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網上期刊>期刊名稱>期刊內容> 正文

CFO :生于70年代

2007-11-15 15:41 《首席財務官》·孔潔珉 【 】【打印】【我要糾錯

  “生于70年代的人,是一個如今已經成為、或者正在成為、或者將要成為這個社會中流砥柱的群體。相比較60年代的兄姐,他們對新生事物更加敏銳;相比較80年代的弟妹,他們身上中國傳統(tǒng)的印記更加鮮明。他們的童年,雖然也曾動蕩,但那種動蕩更加模糊,而不刻骨銘心;他們的少年時代,雖然物質生活并不富足,但卻沒有高樓大廈里防盜門的阻隔而充滿集體游戲的樂趣。盡管這種樂趣在如今看來,高科技的含量少得可憐,但它依然散發(fā)著手足交錯的溫暖和實在;他們的青春時代,充滿太多的沖擊。這種沖擊不僅是國門初開時外來文化的洗禮,更多的是來自他們自身。他們的眼睛、耳朵、還有逐漸豐滿的身體,都承受著這個古老國度煥發(fā)青春光彩時所經歷的一系列陣痛和欣喜。他們需要努力去適應、在他們心智逐漸成長的過程里,時間的風浪也把他們沖上波峰,卷入谷底。”

  以上是生于1972年的著名主持人林海在《生于70年代》一書的總序中所寫下的一段頗有點回憶錄意味的文字。而這本2005年8月一出版就風靡一時的書既不是小說,也不是熱門的炒股書,只是一大堆碎片的集成,從動畫片到電影、電視劇、食物、衣服、教育等不一而足。這恰恰驗證了某個對70年代生人的著名論斷——還未長大就先懷舊。

  然而,從商業(yè)的邏輯來講,對某個人口構成進行結構性分析很可能是必要的,就像美國學者們曾經紛紛研究“X一代”一樣,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把人口的變動列入創(chuàng)新的七個來源。

  從《首席財務官》自創(chuàng)辦以來的幾百次采訪經驗來看,盡管生于60年代的CFO仍然占據著這個階層最頂端的主流部分(大多是傳統(tǒng)大型國營企業(yè)的CFO),但生于70年代的CFO已經從鳳毛麟角開始屢見不鮮,并在快速消費品行業(yè)、高科技企業(yè)和新型服務業(yè)中大展拳腳,而這些企業(yè)在推動中國經濟從投資與出口拉動向投資與內需平衡發(fā)展的轉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社會變革的洪流與無情向前的時間步伐,推動著生于70年代的CFO逐漸登上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的主流舞臺,那里有基于全球視野的資本運營、基于信息技術的財務運作和基于投資人資本主義的公司治理結構。

  接下來是否像征服埃及的凱撒返回羅馬元老院所說的“我來了,我看了,我贏了”那樣呢?

  2004年12月,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舉辦了一場“中國企業(yè)領袖論壇”,主題是 “60年代和70年代的對話”,意在老一代企業(yè)家和新一代企業(yè)家進行一次思想碰撞。論壇開始時主辦方才發(fā)現到場的生于70年代的企業(yè)家與老一代企業(yè)家相比,“分量明顯不夠”,為此,不得不臨時修改議題。

  三年后的今天情況巨變:2004年初正式被任命為伊利集團董事長的潘剛,1970年出生,的他已經以其驕人的業(yè)績重振因鄭俊懷事件一度停滯的伊利品牌;2003年剛剛從軟銀獲得4000萬美元風險投資的陳天橋,1973年出生,已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互聯網行業(yè)的巨擘;2004年因連續(xù)幾年公布中國富豪榜而備受爭議的胡潤, 1970年出生,其主持的“胡潤百富”如今已經被公認為追蹤記錄中國企業(yè)家群體變化的權威機構;2004年在專業(yè)網站領域嶄露頭角的孫德良,1972年出生,其創(chuàng)辦的網盛科技于2006年12月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其本人一舉躋身大陸巨富行列。

  事實上,一直被視為技術官僚的CFO要比“70后”企業(yè)家的涌現要稍早一些,畢竟兩者的事業(yè)路徑完全不同。通常,社會對“70后”給出的結論是:在保守與激進之間的中庸者,在目前的社會中扮演“改良派”的角色。而恰恰國內經濟30年來的改革路徑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改良方式,這使得“70后”CFO在財稅體制改革、發(fā)展資本市場和加入WTO等以漸變方式登場的本土商業(yè)規(guī)則改變中顯得尤為適應。

  職業(yè)選擇 :不再從一而終

  今年34歲的沃爾沃卡車業(yè)務總部財務部總監(jiān)劉光偉對1996年畢業(yè)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雖然上一屆的師兄就已基本沒有分配,但是仍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面對日本第一圈業(yè)銀行北京辦事處和中信事業(yè)銀行總行的兩支橄欖枝,劉光偉以中國資本市場還很不完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也都剛剛起步為由選擇了日本第一圈業(yè)銀行。

  劉光偉在日本第一圈業(yè)銀行主要負責信貸業(yè)務。三年后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第一圈業(yè)銀行發(fā)展停滯,劉光偉選擇在公司與其他銀行合并前離開,在很偶然的機會,進入財會領域。專業(yè)對口的意識,使劉光偉不停的徘徊于金融與財會之間。2001年劉光偉以財務經理的職位進入一家外資快速消費品公司!叭绻f人生當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選擇,就應該是這一次!边@時職業(yè)歷程已經發(fā)展五年的劉光偉還沒有確定職業(yè)方向。當時的金融業(yè)已經進入很火爆的時期,金融業(yè)高門檻的現實和曾在金融業(yè)內的體會與感受,使劉光偉更加嚴肅地規(guī)劃著自己的未來和方向?紤]到重新建立自己在金融領域的信心和足以跨越門檻的資歷與教育經歷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劉光偉決定選擇財會領域,事實證明這次選擇非常成功。

  “真正融入這個領域時,才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眲⒐鈧ヌ寡。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車宏生教授認為,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一代人經歷的生活是前幾代人無法想像的,社會在帶來巨大變遷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以前五六十年代的人根本沒有想過工作是可以選擇的,而“70后”卻恰恰趕上了這個時機,社會為他們提供了“選擇”的可能性。

  而所謂“選擇”的方式大多是跳槽。采訪中,所有采訪對象一致的觀點是:每一次跳槽就是一次轉折。跳槽——“70后”是跳槽的發(fā)明者,前無古人,雖然“80后”是跳槽的積極擴大者,但是其含義絕對不同,因為“70后”都將跳槽作為一個跳板,幾乎每一次跳槽都是一個轉折點。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看,跳槽優(yōu)化了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合適的企業(yè)得到了合適的人才(即便對于跳槽者離開的企業(yè)而言),而跳槽者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施展空間。因此,我們在采訪中可以看到很多生于60年代的CFO一直在系統(tǒng)內升遷,但卻鮮見從一而終的“70后”CFO,正是后者把“跳槽”變成了勞資雙方都能接受的中性詞。

  正在劉光偉畢業(yè)后第一次面臨擇業(yè)困惑的時候,空中網現任CFO孫含暉已成功從國企脫身進入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與劉光偉相比,90年代初畢業(yè)的大學生更多的還是國家分配工作。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孫含暉被分配到中石化對外合作部,成為英語翻譯,專業(yè)對口意識不是很明顯的孫含暉不僅沒有厭惡這份工作,反而為能夠接觸一些很正式的商務談判和宏觀層面工作,進而獲得一個全局性思維和戰(zhàn)略性思維的概念而感到慶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己沒有太多的叛逆精神”。在中石化的第二年,等把這些東西都熟悉了之后,孫含暉開始積極拓展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在申請部門調換遭到拒絕之后,毅然提出了辭職。隨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孫含暉順利進入畢馬威審計領域。在敘述這段經歷時,孫含暉最喜歡用的就是“偶然”!拔矣X得從中石化辭職進入畢馬威本身就是比較偶然的因素,這個偶然因素背后是那個年代一旦從國有企業(yè)辭職,想再進入另外一家國有企業(yè)幾乎是不可能的。國有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的人員調換只是一個調動,國有企業(yè)很少有社會招聘,如果一旦從國有企業(yè)辭職,其他的出路只有外企,那是一個被迫的選擇!钡沁@個被迫的選擇,使得孫含暉從此進入了財會領域。

  相比劉光偉和孫含暉的猶豫,金山軟件現任CFO王東暉則是快刀斬亂麻。1992年從天津工業(yè)大學服裝工程管理專業(yè)畢業(yè)之后被分配到一家國企,一個月之后,王東暉就果斷離職進入一家民企。王東暉是一個比較“獨立和激進”的人,充滿了叛逆精神,高考后憑借自己的愛好報考了大學時的專業(yè),1994年,由于留學的風潮和自己的西化思想,毅然決定出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選擇,但是關鍵的就那么幾次,做出選擇的同時必定失去某些東西,F在的決策我不認為是100%對的,當時如果選擇去投行,現在至少也是個董事總經理的職位。另外的一個機會就是,1997年在澳大利亞讀完MBA回國的時候我已經拿到澳大利亞的綠卡了。如果當年不選擇從國企辭職,不選擇出國,一切都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比爾。蓋茨在談到他的成功經驗之時說:“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選擇。如果說有什么秘密的話,那么還是兩個字——‘選擇’!

  原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現ACCA資深培訓師黨紅認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的高等教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1994年的教育收費制度,加速了大學生的自主擇業(yè)進程!70后”大學生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雙向擇業(yè)。從90年代初,中國已經沒有完整意義上的分配,而是一種介于分配與自主擇業(yè)狀態(tài)的雙向擇業(yè)。對許多人來講向左還是向右是個問題。

  車宏生認為這一時期,人們自我追求的意識漸濃。從本社采訪歷程中發(fā)現,“70后”進入財會領域的非專業(yè)背景人的士的比例較之“60后”大幅上升。

  生于1977年的凱瑞集團中國區(qū)財務總監(jiān)歐陽夏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一家化工設計研究所報到,但是歐陽夏卻沒有去。沒報到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計劃要出國留學,其二是并不對具體的工程工作感興趣。歐陽夏選擇了外企,同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在國內有一定工作經驗和積累然后再出去讀書,“所以這第一份工并不意味著職業(yè)方向的確認。因為讀的是理科,所以會選工程類的專業(yè)。大學的專業(yè)是化工機械與過程。從大學畢業(yè)后一直有一個大的方向就是想往財務管理的方向發(fā)展。但原先的學習背景會對此有所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有意識的用不同方法去明確自己到底適合哪個方向。而且是一直不斷的去尋找能順利實現職業(yè)變化的途徑!

  與其他人稍微不太相同的是湖南電廣傳媒節(jié)目分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張杰,現在他對自己當初進入會計事務所的選擇感到有些后悔。1993年22歲的張杰從中國人民大學審計專業(yè)畢業(yè)被分配到北辰集團。1997年北辰集團在香港上市,由于和會計事務所的交往,而且當時會計行業(yè)剛剛興起,張杰十分向往會計師事務所。1998年張杰如愿以償的從北辰集團跳到中華會計事務所。張杰用“錯誤”形容這個選擇,當時因為這個選擇張杰放棄了出國和進入外企的機會。

  不過,眾多接受采訪的“70后”CFO都紛紛表示,跳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甚至為此做出了相當長的等待和堅守。

  新華財經媒體下屬子公司遠景東方財務經理劉震無疑是所有采訪對象中的例外。1988年在父母的執(zhí)意下劉震報考了中專,畢業(yè)后進入一家國企做市場。這七年對劉震來講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間不僅自學了大學的全部課程,而且自學了新會計準則。在執(zhí)著的夢想下,劉震南下廣東進入美的,開始自己的財會生涯。由于大學英語和會計電算化的短板,劉震經歷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大挫折。經過惡補之后,劉震堅持考過了CPA,并進入湖南本地的一家會計事務所。兩年的磨練之后,劉震來到北京進入現在的公司,并從最低的職位一直做到現在!拔业恼麄職業(yè)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堅持的過程!蹦壳罢谥袊缈圃鹤xMBA的劉震還沒有到達自己的最終夢想,“目前仍在財務管理的局限上,雖然歷經了上市,但是我還有更深的目標,我想要在資本市場舞動得更精彩!

  “我有時候講這個故事教育比我年輕的人”,孫含暉當時做出跳槽的決定也是破釜沉舟,“當時做了最壞的打算,正好是夏天,沒有錢無所謂,弄一床棉被在北京的大街上夏天能過得去,我當時交辭職書的時候腿都發(fā)軟了!

  “70后”在中國創(chuàng)造了跳槽的概念,但是他們對跳槽的態(tài)度依然保守。每一個采訪對象都表達了盡量不要頻繁跳槽的忠告。他們的建議是,每次跳槽都要有相對明確的目標,無論是職位的提升還是職責范圍的擴展。

  工齡≤資本市場年齡

  按照正常的教育年限推算,1991年、1992年應該是第一批“70后”CFO大學畢業(yè)的時間,而他們的職場起點恰好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誕生時間高度重合。這使得他們第一次看到了看似瑣碎的財務工作更具價值的延伸方向。

  比如,金磊最終成為中國最早的外資投資銀行財務總監(jiān)的原動力就來自于其與資本市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說來有趣,1992年即將從廈門大學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的金磊得到一個買認購證的機會。當時中國資本市場剛剛興起,南方出現一股買認購證的熱潮。金磊與同學一起排隊買認購證,“小賺了一把”,掙了2000多塊錢。這是金磊從資本市場掘得的第一桶金,并由此對整個職業(yè)生涯造成了影響,成為促使他1994年從浙江糧油儲運公司辭職來到上海并最終進入中創(chuàng)的原動力。

  “我當時的目標很清晰,從國企到私企到四大再到外企,最終能夠更深層次的接觸資本市場的神經系統(tǒng)。從國企辭職來到上海和后來從私企進入安永是我實現目標的兩個重要轉折點!卑灿拦ぷ髌陂g,由于大量接觸各種行業(yè)的跨國公司,熟悉其財務系統(tǒng)和管理方式,使得金磊建立起了對整個財務管理的概念,這也為金磊進入目前的公司奠定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在目前的工作中,金磊的工作集中在財務管理和幫助公司及客戶資本運作兩個方面。中創(chuàng)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行,也是比較少的幾個將總部從美國遷到中國的外資投行之一,而金磊作為外資總公司的財務負責人更是鳳毛麟角。這可能離金磊接觸資本市場神經系統(tǒng)的最終目標相差不是甚遠了。“如果遇到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我們自己也做直接投資。我曾經比較深入地介入到一起并購交易中!痹诮鹄谌温毜娜曛校袆(chuàng)無論是業(yè)務還是財務系統(tǒng)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目前中創(chuàng)的客戶中有很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如霍尼威爾,三菱,達能等。

  與資本市場共同成長的獨特經歷,使得很多“70后”CFO更愿意扮演上市操盤手的角色。

  王東暉直言:“我來金山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把這家公司做上市,尤其是通過我的工作層面來驅動這個流程!

  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yè),金山為上市做了八年努力。2005年2月王東暉加盟金山,當時公司決定在納斯達克上市,王東暉感覺公司還不夠成熟,就極力與CEO雷軍溝通,并一起向董事會建議放棄納斯達克,最終公司吸取了王東暉的建議。后來網游行業(yè)突遇瓶頸,公司急需業(yè)務調整,游戲從收費模式變成了免費模式,業(yè)績明顯下滑,這時王東暉建議雷軍要給公司融資。此時融資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公司不上市但是還要能在市場上保留新鮮感;第二個是讓員工得到一個市場的價值,有認可感。

  王東暉坦言,當初來金山時最擔心的并不是金山的數字有多亂,而是金山的管理層是不是正直誠實的人,也就是會不會因為上市IPO而做假賬,“很欣慰的是公司的股東和管理層都是很正直的人,根本不存在這種現象!

  “現在市場有兩個趨勢,一是全球化,二是投資人已經全球化。我們在路演的時候無論是在香港、新加坡還是歐洲,那些投資人對報表都有一個很高的期望值,如果做不好這些的話,他們會認為CFO有問題,隨之公司便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因為我們是在香港上市,所以我們不要求有季報,但是相比較我們的那些競爭對手,因為他們都做季報,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自發(fā)的要求,而且我也向董事會強烈推薦,那就是我們要做季報,因為如果不做季報,市場就無法及時看到公司的進步。我覺得財報是一個和投資人,股東或者是VC溝通的很重要的東西,因為人都是有傾向性的,如果不會交流的話,投資人不會對你這個公司有很深的了解,如果在財務報表中做一些手腳的話最終傷害的是公司。”

  今年三月份,國投中魯果汁獲得2006年度中國A股上市最佳投資者關系管理100強,對于一個剛剛上市三年的中小型國有企業(yè)來講,能夠獲此殊榮著實不易。事實上,這一結果和國投中魯果汁有限公司財務總監(jiān)楊江權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1993年楊江權大學畢業(yè)后在國家電力部動力經濟中心負責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fā)銀行的項目,主要是做財務分析和經濟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楊江權熟悉了許多國際性的評價體系。后來又分別在西南證券以及投資公司任職多年,且有四年自己創(chuàng)建投資公司的經驗。雖然“自己剛來公司的時候公司沒有一家機構投資者”,但這個當時剛剛32歲的年輕人還是迅速改變了局面,“公司需要對投資者有吸引力,當然需要充分溝通,但是沒有必要刻意去找。”

  已經從CFO轉型到投資人的紅杉投資副總裁徐崢表示,中國目前CFO所缺的一點就是與投資者的溝通。在徐崢經手的沈陽三生美國上市的案例中,對方的CFO是一個財務基礎和財務管理極強的人,但是缺乏必要的溝通能力。沈陽三生在美國上市后,股價曾一度下跌,沒有人認購,徐崢當時建議沈陽三生的CFO“要去與投資者溝通,要去路演,‘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讓投資者知道并認同公司的價值!

  職場規(guī)劃 :目標明確&雄心勃勃

  由于教育過程的逐漸開明,以及相對寬松和鼓勵自我表現的成長環(huán)境氛圍中,“70后”一代很少會謹小慎微、唯唯諾諾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說過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不再是他們的座右銘,取而代之的是“有為者亦若是”和“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相信自己是“錐處囊中”的“70后”CFO們,很多在踏入職場之前就開始了明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路徑選擇,在此之后,老板的知遇之恩和恰到好處的實務訓練,就成了“70后”CFO職場轉折的必然機遇。這也驗證了車宏生教授對“70后”的成功路徑的看法——“應該是‘自我實現’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雙重契合!

  1994年,正當金磊按照自己的目標從國企辭職進軍上海的時候,新華信現任財務總監(jiān)孫家琪才剛剛從天津財經學院國際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由于專業(yè)的原因,孫家琪的目標一直就是進入外企接觸他們先進的管理和制度。第一份工作是在惠而浦雪花公司,在這家合資企業(yè)里的第一個新加坡老板成了影響孫家琪整個職業(yè)生涯的重要人物!八麜o你很大壓力,但是同時你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可以說使我的職業(yè)生涯濃縮了,起碼節(jié)省了五年的時間。此外他的管理風格比較人性化,非常善于做宏觀層面的事情。在這里我第一次知道財務部門不能只看眼前的賬目和紙面的東西,還要跟其他業(yè)務部門溝通交流,協調制訂一個內部制度,不能僅僅從財務部門的角度出發(fā),還要從業(yè)務部門的角度,具體考慮到可操作性、認可度及好的執(zhí)行效果。這些對我收益匪淺!

  孫家琪所經歷的工作單位很多,但他認為在達能集團期間真正學到了奠基自己事業(yè)的東西。孫家琪1998年加入達能集團,當時達能正是一家正在迅速發(fā)展的公司,在全國有十幾家合資企業(yè)。達能亞太區(qū)當時有一個“高級管理受訓人”計劃,號稱達能的“黃埔軍!,這種人才儲備是公司得以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同時也給了在外企中想要有更大發(fā)展的人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培訓和統(tǒng)一調撥,年輕的管理層可以最大程度的獲得在公司各方面的鍛煉,對公司和個人都非常有益,這使孫家琪深深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我到每一家公司,都會抓緊一切時機,為自己的隊伍帶來培訓,或者為他們爭取培訓的機會,達能的培訓,就類似于現在的EMBA.”同時在達能,孫家琪的職位首次超越財務總監(jiān)助理成為成本控制經理,第一次帶自己的隊伍,從那時候起孫家琪將目標鎖定在CFO這個職位上。

  而劉光偉非常感謝的一個人就是那家外資快速消費品公司中國區(qū)的高級財務經理!八彩菑偷┐髮W畢業(yè)的,正是因為他給了我機會,才使我最終真正走上這條道路”。劉光偉剛到這家公司時,由于財務經理更換得比較頻繁,財務系統(tǒng)沒有達到較理想的水平,資產負債本上科目余額的組成很不清楚。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劉光偉開始并沒有明確地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但作為直屬上下級關系的高級財務經理在這方面及時給予了很多指導,“無論是在管理方法還是具體工作的產出方面,對我能夠順利地沿著軌道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70后”CFO在機會面前的當仁不讓和目標設定時的野心勃勃,也讓我們相信,這一代CFO將是更激進和更進取的一代。

  現任亞信科技首席財務官朱雅蓮稱自己是一個喜歡規(guī)劃和計劃的人。從選擇做會計行業(yè)就為自己設定了兩個目標:一是合伙人,一個就是做CFO.無論是做合伙人還是CFO,四大都是最鍛煉人的地方。在香港的一家會計事務所做了一年之后,朱雅蓮決定去新加坡獨立發(fā)展。在安永(新加坡)工作的五年時間里,朱雅蓮的職位一步步升遷到總監(jiān)級別,負責為新加坡去美國上市的公司做審計!爱敃r我漸漸感覺到新加坡市場比較小,發(fā)展空間有限,而中國大陸的形勢越來越好,有許多中國的公司要到美國去上市,于是我決定回國發(fā)展,因此直接轉進了安永在北京的中國區(qū)總部!钡降资呛匣锶诉是CFO?這時朱雅蓮的具體目標還是沒有確定。這時離合伙人的目標也僅一步之遙,不出意外的話,再過三年,朱雅蓮就可以順利成為合伙人了。但周圍同事的紛紛跳槽給了朱雅蓮很大的啟示,“做審計,是在數字結束之后再去進行的一個工作,過去的工作就將成為歷史,而在企業(yè)中CFO的工作是對將來要發(fā)生的事情做出預測,面對的是將來,可能我是一個更喜歡面對未來的人,”朱雅蓮終于決定將目標定位在CFO上。

  朱雅蓮第一次到亞信科技面試時,當時的面試官就是號稱“亞洲第一CFO”的韓穎,韓穎問朱雅蓮的職業(yè)目標,性格直爽的朱雅蓮毫不避諱說是美國上市公司的CFO.當時朱雅蓮應聘的職位是投資者關系總監(jiān),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對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朱雅蓮最終成為韓穎退休后的繼任者。

  無獨有偶,高中畢業(yè)時因成績優(yōu)秀直接被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吳輝,理想也早早確定為一家受人尊敬的上市公司CFO.

  吳輝畢業(yè)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搜狐做市場,當時邊工作邊攻讀MBA的吳輝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是財務,隨后即取得了英國貝斯大學會計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在讀MBA期間,吳輝發(fā)現了自己對數字很敏感的優(yōu)勢,以及對外溝通的優(yōu)勢,而財務管理可以很好地把兩者結合在一起,“比較符合我的個性和學習背景,所以最終選擇了做財務工作。”

  在英國畢業(yè)后,吳輝回國后進入了戴爾中國公司,前期在做成本控制,后期是做財務預算和規(guī)劃。連續(xù)幾年被評為全球最佳財務管理公司的戴爾公司,其財務的強項是成本控制和運作的頻率和效率。在戴爾,吳輝接受了系統(tǒng)化的培訓和工作歷練,包括在財務核算領域中比較難的核算成本部分。

  等到去聯想擔任集團財務總監(jiān)時,吳輝的財務基本功已經得到很大完善,而且財務核算已經成為自己的優(yōu)勢。“主持集團的財務預算與分析工作,每月為總裁做經營分析對我是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讓我深切體會到如何做好與業(yè)務伙伴之間的關系,知道了業(yè)務的管理者真正需要的東西!2001~2004年期間,聯想引進麥肯錫主導規(guī)劃集團工作,其中財務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吳輝是財務組的主要協調人,“這幾年收獲巨大,讓我擁有了戰(zhàn)略規(guī)劃的視角,鍛煉了戰(zhàn)略規(guī)劃的能力,是極其珍貴的經歷!

  “最終選擇從聯想進入慧聰,就是一種為了實現的選擇!眳禽x表示。

  工作作風 :快速、硬朗、人性、外向

  在采訪中,“70后”CFO在形容自己與CEO的關系時,都傾向于用業(yè)務伙伴來描述。實際上,業(yè)務伙伴的地位并不存在于某個程序權力的改變,而是“70后”CFO們在處理業(yè)務時所展現的效率和創(chuàng)造性所贏得的。因而,“70后”CFO偏于快速和硬朗的做事風格也深受很多企業(yè)老板的賞識。

  吳輝來到慧聰網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升財務體系的效率。來到慧聰三個月的時間里,吳輝就把財務報表的時間壓縮了七天。隨后,吳輝啟動財務部轉型工作,把財務部整合為財務管理部和財務會計部,原有慧聰財務部的職能由財務會計部來完成,財務管理部則著重于經營分析、決策支持和業(yè)務伙伴方面。由此財務體系可以給公司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畢業(yè)于重慶大學國際會計專業(yè)的楊江權在2005年通過競聘來到國投中魯果汁有限公司。針對原來各分支公司各自為政、資金不統(tǒng)管,公司每周末賬上都有上千萬元資金閑置的情況,楊江權首先加大了對整個集團資金的管理,目前公司賬上的閑置資金已不超過2萬元;而在付款方面,由原來的每周付一次改成每周付兩次。這兩項變化使中魯果汁每年節(jié)省上千萬元的資金。相應風險也隨著資金量的減少而變小,使之更加容易控制。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像國投中魯這樣全部外向型的企業(yè),雖然對從根本上完全規(guī)避匯率風險無能為力,但楊江權還是以敏銳的預見力,見縫插針地采取了一系列動作來盡可能爭取最大的利益。比如,楊江權趕在2005年5月就將500萬美元做了有機結合匯率,今年楊江權又繼續(xù)追加3000萬美元,把今年年底的匯率鎖定到7.5.此外,國投中魯過去的所有訂單全都是美元,為了把匯率風險進一步釋放,楊江權堅決地把相當一部分的訂單變成了歐元和日元。

  相比于楊江權在傳統(tǒng)行業(yè)對企業(yè)資源優(yōu)化和全球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身處高科技行業(yè)的王東暉則選擇了相對傳統(tǒng)的預算環(huán)節(jié)來入手改造金山的財務體系。王東暉堅信,一家公司如果預算有問題,這家公司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王東暉來到金山以后,把整個公司的預算都給集中起來,在最極端的時候,為了控制預算,王東暉甚至組建了一個四個人的團隊專門做這些數據,“把我規(guī)定的一些指標放進去,開始真正的把運營和報表聯系起來,金山真正經得起推敲的預算我覺得應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包括公司運營報表,國內的報表,用戶系統(tǒng)的報表,國際報表,這個東西做出來以后讓公司能得到第一手的業(yè)務運營情況和財務情況,我們的預算也做的越來越準確,去年做的預算比實際運作僅僅多5%.”

  在《首席財務官》采訪過程中,我們發(fā)現,“70后”CFO對自身的職位和職權有著完全不同的新理解。比如更加依賴團隊作戰(zhàn),并開始從傳統(tǒng)的財務管理向營銷、生產等外部環(huán)節(jié)施加影響力。

  目前針對中國獵頭公司對人才的挖角,如何保持團隊的凝聚力和控制團隊員工的流動,已經成為朱雅蓮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挑戰(zhàn)。“一個骨干成員離開后留下三四個月的空白,對整個團隊甚至整個公司的影響都非常大,”朱雅蓮表示,“團隊的成員并不僅僅是你的下屬,他們還是和你并肩作戰(zhàn)的同伴,其實很多時候很多好的想法都和他們一起得出來的!睙o論是亞信的前任CFO韓穎還是在安永時的上級都對朱雅蓮說過,“你一定要對你的團隊好,保持好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是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而楊江權到了公司之后,重點抓的另外一個工作重點就是樹立決策體系。國投中魯是一家生產型企業(yè),過去生產只以產量為主,公司生產的目的就是抓產量,因為公司的產品銷量比較好,即使不用促銷也賣得不錯。但是只抓產量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有時候即使賠本也在做,這充分體現了公司財務分析、財務決策對生產和公司經營的指導不夠!白鳛樨攧湛偙O(jiān)必須把利潤作為考核的重點,要幫分公司建立利潤分析中心,工廠就像生產中心,而真正的利潤決策中心在總部,總部的重要任務就是控制整個中心的財務運作體系。”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楊江權對采購行為和生產行為進行控制,把不賺錢的部分砍掉。

  采訪中我們發(fā)現,“70后”CFO對業(yè)務的介入時機越來越早,介入的深度也越來越深。比如麗珠集團的安寧最近一年來,參加的內部會議90%都是業(yè)務方面的,營銷方面的最多,而真正財務上的會議已經很少了。在安寧看來,雖然財務部門和業(yè)務部門在出發(fā)點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最終都追求同一個結果,那就是公司業(yè)績的不斷提升。對同一件事情,財務看到的往往多是風險,業(yè)務看到的更多的是機會,這些顯示出CFO提前介入業(yè)務決策的重要性。劉光偉認為,“就像挖渠道,在還沒有開工的時候就應該告訴業(yè)務部門同事方向,不要等到已經快結束的時候,再告訴他們這條路不行!

  性格特質 :大沖擊下的傳統(tǒng)

  弗洛伊德說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會影響他一生的性格。

  這些出生在70年代相對平穩(wěn)的年代的人,對童年時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和學校教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70后”這一代基本上都有兄弟姐妹,相應地家庭觀念都比較重。比如,王東暉西化的外表下其實極富傳統(tǒng)觀念。當時從澳大利亞回國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親的一個電話,要求并且希望他回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雖然我很西化,但我骨子里還是傳統(tǒng)的”。劉光偉畢業(yè)之后沒有留在上海,而是選擇回到北京,原因就是自己是家里的獨生子,父母都在北京。當我們問起他的愛好時,他不經意間說出有空的時候就是陪陪母親。孫含暉離開馬士基的原因也很純粹,就是因為出差太多,那個時候剛剛有孩子的孫含暉不希望經常出差,“我真的為家庭放棄很多東西!

  車宏生認為每一個時期的價值觀和社會環(huán)境,都會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每個人都是一部歷史,歷史里經過的每件事情都會或多或少地染上某些色彩,對整個人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少年時期的價值觀帶給他們傳統(tǒng)的一面,同時改革開放、商業(yè)文化的興起、民企以及私企的興起,留學潮的興起等這些社會變遷也帶來了他們性格中激進的一面。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70后”這一代既積極又穩(wěn)健的性格特點。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性格決定命運”。社會環(huán)境造就了這一代CFO不會大肆張揚,但也絕對不會像以前的老會計那樣謹小慎微。“70后”相對是比較辛苦的一代人,其求學和工作初期都是國內整個社會處于劇烈變革階段,無論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都不斷地要面對“昨是今非”的尷尬境地。特別是1992年底財政部出臺正式開始適應市場經濟的“兩則兩制”,這也標志著“70后”CFO們一畢業(yè)就要全部重新升級自身的知識體系,用他們的話來說,“這與一般意義的學習不同,是要學習全新的、中國沒有的東西,這與靠模仿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從經濟和金融來講,尤其是風險管理,很多東西都是全新的,要靠自己摸索、讀書和向國外學習!

  楊江權回顧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時感慨道,“與‘80后’相比我們可能顯得更為理性化一些,是在理性化的指導之下開拓創(chuàng)新。另外我們這一代相對更能吃苦一些,與群體的融合性也更強一些!70后’雖然不愁吃穿,但仍能從父輩那里感受到艱苦年代留下的烙印。所以‘60后’可能不敢冒險,對風險很畏懼,‘80后’大無畏的精神比較多,而‘70后’做事時思考得比較多,一旦實施起來也敢于冒險,性格中總是穩(wěn)健和積極的心態(tài)并存!

  而“70后”這些有限冒險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習慣于走一條改良而非墨守或激變、穩(wěn)健而非停滯或動蕩的路線。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孟焰認為,在未來幾年內“70后”CFO將會成為主流。而徐崢表示,作為投資者和許多CFO接觸過,從自身的感覺而言,自己更喜歡年齡大一點的,最好是35歲以上的,“因為CFO本身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職位,CFO要有強大的企業(yè)及社會責任感,同時要有承受壓力,冷靜從容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需要一種閱歷的沉淀。”

  無論如何,個人風格迥異于前人的“70后”CFO已經越來越多地粉墨登場,從而見證屬于這一代行將到來的人民幣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本土企業(yè)全面國際化、全球視野下的資源配置以及真正基于投資者資本主義的公司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