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主辦的“首屆高層稅務論壇”日前在上海交大舉行。專家在本次論壇上透露,個人所得稅“推行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綜合扣除”,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在研討中。
涉及個稅公平問題,一是免征額,二是征收方式。從800元到1600元,就是以后從1600元到3000元,免征額的變動難以確保個稅公平。免征額之外,還必須調整征收方式,即,由目前的分類征收方式往綜合類征收方式上轉變。個稅“推行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綜合扣除”,則能夠確保個稅改革最終實現(xiàn)公平和正義。
但還應該看到,個稅“推行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綜合扣除”,需要兩個基礎秩序保證:一是納稅人要有較強的納稅意識和納稅自覺性;二是要完善國家的稅控制度,做到能夠防止少報收入、多報支出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在一些個稅成熟的國家,個稅征收都是按照綜合方式,即,按照一個家庭的年度總收入進行。在下一個年度之處,稅務部門發(fā)給每個家庭一張收入和支出表格,納稅人自主逐項填寫,總收入作了必要扣除后,按照規(guī)定稅率向國家繳稅。另一些國家,是按照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方式。但總體上看,也是依據(jù)納稅人較強納稅意識和納稅自覺性。
但目前,國人的納稅意識和納稅自覺性都不強。比如,2007年開始,國家要求年收入超過12萬元的人要在下一年初自行申報個稅,但每次都是各地稅務部門反復催繳,一些人仍沒有自覺申報。個稅改革,如果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綜合扣除,這樣一來,一些納稅人就會鉆空子,少報家庭收入、多報家庭支出,以達到逃稅漏稅目的。
國人的納稅意識和納稅自覺性,短時間內難以求解。但如果個稅仍按照目前方式征收,對于一些確實有家庭困難、負擔較重的納稅人來講,又難以確保公平。這是中國個稅改革中面臨的難題。既能保證個稅的公平和正義,又能防止一些人鉆空子,在納稅意識和納稅自覺性普遍不強的情況下,就必須完善稅控制度、加大稅控力度。
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稅控做得并不好。目前,我國的個稅之所以以工薪階層為主,是因為工資性收入一般走銀行,稅控相對容易;而很多富人并不是以工資收入為主,而是其他收入為主,但正好這部分收入不能做到有效監(jiān)控。比如,我們國家的個稅稅率最高是45%,但在實際當中幾乎沒有人按照這一標準進行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