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今日,某公司由于個稅的計算錯誤,多減了員工的個人所得稅,使得員工實際到手工資減少。這個錯誤是怎么造成的呢?下面讓正保會計網(wǎng)校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眾所周知,個稅現(xiàn)在實行累計計算,每月有5000元的減除費用,還有子女教育、贍養(yǎng)老人等專項減除等。即使其中一個月未支付工資,該月這些費用同樣可以減除,但該公司卻忽略了這個問題。
1-3月一共支付了2個月的工資,減除項目應該為3個月,即5000*3+專項減除,但該公司卻減除了2個月。這樣就出現(xiàn)了多計個稅,員工工資少發(fā)的問題。
案例說明
小明每月工資10000元,專項減除2000元,其他不考慮,2020年1月工資10000元,2月工資未支付,3月工資10000元。那么
1月個稅=[10000-5000-2000]*3%=90,
2月個稅=0,
3月個稅={10000*2-(5000+2000)*3}*3%-90=0元,以上是正確的。
但公司在計算時
3月個稅={10000*2-(5000+1000+1000)*2}*3%-90=90元,這是錯誤的,多減了90元錢。
通過這件事,發(fā)現(xiàn)好多人對于工資和個稅申報存在誤區(qū)。下面就詳細的來說一說。
一、工資計提與發(fā)放賬務處理有誤
以下面的工資單為例:
錯誤的賬務處理
1.月底計提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工資薪酬 10000元
貸:其他應收款--個人負擔保險 334.46元
應交稅費--個人所得稅 79.97元
應付職工薪酬 9585.57元
2.發(fā)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9585.57元
貸:銀行存款 9585.57元
有相當一部分財務是這樣做的,因為我以前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正確的賬務處理
1.月底計提工資時:
借:管理費用--工資薪酬 10000元
貸:應付職工薪酬 10000元
2.發(fā)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10000元
貸:其他應收款--個人負擔保險 334.46元
應交稅費--個人所得稅 79.97元
銀行存款 9585.57
如果賬務處理錯了,那在申報個稅時大概率也是錯的。
二、工資申報月份有誤
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按月末計提的工資數(shù),進行填報的。
其實應該按每月支付的工資數(shù)進行填報,也就是應付職工薪酬的借方數(shù)
舉個例子:
假設某公司,2020.1-3月工資計提支付情況如下:
1月5日支付了2019年12月份的工資9000元,1月31日計提了1月工資10000元,
2月由于疫情未支付工資,2月29日計提2月工資6000元
3月5日支付了1月的工資10000元,3月31日計提了3月工資9500元。
錯誤的填報處理:按計提數(shù)
2月份填報 1月的工資個稅:10000元。
3月份填報 2月的工資個稅:6000元。
4月份填報 3月的工資個稅:9500元。
正確的填報處理:按支付數(shù)
2月份填報 1月工資個稅:9000元。
3月份填報 2月工資個稅:零申報
4月份填報 3月工資的個稅:10000元。
三、個稅計算錯誤
個稅在計算時,是以支付的工資為基數(shù)進行計算的
以上題為例:
假設某公司,2020.1-3月計提支付小明工資情況如下,假設小明每月有2000元專項減除,其他不考慮:
1月5日支付了上年12月份的工資9000元,1月31日計提了1月工資10000元,
2月由于疫情未支付工資,2月29日計提2月工資6000元,
3月5日支付了1月的工資10000元,3月31日計提了3月工資9500元。
在計算個稅時應該是:
1月個稅=(9000-5000-2000)*3%=60元
2月個稅=(9000+0-5000*2-2000*2)*3%-60=-60 ,個稅為0
3月個稅=(9000+0+10000-5000*3-2000*3)*3%-60=-60 ,個稅為0
最后總結(jié)
1.個稅在支付工資時依法代扣,而不是計提時。
2.個稅申報按當月應付職工薪酬的借方數(shù)進行填報,即支付數(shù),而不是計提數(shù)。
3.個稅計算以當月支付的工資為基數(shù)進行計算、
還想要了解更多財務知識嗎?
以經(jīng)營流程最為復雜的制造企業(yè)一般納稅人為藍本,按照企業(yè)運營流程順序從公司設立到生產(chǎn)準備,產(chǎn)品生產(chǎn),產(chǎn)品銷售,利潤計算,利潤分配,財務報表,介紹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業(yè)務,特殊業(yè)務和財稅難點,使之迅速成為一名中小企業(yè)優(yōu)秀財務主管。學完之后升職加薪不用愁,快來一起學習吧!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