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資薪金和勞務費進行個稅籌劃
方式一:新增工資福利化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各企業(yè)為留住員工紛紛采取加薪方式。但由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是超額累進稅率,當累進到一定程度,新增薪金帶給個人的可支配現(xiàn)金將會逐步減少。從稅收籌劃的角度考慮,把個人現(xiàn)金性工資轉為提供必須的福利待遇,照樣可以達到其消費需求,卻可少繳個人所得稅。
例如:某服裝廠張經理每月工資收入7000元,每月支付租房、租車費用2000元,除去房租等,張經理每月可用的收入為5000元。這時,張經理應納個人所得稅額=(7000-1600)×20%-375=705(元)。如果進行稅收籌劃,即改變一下上述費用支付方式,由公司為張經理提供免費住房、車輛,而張經理每月工資下調為5000元,則張經理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5000-1600)×15%-125=385(元)。
如此籌劃后,對公司來說,不僅沒增加支出,并且可以增加在稅前列支的費用2000元(政策規(guī)定:企業(yè)稅前列支的工資是限額的,超過部分必須在稅后列支。將工資轉化后,其支付不列入工資考核,故全額在稅前列支);對張經理來說,可節(jié)稅420(705-385)元。
除上述由企業(yè)提供員工住宿、工作用車,是少納個人所得稅的一種有效辦法外,還可由企業(yè)提供假期旅游津貼、正常生活必須的福利設施,如為員工提供免費膳食、提供必須家具及住宅設備等。并通過合理計算后,適當降低員工的工資。這樣,對企業(yè)而言,既可在不增加企業(yè)費用支出情形下提高企業(yè)的形象,又能把費用全額在稅前扣除;對員工來說,既享受了企業(yè)提供的完善的福利設施,又少交了個人所得稅,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企業(yè)和員工雙贏局面。
方式二:工資勞務報酬化
現(xiàn)行稅法規(guī)定: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比例稅率;對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是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由于相同數額的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所適用的稅率不同,因此利用稅率的差異,是進行納稅籌劃的又一有效途徑。一般情況是,收入較少的情況下,工資所得稅負比勞務報酬的稅負低。這時,盡可能將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勞務報酬所得,以降低稅負。
例如:劉先生2006年1月從單位取得工資收入為每月1000元,另從甲公司取得兼職收入每月3000元。
1、如果劉先生與甲公司沒有固定的雇傭關系,則按照稅法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應分開計算征收。這時,工資、薪金所得沒有超過基本扣除限額1600元不用納稅,而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為:勞務報酬應納稅額=(3000-800)×20%=440(元)
2、如果劉先生與甲公司建立起固定的雇傭關系,與原雇傭單位解除雇傭關系,來源于原單位的1000元則被視為勞務報酬,由甲公司支付的3000元作為工資薪金收入,其工資收入應納稅額=(3000-1600)×10%-25=115(元);勞務報酬應納稅額=(1000-800)×20%=40(元),合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55(115+40)元。
在本案例中,如果劉先生與甲公司建立固定的雇傭關系,則每月可以節(jié)稅285(440-155)元。
方式三:勞務報酬工資化
按照工資勞務報酬化的籌劃思路,如果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較高,適用累進稅率高的情況下,把工資薪金所得轉化為勞務報酬所得也能減少交納稅款。
例如:王工程師2006年2月從乙公司取得的工資類收入6萬元。
1、如果王工程師和乙公司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稅。應納個人所得稅額=(60000-1600)×30%-3375=14145(元)。
2、如果王工程師和乙公司不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則該項所得應按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額=60000×(1-20%)×30%-2000=12400(元)。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只要王工程師與乙公司不存在穩(wěn)定的雇傭關系,則他可以少交個人所得稅款1745(14145-12400)元。
方式四:捐贈方式多元化
根據稅法規(guī)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中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紅十字事業(yè)、農村義務教育和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包括新建)等16項捐贈,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準予在稅前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全額扣除。因此,個人在捐贈時,必須在捐贈方式、捐贈款投向、捐贈額度做必要的籌劃,才能使捐贈款盡可能免繳個人所得稅。
例如:A省某醫(yī)學院李專家2005年8月取得勞務報酬40000元,對外捐贈了20000元。
1、假如該專家將10000元通過民政部門捐贈給災區(qū),將10000元直接捐贈給受災者個人。則捐贈扣除限額40000×(1-20%)×30%=9600(元);直接捐贈給受災人的10000元,不能扣除。應納個人所得稅=[40000×(1-20%)-9600]×20%=4480(元)。
2、假如該專家將10000元通過民政部門捐贈給災區(qū),通過A省教育廳將10000元捐贈農村義務教育事業(yè)。則通過民政部門捐贈的扣除限額=40000×(1-20%)×30%=9600(元);通過省教育廳將10000元捐贈農村義務教育事業(yè),可以全額在稅前扣除。應納個人所得稅=[40000×(1-20%)-9600-10000]×20%=2480(元)。
3、假如該專家將10000元通過中華慈善總會捐贈給災區(qū),通過A省教育廳將10000元捐贈農村義務教育事業(yè)。則兩項捐贈均可在稅前全額扣除。應納個人所得稅=[40000×(1-20%)-10000-10000]×20%=2400(元)。
同是捐贈20000元,因為捐贈方式不同,稅后收益卻截然不同:采用方案1,李專家實際收益為15520(40000-20000-4480)元;采用方案2,李專家實際收益為17520(40000-20000-2480)元,相差整整2000元;而方案3比方案2又增加80(2480-2400)元的收益??梢?,通過多元化捐贈方式,既可以達到節(jié)省個人所得稅的目的,又為國家慈善事業(yè)做了貢獻,真是名利雙收。
上一篇:個人納稅籌劃常用方法
下一篇:關于專利轉讓的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