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新聞:財會資訊財經資訊財稅資訊審計資訊考試動態(tài):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

各地動態(tài):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遼寧吉林山東內蒙古山西更多

首頁>會計資訊>財稅資訊> 正文

中國兩稅并軌錯過最佳時機 成本可能提高10倍

2005-11-30 8:57 新京報 【 】【打印】【我要糾錯

  2004年我國財政達5300億元,處于“有足夠改革本錢”的階段,財政部參與草案制定的專家表示,統(tǒng)一稅率或為24%,外資的過渡期為5-10年,這取決于國家對外資的態(tài)度。中國社科院有研究指出,中國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80%

  “內外資企業(yè)的所得稅政策必將統(tǒng)一!11月16日,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2005全球工商領導人論壇上表示。

  而同樣在11月16日,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則表示,“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合并的草案尚未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

  按照立法程序,一部新稅法先要形成一個相關部門一致同意的新稅法文本,然后再依次提交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并通過,最早可于次年起開始實施。

  這意味著明年起實施統(tǒng)一的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制已不現實。即使明年國務院和人大常委會都能順利通過,最早也要等到2007年才能實施。

  最佳時機?

  “如果今年采納并稅方案,明年實施,顯然會給經濟發(fā)展帶來新的思路和推動力,但很遺憾,機會錯過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陳華亭副教授說這話的時候,嘆了一口氣。

  他認為,在中國26年來的改革歷程中,稅制改革始終作用獨特:改革初期,它通過“減稅讓利”為整體改革鋪路;改革中期,1994年的稅制改革又為進入制度創(chuàng)新階段的改革搭橋。

  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模式“雙軌制”來自11年前。1991年起,我國把適用于外商獨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的兩個所得稅法,合并為《中人民共和國外商獨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法》;1993年把適用于國有、集體和私營企業(yè)等內資企業(yè)的所得稅條例,合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暫行條例》,于1994年起施行。由此,形成了內、外資企業(yè)兩套所得稅制度并存的“雙軌制”所得稅制模式。

  這種模式下,造成一方面內外資企業(yè)稅率不同,內資企業(yè)統(tǒng)一稅率 33%,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率24%和15%,在低稅率基礎上還有“兩免三減半”和行業(yè)特殊減半優(yōu)惠等;另一方面稅前扣除標準也不同。例如內資企業(yè)實行計稅工資,外資企業(yè)實行全額扣除。再者退稅優(yōu)惠不同。外商再投資可以退還部分或者全部的已繳所得稅款,內資企業(yè)無法享受。

  “綜合起來,外資企業(yè)實際稅賦為11%左右,內資企業(yè)綜合稅賦在20%-24%之間!标惾A亭介紹。

  而“兩稅合一”是指將兩部法律法規(guī)統(tǒng)一成一部所得稅法,在稅率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yè)一視同仁。

  “在正在進行和準備進行的各項改革中,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稅制改革都屬于位居前列的重要舉措。抓住財政政策重大調整的契機,啟動并稅改革簡直是絕佳機會!标惾A亭認為。

  今年以來,財政部也一改以往對并稅話題的低調,金人慶部長和樓繼偉副部長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今年實行兩稅并軌,時機不僅已經完全成熟,而且是最佳時機。

  關鍵因素在于,我國財政恰好處于“有足夠改革本錢”的階段。2004年的5300億元財政增收已經解決了并稅改革的最大難點之一-改革成本的問題。

  1999年,我國稅收收入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2年達到17004億元;2003年增加到20462億元,增幅達20.3%;2004年稅收收入增加到25718億元,增幅為25.7%,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這一年GDP的增幅是9.5%,稅收增幅是GDP增幅的2.7倍。

  “稅收增長和財政積累目前已經到了巔峰階段,而按照經濟周期發(fā)展的規(guī)律,難以保證來年這種局面還能繼續(xù)。”陳華亭表示。

  “絕對不能因此而繼續(xù)猶豫、拖延內外資所得稅率的并軌,否則今后的難度更大。去年的財政增收達到了5300億元,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機不可失。 苯鹑藨c在1月12日的會議上表示。

  此前,金人慶曾透露,盡管幾年前財政部就制訂了有關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率并軌的完整方案,但最終沒有下決心。

  事后財政部測算,如果當時并軌,由此減少的財政收入不過200億-300億元,而現在由于稅基擴大,如果實行所得稅并軌方案,減少的財政收入將超過1500億元,甚至會達到2000億元。

  “今年沒通過,預示著中國未來將為這項稅改繼續(xù)付出更大的成本!标惾A亭認為。

  他介紹,在一項新的稅法頒布之際,通常的做法是新企業(yè)新辦法,老企業(yè)老辦法。換句話說,在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并軌的新法出臺之后,新成立的企業(yè)將適用于新法,而之前成立的老外資企業(yè),則還會享受一定年限的稅收優(yōu)惠,待這些稅收優(yōu)惠全部到期后,再沿用新法。

  “目前全球500強公司進入中國的多是他們的小規(guī)模先頭部隊,規(guī)模并不大,如果并稅延期,跨國公司將有充裕的時間在新法生效之前,突擊在華設立大量新公司,繼續(xù)享受之前對外資企業(yè)的優(yōu)惠稅收政策,那時改革成本將更大!彼J為。

  并軌之辯

  2004年12月7日,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宣布,合并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將是2005年的稅制改革4大工作重點之一。

  一場圍繞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并軌的辯論隨即展開。

  今年1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54家在華跨國公司聯(lián)合向國務院法制辦提交了一份報告,要求“取消對外資企業(yè)優(yōu)惠政策應有一個5到10年的過渡期”。在媒體公布的名單之中,幾乎每家公司都是耳熟能詳的國際巨頭。據稱,報告隨后還提交到了主管外商投資的商務部。

  “外企在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達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會試圖左右政策面,獲得更多優(yōu)勢!敝袊ù髮W一位教授評價。

  商務部的統(tǒng)計顯示,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華投資,其中30多家設立了地區(qū)總部。

  1月12日,金人慶在“2005年全國財政學會年會”上表示,“統(tǒng)一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拖了!

  1月16日,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中國財政部常務副部長樓繼偉解釋了兩稅合一草案的主要內容:首先取消、簡化各種所得稅方面的優(yōu)惠,從而擴大稅基;在此基礎上,按照產業(yè)和地區(qū)來給予優(yōu)惠,比如對高新技術企業(yè)全部實行15%的稅率,而不論其是否在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內;對西部地區(qū)實行15%的所得稅,而不管企業(yè)是內資還是外資等等。在稅率方面,將對目前眾多的稅率進行簡化,實行一個中等偏低的稅率。此外,取消計稅工資的做法,工資全部在成本列支;提高折舊率和廣告的列支;同時,參考國際慣例,允許不超過應付所得稅10%的企業(yè)捐贈在成本中列支等等。

  “統(tǒng)一的稅率很可能設在24%左右,外資的過渡期為5-10年,精確的數字取決于國家對外資的態(tài)度!必斦垦芯克晃粚<彝嘎丁

  然而就在1月17日,同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巖在演講中,著力強調了外資企業(yè)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拉動作用。

  1月24日,兩會尚未召開之際,來自商務部外資研究院的消息稱,“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合并方案將不會在今年審議,所以明年不可能實施!

  7月12日,在同日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則提出,現階段中國相對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資源又短缺,在沒有相對穩(wěn)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況下,應該繼續(xù)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11月16日,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的最新表態(tài)是,“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合并的草案尚未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

  至此,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無法在2006年統(tǒng)一已成定局。

  分歧探源

  “外貿的現狀讓人難以下手!11月21日,財政部科學研究所一位參與草案制定的專家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在推進“兩稅合一”的過程中,可能抑制外資的顧慮一直是提案未能通過的重要原因之一。

  7月12日,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就表示出類似的擔憂。他認為,我們的周邊國家,以及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相繼出臺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現在我們的優(yōu)惠政策與周邊國家以及其他不少國家相比,優(yōu)勢并不明顯,僅市場規(guī)模、勞動力成本等比較優(yōu)勢,難以在吸引外資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

  財政部一位人士認為,跨國公司的底氣來自他們對中國外貿的主導,以及中國對外貿的依存。

  事實上,外資企業(yè)進出口和加工貿易進出口,一直被有關部門視作保障進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穩(wěn)定性因素,這兩項在進出口總額中占超過50%的比重。

  數據顯示,自1994年稅收實行雙軌制以來,中國已經連續(xù)11年成為吸收外商投資最多的發(fā)展中國家。2004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王小廣教授的研究顯示,外資企業(yè)主導中國外貿增長的特征正在日趨明顯。

  2004年,外資企業(yè)出口增長始終高于全部出口的增幅,對我國出口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外資企業(yè)出口總額為3386.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9%,比全年出口總額增幅高5.5個百分點,占全部出口額的比重高達57.07%,比2003年上升2.24個百分點。全年外資企業(yè)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63.4%.

  他介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資企業(yè)進出口貿易額一直也占到貿易總額50%左右。

  “外資企業(yè)無論是從出口規(guī)模上講還是從增長貢獻率來講,加入世貿組織三年來一直起著主導性作用,出口增長的外資企業(yè)主導型特征日益明顯!彼J為。

  與此同時,巨大的貿易依存度正在引起人們重視。

  外貿依存度是一個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通常用來衡量一國或地區(qū)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1980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只有12.5%,到1990年已經超過30%,2000年達到44%,尤其是最近幾年,外貿依存度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上升,由2002年的48.8%,上升到2003年的60%,再攀升到2004年的70%。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宇燕日前指出,中國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80%,成為世界上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國家。

  發(fā)改委研究院的一位學者認為,“今年沒有通過,說明中國對外資的態(tài)度還舉棋不定,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發(fā)展方向的調整還沒有達成共識。十一五期間,對外資(的態(tài)度)還將經歷一段愛恨交織的困頓期!

  反思利用外資

  “并稅不是不會影響利用外資,但現在利用外資的情況就正常嗎?外資到底給國家、國民帶來多大好處?”財政部一位人士反問。

  9月中旬,國稅總局公布的“2004年度中國納稅500強企業(yè)排行榜”顯示:2004年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yè)納稅百強的納稅額為627.77億元,與2003年納稅額627.65億元基本持平,從納稅總量相對數來看,2004年增長率基本為零。

  與此相對應的是,2003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總量位居世界第一,2004年首次突破600億美元。

  “外商投資不斷增多,對中國稅收的貢獻卻停滯不前,除了避稅、逃稅還有什么可能?”陳華亭認為,外企納稅怪現象源于“外企投資悖論”。

  他表示,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境內的50多萬家外資企業(yè)中,有60%賬面虧損,年虧損總額達1200億元。而另有數據顯示,外商近年來一直在不斷追加投資,有些外資企業(yè)投資增長率平均年達30%-40%.

  “‘長虧卻不倒’,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則和企業(yè)經營常規(guī)!标惾A亭認為,這從另一方面同樣證明不少外資企業(yè)存在偷逃稅或避稅行為。

  據國稅總局的數據顯示,我國外資企業(yè)年避稅額超過300億元以上,占到了2004年納稅百強納稅總額的近一半。

  “也就是說,大量外商投資并沒有實現對國家財政應有的貢獻,拿走大量財富的同時,卻沒有應有的回報!标惾A亭表示,出現“投資悖論—避稅—納稅悖論”這個鏈條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不完善的稅制,而兩稅合并正是他反復強調的重要解決辦法。

  此外,外貿繁榮給普通國民又帶來什么?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的研究結果顯示,從1993年起到2003年,中國GNI(國民收入總值)數量年年少于GDP(國內生產總值),而且GNI與GDP差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的定義,GNI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即國民總收入!

  王志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差額表明,中國國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有一部分(每年約1000億元人民幣)并沒有成為中國國民收入,而是流向國外變成外國國民的財富。

  “不能夠給國家、國民帶來切實好處卻還在吸引外資,我認為等于是把中國市場白白地拱手相讓。”11月23日,北京東方人管理顧問機構首席顧問陳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機構是一家私人的管理咨詢公司。

  陳東拿出一張自己搜集整理的跨國公司在華銷售額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表格(見表格)。他指出,從三星等跨國公司的業(yè)績來看,中國已是它們獲利最多的市場。

  陳東以汽車行業(yè)為例,通用汽車2003年在華純利潤是2002年的3倍,達到4.37億美元(折換人民幣36億多人民幣),而與此同時,通用汽車2003年在韓國的韓國大宇公司卻損失7400萬美元。2003年通用在華的純利潤則占其在亞太區(qū)總計5.77億美元純利潤的絕大部分(75.7%),也是美國通用汽車2003年全球汽車業(yè)務利潤11億美元的近40%.而 2004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車在中國的盈利又達到了1.62億美元,幾乎是2003年同期4400萬美元的4倍。

  正因此,美國通用汽車計劃未來2至3年內增資30億美元;德國大眾汽車計劃于2008年前在華投資53億歐元;韓國現代汽車則計劃于2007年前在中國市場追加投資7.4億美元……

  “就這樣,還要聯(lián)名上書索要稅收優(yōu)惠,正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标悥|評價。

  “任何有志成就全球霸業(yè)的企業(yè),誰也無法撇開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這為中國市場構建屬于自己的商業(yè)規(guī)則賦予了絕對的權力!标悥|說,“中國擁有13億人口的全球最大市場,中國GDP年均增速高達9%,這才是中國最關鍵的外資吸引力!

  他認為,中國絕對擁有重構新規(guī)則的權力,外資要想進來就應該遵從中國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皬奈鞣缴虡I(yè)游戲規(guī)則來看,誰擁有市場,誰就掌控話語權,美國是這樣,那么讓跨國公司趨之若鶩的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