總分類更概括、更綜合的核算指標等八大部分內容,構成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框架。
[關鍵詞]全通用;中央數據;分組核算;自動轉賬
“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就是立足于會計核算信息系統(tǒng),研究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標準化模塊結構和主輔核算貫通等基本問題的一系列觀念和方法體系。
很多學者認為各單位會計核算存在個性,不可能實現全通用的電算會計。無可否認,各會計主體的會計核算的確有很多個性,但這些個性往往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如各會計主體設置和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可能不一樣,尤其是明細科目也許相差甚遠,但它們都是會計數據分類核算的歸屬,其賬戶的基本結構仍然是左借右貸,可以用相應編碼來表示各會計主體相差甚遠的這些科目。又如企業(yè)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會計報表差別很大,但它們都是從賬簿中采集數據編制的,可以運行電算會計不同的編表指令來編制這些差別很大的會計報表,而編表指令用戶是可以自定義的。因此,對于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全通用理論研究可以忽略不計。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研究的基本出發(fā)點。
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共同的會計理論基礎。自15世紀復式簿記誕生以來,會計核算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會計電算化雖然使得核算手段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但會計基本理論仍然適用。(2)規(guī)范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有一整套規(guī)范化的專門方法,如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任何單位的會計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運用這些專門方法。(3)整齊的會計數據流程。會計核算數據的總體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憑證數據一賬簿數據一報表數據”。會計電算化中,賬簿數據不是編制報表的依據,而主要為分類管理提供數據,并非可有可無。因而只要是會計核算,任何單位都要遵循這一共同的會計數據處理流程。(4)通用的會計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財政部頒發(fā)了《企業(yè)會計制度》,這是一一個不分行業(yè)、不分部門、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業(yè)會計制度。這為全通用理論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塊的全通用。在實務工作中,賬務處理和報表模塊被公認可以實現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資、固定資產、銷售等模塊,普遍認為經過努力也可以逐步實現全通用,但成本模塊則普遍認為不能全通用。實際上各單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編碼技術和報表模塊可以實現成本核算通用化設計。
綜上所述,全通用理論是可行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tǒng)的全通用可以為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審計電算化提供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數據平臺,實現會計數據資源的高度共享,從而有利于會計電算化實務的發(fā)展。全通用理論框架主要由以下8個部分內容構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編輯、存儲、加工和輸出時所運用的一整套專門方法,其目的是為經營管理提供電子會計信息,實質就是會計核算軟件的設計與開發(fā)方法。
會計軟件設計者總是首先調查數據流,完成科目編碼和數據表的設計;然后分析任務,劃分模塊;最后圍繞數據表和科目編碼,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塊設計調試,完成初始化、系統(tǒng)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數據輸出等方面的設計任務。因而會計電算化核算專門方法有9個,即科目編碼、數據表設計、模塊劃分、初始化、系統(tǒng)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和數據輸出。這9個專門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它們不能相互取代,必須配合運用,共同構成全通用電算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9個專門方法全通用,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的技術性保障。
二、主控模塊全通用
會計電算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可用系統(tǒng)論的觀點對它進行層層分解。最高層若干模塊是主控模塊,它們體現了會計軟件的主要功能和系統(tǒng)風格,其模塊結構的劃分標準是否科學將影響會計軟件的整體質量??茖W的模塊劃分標準有助于獲得標準化、通用化,甚至是全通用的主控模塊結構。按功能和數據處理流程劃分是電算會計模塊劃分的兩種主要標準,它們各有優(yōu)缺點,只采用其中任何一種標準,都會顯得美中不足。如果以數據處理流程為主要劃分標準,將各模塊重復的內容抽出來,再按功能劃分,就可以揚長避短,進而獲得全通用標準化主控模塊結構,如圖1所示。
這是一個全通用標準化的主控模塊結構,適合于任何一個會計主體的電算會計,并能實現強大的核算功能。這些核算功能主要包括:加工中央數據,實現雙軌核算制。并為適度的反記賬和反結賬奠定堅實的基礎;結合采用主輔核算,既能滿足傳統(tǒng)編碼內會計核算的需要,又能進行更詳細的編碼外核算;報表模塊全通用,不僅能加工各種實時核算和隨機核算報表,而且結合編碼技術可實現成本核算的全通用。
三、主輔核算全通用
日常會計核算,我們通過科目編碼進行,也稱為編碼內核算。但編碼并非萬能,有些更詳細的核算內容,僅依靠科目編碼是無能為力的。如工資一般按工資總額組成內容進行明細核算,很難同時按職工姓名進行明細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類別或庫別等口徑進行明細核算,很難細化到成千上萬的材料品種。這些工資到人、材料到品種等的核算內容,實際上是更為詳細的明細核算,即使強行編碼到如此詳細的程度,如國內某些會計軟件可進行九級編碼,記賬憑證的編制也無法適應。因此,編碼并不是越詳細越好,也不是編碼級別越多越好。編碼內核算不能滿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時,就必須用編碼外核算進行補充。哪些內容納入編碼內核算,哪些內容列入編碼外補充,并沒有現成的統(tǒng)一標準,完全要根據本單位核算與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來決定。實行主輔核算相結合,既能適應日常會計核算需要,又能滿足管理者對各種管理信息的需求。
編碼內、外核算存在大量數據交流,比如各種口徑的工資匯總表、發(fā)出材料匯總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等輔助核算內容,都會產生大量表格數據,將其打印出來,就是原始憑證,需要據此編制記賬憑證來輸入機內。這些憑證數據的手工輸入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錯。全通用電算會計應尋求一種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動輸入方法,即表格輸入法,來實現編碼內、外核算的貫通。
表格輸入法是指首先利用報表或輔助核算模塊加工生成有關表格中的數據,如間接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單等;然后在憑證輸入模塊根據該表格結構和項目一次性定義相應的表格輸入方法;最后執(zhí)行該表格輸入方法,從相應表格采集數據,自動輸入記賬憑證數據。表格輸入法將使編碼內、外核算產生有機聯系,它特別適合于表中有大量數據的憑證數據輸入,錄入效率非常高,是一種很好的貫通編碼內外核算的方法。
四、自動轉賬全通用
自動轉賬也是一種高速的憑證數據輸入方法。它是指在計算機中預先一次性定義轉賬方法,然后由計算機自動編制憑證,將指定的某一賬戶余額全部轉入另一指定賬戶,自動轉賬后轉出賬戶一般無余額結轉下期,從而實現憑證數據的自動高速輸入,自動轉賬功能只涉及賬戶之間的余額結轉。
商品化會計軟件提供自動轉賬功能,但主要局限于結轉損益,并沒有作為一種獨特的憑證數據輸入的通用方法。實際上,自動轉賬還可用于單向編碼的結轉,甚至可以由用戶現場指定自動轉賬的內容,實現自動轉賬的全通用。
所謂“單向編碼”,是指有些明細編碼平時只有借方而無貸方發(fā)生額,或只有貸方而無借方發(fā)生額,待期末將其轉平,轉入相應的綜合編碼。單向編碼期末(年末或月末)必須轉平,而接受單向編碼轉平的對應編碼稱為“綜合編碼”。
使用單向編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編制某些特定會計報表的需要。如為編制現金流量表(直接反映部分),可在“現金(1001)”、“銀行存款(1002)”和“其他貨幣資金(1009)”3個科目的編碼設計中,直接運用現金流量表的行號作為它們的底層明細編碼設計。反映現金流入的那些明細編碼為借方單向編碼,平時只有借方發(fā)生額,當發(fā)生對借方的沖銷數時,只能在借方用負數沖銷,不可在貸方用正數沖銷,如銷貨退回付現;反映現金流出的那些明細編碼為貸方單向編碼,平時只有貸方發(fā)生額,當發(fā)生對貸方的沖銷數時,只能在貸方用負數沖銷,不可在借方用正數沖銷,如購貨退回收現;當發(fā)生現金及現金等價之間的內部轉化時,屬貨幣資金形態(tài)的變化,既無現金流入,又無現金流出,可單獨設計一個底層明細編碼核算“內部結轉(98)”;最后必須設計一個底層綜合編碼“上年結轉(99)”,年末將所有單向編碼都轉入該綜合編碼,全部單向編碼轉平,唯有綜合編碼可能有余額結轉到下年。
自動轉賬的理論基礎是“三庫理論”。對于自動轉賬而言,待轉平編碼就是轉出編碼,它的最新余額已經加工產生,存儲在中央數據表內,不必另外加工,自動轉賬時可從中取出指定轉平編碼的余額;預先一次性定義自動轉賬的憑證輸入方法,即指定要轉出的前導編碼和轉出方向,接受轉入的編碼全稱,轉賬時的摘要信息;將不同會計期中央分類賬待轉平賬戶的余額數據與相對穩(wěn)定的自動轉賬方法結合起來,就能產生目的庫數據,即自動轉賬憑證數據。自動轉賬的三庫就是中央數據表、方法數據表和憑證數據表。其中,關鍵是方法數據表的定義,主要是表結構和表記錄的定義。
五、中央數據全通用
中央數據,也稱中央分類賬,或稱余額表,是根據輸入機內的憑證數據,采用實時核算方法,加工生成的一種再生數據。它就是電算會計的分類賬,含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
中央數據的綜合性極強,是電算會計的核心數據。在會計核算軟件的眾多再生數據中,中央數據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存儲中央數據的表文件稱中央數據表,它與會計電算化的其他數據表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加工中央數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央數據是連接憑證數據與報表數據的橋梁,并成為核對其他所有再生數據的依據和標準;中央數據綜合了總分類與明細分類核算指標,總是實時動態(tài)提供最新會計信息,是編制會計報表的主要數據源;中央數據是會計分期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各級賬戶余額分期結轉和發(fā)生額逐期匯總,從而準確進行會計數據分期的主要載體;中央數據是實現雙軌核算制的前提。有了中央數據,實時核算和隨機核算才得以順利進行,使得會計核算的嚴謹性與靈活性和諧統(tǒng)一。
六、報表編制全通用
報表編制全通用應實現強大的編表功能,不僅能編制規(guī)定對外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也能編制對內有助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報告。
財務報表關系到企業(yè)多方面的經濟利益,我國會計制度詳細規(guī)范了它的編制方法。在會計制度的指導下,運用“三庫理論”,全面實現報表編制電子化,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庫”也稱三表,是指數據庫、方法庫和目的庫。對報表模塊而言,隨機與實時核算已經產生了編表數據源,它們被存儲在有關數據表中,主要存儲在中央數據表內,無須另外加工;至于編表指令,應單獨設計指令表存放,鑒于各種會計報表編制方法互異,可分表別設計指令表;將不同會計期的數據表作為參數與指令表相結合,就可加工產生不同會計期的目的數據,即指標表的數據。
報表編制一般要使用3個工作區(qū),分別打開指令表、數據源表、指標表。首先在1號工作區(qū)指令表中順次讀取指令;然后執(zhí)行該指令,在2號工作區(qū)數據源表中采集數據;最后將采集到的數據填在3號工作區(qū)指標表的相應位置。這種電子化的填表過程,是報表編制的高度共性。至于報表結構和編制方法的差異,則是報表的個性,這些個性充分體現在他們的編表指令上,決不會改變高度同一的電子化填表過程。顯然,建立在“三庫理論”基礎之上的報表模塊,是一個全通用的模塊。
七、成本核算全通用
要實現成本核算全通用,關鍵在于尋找成本核算的共性,并仔細研究其個性,找出個性中蘊涵的規(guī)律。
一般而言,各企業(yè)制造成本核算需經歷以下幾個共同的步驟:按成本項目歸集陸續(xù)發(fā)生的費用;期末將歸集的間接費用在各成本計算對象之間進行分配;按成本計算對象歸集成本費用;將各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的累計成本費用在本期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最后編制完工產品成本匯總表,據以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對此可歸納為歸集、分配、再歸集、再分配和匯總5個步驟,這是成本核算的高度共性,反映成本核算數據的通用流程,一般企業(yè)要依次經過這5個步驟。
成本核算個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決定成本計算對象,如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各產品品種,分步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各生產步驟的半成品和最終生產步驟的產成品等;二是選擇費用分配方法,在前述兩個分配環(huán)節(jié)都有很多費用分配方法可供選用。
首先,選用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改變的僅僅是成本歸屬,會計電算化完全可以通過設置相應的明細編碼,來適應不同成本計算對象的選擇。
其次,無論選擇何種分配方法,其分配過程不外乎四大要素,即分配對象、分配依據、分配標準和分配歸屬,它們都集中反映在二維形式的各種分配表中。這些分配表都可以視同報表,利用報表模塊將其定義為相應的指標表,然后定義生成相應的編表指令,執(zhí)行指令編制報表,從而完成兩個分配環(huán)節(jié)中各項費用的分配。
因此,緊緊抓住成本核算的高度共性,利用報表模塊和編碼技術,進行兩個模仿即可以實現成本核算全通用:一是模仿手工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是利用報表模塊模仿成本費用的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照顧各企業(yè)成本核算的個性;二是模仿手工成本核算過程,主要是選擇成本核算的高度共性(即5個步驟)來進行模仿,而絕不是選擇具體的成本核算方法來進行模仿,并配合編碼技術,在模仿中實現成本核算的全通用。
八、“分組核算”全通用
“分組核算”是指比總分類核算更高級別的核算,即對一級科目進行分組核算,可稱之為“零級核算”,它提供比總分類核算更綜合、更概括性的核算指標。
分組標準。按使用的經常性程度分類,可分為常規(guī)分組和現場分組?!俺R?guī)分組”是指那些經常使用的、比較穩(wěn)定的分組口徑。常規(guī)分組主要有:按會計對象可將全部總賬科目分為“資產”和“權益”2組;按會計要素分為6組;按賬戶的經濟內容分組;按資金的流動性分組等。常規(guī)分組比較穩(wěn)定,會計軟件可提供這些分組口徑供選擇。
現場分組是指分組口徑由用戶現場指定,帶有一定的隨機性,也稱為“隨機分組”,以適應管理需要,滿足用戶千變萬化的分組核算需求。如將資產方的各項債權與權益方的各項負債合并作一組,以反映企業(yè)的凈債權或凈債務;又如將資產分為經營性資產與投資性資產2組,再將權益分為經營性負債和籌資性負債2組?,F場分組比較靈活,會計軟件應提供相應的操作功能。
將常規(guī)分組與現場分組相結合,既能滿足常規(guī)核算需要,又能實現隨機核算要求,將分組核算的嚴謹性和靈活性結合在一起,以盡量適應用戶的各種核算需求。另外,利用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分組核算可與6種會計核算形式相結合,以適應不同企業(yè)的分組核算需求。
無論怎樣進行分組核算,其數據源均來自于憑證數據。為減少數據冗余,在計算機中通常不作永久保存,而是在需要查詢或打印時臨時生成。
總的來說,分組核算比總賬核算的綜合性更強,十分有利于對會計信息的宏觀和整體性把握。分組核算將擴充全通用的隨機核算功能,從而增強會計核算軟件的整體功能。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的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一是研制方法全通用,9個專門方法形成體系,為會計電算化全通用提供技術性保證,也是全通用理論得以實現的前提。二是主控模塊全通用,構建的11個標準化主控模塊,使得全通用理論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三是主輔核算相結合,從而較好地解決了編碼內核算不足的普遍問題。四是建立了核心的中央數據,使其受會計恒等和平行登記所制約,然后再利用中央數據來控制其他所有隨機核算再生數據的準確性,進而保證雙軌核算制的順利實施,并實現“反記賬”和適度的“反結賬”。五是靈活運用“三庫理論”,大大增強編表指令的可讀性和擴充性,實現報表編制的全通用。六是利用編碼技術和報表模塊實現成本核算全通用,從而攻克了電算會計全通用的一個難題。七是利用表格輸入法和自動轉賬,實現憑證數據的高速輸入,促進各模塊之間的數據交流和有機結合。八是開創(chuàng)了分組核算,從而提供比總分類更概括和綜合性的核算指標。這8個部分緊密結合,構成有機整體。
上一篇:論會計電算化的質量控制
下一篇: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有什么特點?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