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辭職的現象特別嚴重。我所知道的有一個組就走了不少人。大家普遍覺得干著沒意思了。這一年安永在國內的業(yè)務下降確實挺大的。”袁義是一個在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下簡稱“安永”)干了三年的老員工,畢業(yè)后就到安永工作,經歷了安永從巔峰到困局的全過程。對此,時代周報記者聯系采訪安永的合伙人王海瑛時,她表示自己準備上飛機了,不方便接受采訪。
不只是安永,從整體總收入來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下簡稱“四大”)遭遇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年收入的首次下滑,而國內所卻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究竟是什么使得曾經高貴而神秘的“四大”面臨如此的困境?
安永的困境
袁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安永在2008年做的IPO業(yè)務特別多,很紅火。那時安永找了一大批人進來,擴張?zhí)欤Y果到了2009年時必須把一大批人裁掉。2009年時為了拉一些新客戶和維持以前的老客戶,就把以前的服務費全部都減了20%-25%,導致了現在有些企業(yè)雖已從金融危機中恢復,但我們目前提供服務時只能以打折后的價格報價。因此服務費漲不上去,收入自然要減少。”
為此,2009年安永在中國的收入下降幅度達到了27%,在“四大”中排名末尾,而在2008年時還以27億收入位居“四大”中的第二位。2009年,安永開始實行變相休假。袁義說:“2009年6月份就推出了有30個工作日的休假機會,如果全休掉就算25%的工資。雖然名義上說是自愿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每個組的組長,都會要求底下的員工把休假日程安排好,也就相當于變相的降薪,很多人都有抵制情緒。”
“在2009年時‘四大’都有降薪,但在安永一年下來實行了各種降薪制度后,平均每個人下降了23%左右。普華永道中天(下簡稱”普華永道“)最高,是25%-26%,安永降薪幅度僅次于普華永道。但普華永道在2009年10月就停止了一些降薪政策,恢復起來比安永要快一些。”袁義進一步解釋,以前每年我們要漲薪時有可能達到20%-40%.去年包括各個等級的安永員工漲幅只有2%左右,就在100塊到1000塊之間。
在袁義他們所,新人進來第一年是5500元左右,第二年是7300元,第三年是11000元,基本都是按照這種等級漲,因此很多人就愿意來“四大”。但是從去年開始,第二年只漲到了5700-5800元。導致了一大批人都辭職。像袁義這樣干了三年的員工應該是拿11000元左右的,但他目前的薪水離這個數字還差得很遠。在袁義看來,安永走這么多人和管理混亂有關,大部分資深經理都走了,公司卻沒有作出任何挽留的態(tài)度。很多資深經理手上都有很多固定客戶,在重新簽合同時就不一定能拿到這些合同了。
此前有媒體報道,安永已退出建行的外部審計師競標。“我在安永呆了快三年,肯定要走的,有可能去金融行業(yè)或者銀行吧或者自己干。”對于在安永的未來,袁義早就不太看好。
“四大”業(yè)績下滑
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百強共實現收入206億,比2008年增長了3%.其中“四大”總共實現收入近91億元,占百強總收入的44%.而在2008年,“四大”共收入103億,占百強總收入的近52%。
這是“四大”自進入中國以來,其收入和市場份額出現的首次下滑,其中,普華永道以25.78億的收入名列第一,但收入較上一年度下降了6.41%。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下簡稱“德勤”)的收入下降了5.14%,而安永的下降幅度達到了27%。
曾經高貴而神秘的“四大”為何面臨如此的困境?袁義解釋,“其實下降不僅僅是安永才有的,整個‘四大’都有下降。從我們統計全球的數據來看,安永2009年比2008年全球范圍的收益少了7%,不過全球范圍少得最多的是普華永道。”袁義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下降的原因其一是因為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后國內IPO暫停后,對審計這方面來說影響是非常大。其二,“四大”的費用很高,由于金融危機企業(yè)不愿花大價錢來雇“四大”幫忙報稅。因此稅務這塊業(yè)務也是有所下滑的。
眾所周知,IPO項目是“四大”的主要收入,拿到一個IPO項目可連續(xù)兩三年獲得穩(wěn)定的審計大單。“一開始‘四大’各有自己的專供業(yè)務和目標群,但現在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也有沖突。”一位來自畢馬威華振的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其實,‘四大’之間一直在相互爭客戶,2009年競爭尤其激烈。為了爭奪同一個客戶,拼命地降低服務費,從而導致價格惡性競爭。”袁義解釋。
國內所的“崛起”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下簡稱“國內所”)在總收入和市場份額上的顯著提高。其中中瑞岳華以8.7億的總收入蟬聯國內所首位,較去年增長了4%。立信、信永中和位居其后。
此外,總收入在3億以上的國內所,2008年只有3家,而2009年已經達到12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公司上市時就選擇了國內所,因為覺得國內所更了解國情,更容易溝通,服務也做得更好。”“這幾年,國內所擴張得很厲害,也收購了一些香港的事務所。國內所經過這么多年成長,確實發(fā)展很快,加上國家也有所扶持,同時人工成本相對‘四大’來說要低,因此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一位“四大”的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著名的財務專家夏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內所的性價比比較高,業(yè)務上升得比較快。而且在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IPO方面”四大“做得比較少,他們一般都做的是大盤股。這段時間大盤股IPO相對較少,再加上國外所的性價比比較低,因此造成‘四大’業(yè)務量的下降。”此外,“四大”的品牌在國內并沒有很大的優(yōu)勢,對于國內公司來說,價格還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國內所和“四大”的審計前期影響其實區(qū)別不大,目前也未形成這種品牌的心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