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會查分后征文:零基礎過注會 萬字心得打造備考寶典
從最開始的陪妻子考注會,到后來自己走上注會路,2016年夫妻二人一起通過注會專業(yè)階段的六科考試。以愛之名,從零基礎到上萬字的心得體會,他的注會之路又有哪些坎坷與驚喜呢?三年備考路,一千多個日夜,他又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呢?篇幅較長,讓我們耐心細讀!
零基礎在職考生三年專業(yè)備考心得
我是怎樣走上注會路的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今年38周歲,男,2001年本科畢業(yè),2010年碩研,非會計、非財經(jīng)類專業(yè),貨真價實的零基礎考生,有一份很忙但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主要擔負文字方面的業(yè)務,年均出差兩個月左右,有時夜以繼日地加班。
我走注會考試之路純屬偶然,2013年我家屬在注會考試的第五個年頭參加最后一科審計考試,岳父岳母和我全力保障,然而卻兵敗滑鐵盧。我感到很不可思議,翻翻審計教材,感到確實抽象,但仍然不解,心里想,不就是一科審計嗎,傾全家人之力保障,竟然沒能讓她考過。老婆言語中也有表露,覺得我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一些,建議我可以試一試,岳父也說我適合考注會。我想,試試就試試,然后就從2014年開始備考,個中酸甜待后細說,歷時三年結(jié)束專業(yè)階段。
個人覺得,考后總結(jié)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因為什么失敗或者成功,那么后面仍然會走彎路。所以,成績出來后,我一方面開始撰寫自己的總結(jié),另一方面開始研究綜合考試的主攻策略,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攻克下來。如果這些心得,能對同道中人,尤其是零基礎的同行者有所裨益,那就再好不過了。好了,言歸正轉(zhuǎn)。
第一,個人對注會專業(yè)階段考試的理解認識。
考注會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只有深刻認識注會考試,深入了解各科目之間的關系,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做到事半功倍。
總體認識:這是個相互交融、相互交叉,既考查邏輯思維能力,又考查計算能力,還考查理論功底,更考查管理能力的考試,當然這種考查更多的是理論層次上的考察,盡管這些年考題逐步向應用層次拓展,但受考試方式、時間的制約,依然是以理論層次為主。
具體來講:一、會計是所有科目的基礎。無論是審計、財管,還是稅法,不懂會計是不行的。另外,財管部分內(nèi)容在會計考試當中也需用到。二、關聯(lián)度比較高的是會計與審計、會計與稅法、會計與財管。三、完全可以獨立看待的是經(jīng)濟法、戰(zhàn)略。戰(zhàn)略和財管、尤其是審計有關聯(lián),主要是內(nèi)部控制方面,但總體關聯(lián)度不大,獨立報考也可通過。經(jīng)濟法完全可以獨立報考。
主要特點:難度高、范圍廣、題量大、時間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有四個“最好不要參加考試”:一是抽象思維邏輯思維不夠,最好不要參加考試。我家屬自2011年到2015年連續(xù)5年考審計,卻5年沒考過,每年都是55分以上,就是過不了。其他科目重考了3門,2016年盡管通過了,但僅僅是60幾分低分飄過。后來我給她總結(jié),主要是抽象思維邏輯思維不夠。審計就像一棵埋在地下的樹根,根系非常發(fā)達,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實務經(jīng)驗,所以只能從外表想象這樹根的形狀,雖能看到主干,但細微之處的毛須須卻留在地下。同時,審計也很晦澀,考試中的題目,并不是它有多難,而是很多根本讀不懂什么意思。所以我認為,審計這門課重點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其實知識層面上大家都差不多,誰也不一定比誰好或差多少,重點在于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二是缺乏臥薪嘗膽、持之以恒、以苦為樂(此處省略200個成語)等等的學習精神最好不要參加考試。備考過程中的艱辛各有體會,就我而言,平時單位經(jīng)常加班到12點多,平均每年出差2個多月。所以沒辦法,從上一年度考試完第二天,就開始聽下一年度需要報考的課程,等新課出來我已經(jīng)把基礎的學完了,節(jié)假日、周末全部奉獻了出來,3年時間沒旅游甚至郊游過,除了出差沒出過遠門,沒帶孩子出去逛過。尤其是考前一個半月,真是夜以繼日啊,一般是半夜兩點鐘睡,睡前要吃安眠藥。有的人常立志,每到成績出來時,看到有人收獲頗豐,自己也摩拳擦掌,但過不了幾天便下不得辛苦,結(jié)果自然可想而知。我想,每個人對自己都應有一個非常中肯、客觀的評價,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我覺得真的不要浪費精力,得不償失。三是沒把打字速度練好最好不要參加考試。個人認為至少要到平時每分鐘能打50個字,我由于工作原因,用的是五筆,平時打字80個,考試電腦不是自己的,用的不順手,加上那種緊張氛圍,也就發(fā)揮了一半以上的錄入速度。不要說會財稅打字少,其實不然,很多人沒做完或者沒通過,可能恰恰是打字速度的問題。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大神打字很慢,照樣通過考試,但是我覺得很少。有人說,這個好辦,練練就行了,確實如此。不過說實話,能忍受枯燥,堅持練習打字,對個別人來說,也是個考驗。四是當前事業(yè)和收入比較理想的最好不要參加考試。我個人覺得,人這一輩子不容易,來到世上一方面是承擔苦痛,一方面是享受快樂。什么最重要?家庭和親人最重要,父母和老婆孩子最重要。既然事業(yè)和收入已經(jīng)比較理想,我們當然要讓快樂多一點了,讓苦痛少一點,當然要多和父母、老婆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為什么還要參加這個考試,給自己找罪受呢。作為我個人來講,其實我家屬早就鼓動我考,我一直都沒這個想法,就是因為我有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后來之所以參加考試,一方面是家屬的推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都面臨改革,經(jīng)濟持續(xù)下滑對企業(yè)又有了非常大的競爭壓力,雖然自己工作還在,但其實身邊好多人都辭的辭、退的退,不知道哪天輪到自己,早作準備或許沒有壞處。所以我覺得,要是有理想的事業(yè)和不菲的收入,盡量不要走注會這條路,真的沒必要。
第二,對于報考科目搭配的一些體會。
既然注會各科關聯(lián)度大,那么如何搭配報考自然非常重要了。作為一名零基礎考生,回過頭來看專業(yè)階段考試,理解可能更深一點兒。在這里,我針對零基礎考生,談談我的學習和報考策略。總結(jié)起來三句話:第一句話,學習科目與報考科目不一定一致。2014年剛開始的時候,說實話,我當時有點輕視注會考試,起初想著一年拿下三門應該可以,但實際并非如此。連續(xù)在北京出差兩個月,8月份回來,只能放棄會計,主攻審計、經(jīng)濟法。盡管當年只過了經(jīng)濟法,但是卻為2015年、2016年學習奠定了基礎。第二句話,會計是基礎,不一定最先考,但一定要最先學。前面提到,除了經(jīng)濟法和戰(zhàn)略兩門可獨立報考以外,其他四門都有關聯(lián)性,而這四門最基礎的是會計。對于零基礎考生來說,會計也可以說是最難的。所以說,會計基本原理不懂,審財稅就寸步難行。當然,鑒于零基礎考生一上來就把會計過了比較難,因此會計要先學、但不一定先考。第三句話,難點科目要本著多學幾年、一次制勝的理念。專業(yè)階段公認的難點科目是會計、審計和財管,很多人連續(xù)多少年都栽在這幾科上面。所以說,要本著難點科目多學幾年,待理解徹底、機會成熟、一擊制勝。其中,會計和審計關聯(lián)度最高,最好同步學習,當然不一定同步考試。具體來講,第一年可以先學會審計、經(jīng)濟法和戰(zhàn)略(或稅),若后期精力不夠,視最后準備情況,以主要精力保一至兩門。
下面說一下我的報考和學習策略,希望能對零基礎考生有所裨益。
2014年:
學習科目:會計、審計、經(jīng)濟法、戰(zhàn)略。
報考科目:會計、審計、經(jīng)濟法、戰(zhàn)略。
參考科目:審計、經(jīng)濟法、戰(zhàn)略。
考試結(jié)果:審計53、經(jīng)濟法67、戰(zhàn)略52。
2015年:
學習科目:會計、財管、審計、戰(zhàn)略。
報考科目:會計、財管、審計、戰(zhàn)略、稅法。
參考科目:財管、審計、戰(zhàn)略。
考試結(jié)果:財管53、審計65、戰(zhàn)略75。
2016年:
學習科目:會計、財管、稅法。
報考科目:會計、財管、稅法。
參考科目:會計、財管、稅法。
考試結(jié)果:會計68、財管64.5、稅法60.5。
第三,對各科目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關于老師的選擇。好多朋友QQ私信給我,問的最多的是聽誰的課。其實我覺得,老師講課固然有差別,但其實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喜歡哪種風格、哪種風格適合你。我家屬既聽中華的、也聽過隔壁的,我一直聽的是正保會計網(wǎng)校的老師。
會計:郭建華、高志謙。郭建華老師有激情,講的全面、有深度,適合應考。高志謙老師幽默風趣、娓娓道來,注重講基本原理,便于零基礎考生理解會計知識。若把二人結(jié)合起來聽,對零基礎考生來講,自然是珠聯(lián)璧合、明月清風了。作為我個人,郭建華老師基礎(強化)班全部聽、習題班全部聽,其他班次都沒聽,基礎班三年應該在10遍左右吧,第一遍原速,用時很長,以后各遍逐漸加速。高志謙老師14年、15年沒聽,16年聽了基礎班,主要對郭建華老師講授不理解的地方,作查缺補漏,重點是金融資產(chǎn)、長投、企業(yè)合并、合并報表、所得稅。尤其是合并報表,聽高志謙老師講完基本原理,再聽郭建華老師的,會清晰很多,理解很重要,真的不需要背。
審計:楊聞萍、李景輝。我2014年聽楊聞萍老師的基礎班、習題班,2015年聽李景輝老師的基礎班。我覺得,令我受益最大的是李景輝老師2015年的習題班,使我對審計整個架構體系一下子清晰起來,重點的知識點也一下子抓住了不少,課時不多,我聽了至少3遍吧,不過聽人說2016年沒她的習題班,很遺憾。還有就是濤哥的知識點總結(jié),每年都要更新,很全面、很具體,這個當然是必備的。
財管:陳華亭。我想,截止目前,注會財管培訓界各位老師,仍然難望及陳老師的項背。這種認識,大家應該不會反對吧。他的講授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知識點把握的也非常準,2014、2015、2016年連續(xù)3年的資本預算填表題,完全是華亭老師講義的翻版和拓展,其他妙處不一而足。然而,最重要的是,華亭老師知道什么時候需要給你力量,每一節(jié)課開始都給你那顆煩燥的心打上一針強心劑,令你疲勞頓消、一往無前。2015年我聽的華亭老師的課,選擇題考了37分、但主觀題考了16分,主要是大意失荊州,計算題練的太少了,恨失滑鐵盧。2016年聽來聽去,感覺還是華亭老師好,所以聽的是他2015年的課,因為心里有點兒底,放了好幾個月主攻會計,考前重點練習各類計算,低分飄過。當然,華亭老師的離去,對我們都是個損失,但他的課值得一聽,哪怕是以前的課。當然,如果心有怕怕的話,建議首選達江,江湖稱其“小華亭”。
稅法:葉青、奚衛(wèi)華。我第一遍聽葉青老師的,第二遍聽奚衛(wèi)華老師的?偢杏X稅法沒有會計、財管那樣在內(nèi)心深處能形成個體系,無法對所有知識點在全局上有個精準的把握,8月份的時候敏銳感覺到稅法差距太大,沒辦法只能自己總結(jié)攻堅,卻沒有看教材,哪知今年偏題怪題、怪招險招頻出,還好增值稅、個稅保底,考前重點練了各種情況下的土地增值稅,在選擇題可能只得22分、國際稅收放棄4分的情況下,最后驚險過關,后怕連連啊。
經(jīng)濟法:蘇蘇、游文麗。經(jīng)濟法和稅法這兩門,是我首學首過的兩科。尤其是經(jīng)濟法,第一年學習通過,對我來說更有重要意義。大家都推崇蘇蘇老師,我也一樣,好的方面自不必說,聲音婉轉(zhuǎn)動聽,案例非常生動,知識點把握精準,具體可實際體會。她的基礎班、習題班我全都聽了,后來一個偶然機會聽了游文麗老師的習題班,感覺非常好,善于把基本原理分析到位,首先分析解題思路,再融入具體的習題,受益良多,果斷聽了所有習題班課程,不錯不錯真不錯。
戰(zhàn)略:李宏偉、杭建平。2014年我選了李宏偉老師的課,原因是他的課時少,當時就想這不就一門背的課嗎,選個最少的了解一下,昏天黑地背背就行了。2015年別人推薦杭建平老師,一聽確實不一樣,堅守基礎班、習題班,理解背記,對我來說這科是難度最小、考分最高的一科。另外,李宏偉老師總結(jié)的知識點不錯,對于一些大題,怎么答、答什么有著很好的見解。
(二)關于學習的方法。這個,各有各的道,自己的未必適合別人。不過說出來,大家分享,有益最好。總的來說二十個字,原理為基、理解為主、背記為輔、體系為本、強化為要。原理為基,每一科大部分知識點,都應弄懂基本原理,其實這些原理大部分和我們生活常理是基本吻合的,比如哪些費用開支記入存貨成本,只有少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背景、初衷,基本原理一旦知道了,經(jīng)過兩三遍的復習,想忘記都很難。理解為主、背記為輔,我個人不贊成過多的背記,除了戰(zhàn)略,戰(zhàn)略的背記也應在整體框架和基本原理理解的基礎上,會審財稅經(jīng)更重要的理解,審計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背記,重點也是理解。當然,如果想拿高分的話,那理解和背記就會同等重要了。體系為本,每一科都需要強化體系思維,首先從整體上去把握和理解,然后抽絲剝繭,逐步深入。強化為要,我有三門考了兩年,總結(jié)失利原因,重要的一點就是眼高手低、眼熟手生,相信好多人與我有同感,所以強化是最重要的,最后要做到一看題,就能想到考的是什么,怎么來解、哪幾步。
以上是總體上說,比較寬泛,具體來講,我是這么學的:
第一步,每科都先聽一到兩遍基礎班,經(jīng)濟法和戰(zhàn)略是一遍,其他都是兩遍,因為我是零基礎,什么都不懂,需要在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逐步消化。這個階段,什么也不做,僅僅是聽課,然后在頭腦中理解和構建知識體系和架構。
第二步,邊聽基礎班邊理解和重做講義中的題目,目的是加深理解,掌握具體的知識點,這個播放可稍快,1.5倍速度,聽完以后再回來做講義中的習題,除了聽課,習題一般每章3到4個小時就可完成。
第三步,聽做習題班,這個方法同第二步,先聽一遍,反回來自己再做,這個耗時也不長,這個過程,重點強化知識點、強化對基本原理的掌握。
第四步,自己總結(jié)梳理知識點,就是從講義中摘,從前往后一點一點兒地過,感覺這個重要拿出來,留待以后用。尤其是戰(zhàn)略和稅法,這個總結(jié)梳理最后就是自己重點背記或強化的東西。這個過程,主要是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會的一帶而過,不會的重點強化。經(jīng)濟法自己沒弄,其他科目都走了這步。
第五步,做模擬題。
第六步,真題強化,有的人東找西找模擬題來做,我覺得大可不必,個人認為最好的資料就是歷年真題,一方面它反映了考試的脈絡、重點和趨勢,另一方面很多知識點都是重復考的,少部分連續(xù)重復考,更多的是隔一到三年重復一次,只不過考核的方式和角度有所區(qū)別。我從考前一個半月就開始鼓搗真題,因為自己計算能力不行,老算錯數(shù),所以自己重點鼓搗的是主觀題,一開始會財稅一科一天,中后期會財稅一科半天,歷年真題中的主觀題,最少的做了三遍,有些重點年份或者重點難點習題,可能在5遍以上。最后達到一出來題,就能理解它的出題思路、考查知識點、解題路徑。當然,我認為沒有歷年真題,也有可能考的,也把它加進來進行強化,比如財管,我當時覺得固定成本預算二因素、三因素分析法肯定會考,所以把它放到真題里一并強化,結(jié)果妥妥考出,不過我抽的那卷沒有。這個階段,最瘋狂,昏天黑地,反反復復,但需堅持。
第七步,考前串學,就是考前三兩天吧,開始看講義,這個因人而宜、因報考科目多少而宜,會的稍加強化飛快略過,忘了的、不太懂的重點強化,分科進行,直到進考場前十分鐘也不要放棄。我考會計那天早上五點起床,飛快翻了一遍,結(jié)果重點強化了一下限制性股票期權初始確認計量,果然考到。2015年考前看審計,也是最后階段重溫了一下審計收費標準問題,結(jié)果果真考到。2015年考戰(zhàn)略,考前上廁所,偶爾過了一下以前沒背過的一道題,結(jié)果10分鐘以后便在真題中見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第四,關于考試答題的一些技巧。這個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體會,不一而足。我只能說說自己的體會。
(一)文字錄入使用哪種輸入法更好。同樣速度條件下,最好自然是搜狗拼音,能用V模式進行計算,但客觀講,拼音輸入法可能比不上打五筆快,在考戰(zhàn)略、經(jīng)濟法可能不太好,尤其是戰(zhàn)略。五筆呢,選擇搜狗五筆或百度五筆可能好點,有分號計算模式,但是沒有搜狗拼音那么長的字節(jié)?荚嚂r我用的是陳橋智能五筆,考會財稅屢屢與搜狗拼音模式進行手動切換,費了不少時間。后來他們說CTRL+SHIFT鍵可進行切換,但我當時也用這兩個鍵試了,并不能切換,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當時也不知道搜狗五筆的分號模式可以計算,所以費了事兒,這個需要早作準備,不能馬虎。至于打字速度嘛,最好平時就能達到50個字每分鐘,最好能達到“心之所至字已出”的境界。打字速度提上來,對考生的幫助不是一點半點兒,哪怕在計算類的會財稅依然非常明顯。
(二)能多答不要少答,條理要分明,分成那么幾段,把核心的話作為段首句。這個主要是針對審計和戰(zhàn)略,當然有時會財稅也會涉及,比如今年會計,第一道題是所得稅分析計算,以前年度是6分,今年是10分,記得有一問是關于長投的,郭老師講課時說一般情況下不確認遞延所得稅,但我覺得題目給的能轉(zhuǎn)回,答案絕對不會像講義中那么簡單。于是我就分析了一大堆,什么情況下能轉(zhuǎn)回,什么情況下不能轉(zhuǎn)回,又結(jié)合了一下題意,出來一對答案,果然需要確認遞延。當然,話說回來了,這樣做需要打字速度作保證,如果打字慢應慎重,防止做不完。
(三)可以并行給出多個答案,最有把握的放在前面。這個主要是指審計。審計大題最虐人心了,明明感覺自己會,但出來一對答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還有的好像這樣可以,那樣也對,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對,猶豫之間時間卻悄悄溜走了。我的辦法是,同時給出幾種答案,把最有把握的放在前面,當然前面用如果給出限定條件。比如15年那個審計報告題,自己一上來就蒙了,看著幾句話很簡單,但是就是判斷不出來出哪種報告,短暫蒙圈之后,自己也開始蒙好幾個答案。主要模式就是“如果XXXXX,應該出什么樣的報告,題中是什么什么,所以可出XXXX報告”,然后另起一段“如果YYYYY,應該出什么樣的報告,題中是什么什么,所以可出YYYY報告”。記得當時,最多的給出了三個答案。今年偶然我看到15年審計答案時,果然那道題答案是可以出幾種報告類型,只要答對一種即可。所以說,實踐中你感覺題目條件不足,或者不知所措時,完全可以給出多個答案,只要有一個答案正確,分數(shù)即可拿到。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你打字速度非?欤瑢χR的掌握也比較靈活,如果每分鐘三四十個字肯定是不行的。我平時能五筆能打80多個字,考審計時盡管好多題答了多個答案,最后答完還余20分鐘。今年答會計,分析和改錯也是這種思路答的,答完還余40分鐘。最緊張的是稅法,剩了10分鐘,沒辦法,今年太偏門了。這也是我個人特別強調(diào)打字速度的原因。
(四)題目中每個數(shù)據(jù)、每句話都是有用的。題目中給你的每句話、每個數(shù)據(jù)都應該是有用的,哪怕是括號里的,如果你沒有用上,那肯定是你錯了。題中數(shù)據(jù)總體來說有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迷惑你的,應該讀完以后即可識別出來;第二個作用是計算用的;第三個作用是作限定條件用的,就是出題人給你堵住了一條路,那個方向不需要你去考慮了。如果你在做題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沒用上,那很可能你錯了。比如我今年的財管,按理說應該考70多分算正常,因為我選擇題至少得了35分。結(jié)果就是有道本量利分析那題,本來我真題強化時,一看每年都考本量利分析,就作了重點強化,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題都是妥妥的,結(jié)果當時有個數(shù)據(jù)沒在意,也沒用,最后8分的題估計也就得個一兩分,出了考場把自己恨的啊。
(五)讀題要慢,弄清題意很重要,選擇題關鍵是找題眼,計算題重點是明確思路、而計算過程要快。注會專業(yè)很多題目很晦澀,特別是審計。所以說,一上來弄清題意很重要,有的需要理解透了,比如說財管計算題,有的要抓住題眼,比如說選擇題。
第五,其他幾點思考和建議。除了以上內(nèi)容以外,還有一些零散的,但自己認為也很重要的想法和做法,一并歸到這里。
(一)每個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拿分點。有的人計算能力強,那會管稅計算題就是他的拿分點;有的人思辨能力強,那會管稅選擇題就是他的拿分點,經(jīng)戰(zhàn)審則重點都是思辨能力。在保證自己拿分點多拿分的基礎上,自己的弱項就需要自己有針對性地重點強化,最起碼不拉分。我當時就是重點強化的就是會財稅計算題。每個人長處不一樣,應該有個客觀的認識。
(二)一絲不茍的做題態(tài)度很重要。我去年財管失利,主要在計算題,6道計算題看起來都會,結(jié)果沒有一道做對的,主要是馬大哈,沒有一絲不茍的做題態(tài)度和精神。所以,自己后來重點強化注意力,以期培養(yǎng)自己精準細的學習態(tài)度。加上后期的真題強化,雖然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不過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強化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通讀教材可能很管用。我考這六科,沒有通讀教材,只有戰(zhàn)略看過一遍,財管看了三章、審計看了也是兩三章,其他教材從來沒看過,全靠的是輔導班講義。結(jié)果雖然是都通過了,但有些科目很驚險。舉兩個例子,一正一反。正面的例子,今年財管因素分析法那道題的第二問,問幾個指標是什么意義,采用什么戰(zhàn)略那道題,自己看財管教材時重點劃出來了,這就是通讀教材的好處。反面的例子,自然是稅法,好多的題都避開了各類培訓班,都是教材上的原話,雖然不難,但沒通讀過教材就只能蒙。
(四)應該有果斷放棄的勇氣。放棄,包括兩個方面,放棄考試科目,學可以多學幾科、報也可多報幾科,但一旦到最后發(fā)現(xiàn)精力不濟,應該果斷放棄,我連續(xù)兩年放棄會計。放棄某個考題,不會做的當然果斷放棄,會做的,但得分效益不高的題,也應果斷放棄。
(五)自我創(chuàng)新學習和理解方法很重要。這個因人而異,有這方面想象力的,能自創(chuàng)學習、理解、記憶方法,盡量自己鼓搗一下,有意思,也很有效果。比如,會計有很多要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自己就想,一個企業(yè)最重要的是啥?利潤啊,所以企業(yè)擁有者或管理者要千方百計,讓外人相信他的利潤是很高的。而制定會計準則那些人呢?則是相反,我要把你這種想法可能會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通過會計科目設置給規(guī)避掉,都有類似的道理。還比如,財管的變動制造費用的幾個差異,耗費差異、效率差異、工資率差異什么的,很難記,也經(jīng)常做錯,我就畫圖,把數(shù)據(jù)放上一標,1分半鐘妥妥搞定。另有會計,少數(shù)股東追加投資使投資方所占比例下降,個別報表、合并報表各怎么確認,需不需要追溯調(diào)整,畫圖,一目了然,增加的等于減少的。至于怎么確認、是否追溯和正常業(yè)務一個道理。
(六)每一科都應盡早動手。我一般都在考完試后第二天,就去買下年度要學習和報考的課,先不全買,買一到兩科,先學著,等成績下來,根據(jù)哪科通過、哪科沒通過再作定奪,所以我的學習周期是一個年度,而不是10個月或者從新大綱出來到考試的6個月。我覺得,等考試成績或者新課出來再學的,那是自己給自己找的理由,也是很多人屢戰(zhàn)屢敗的原因,很簡單,時間和功夫都沒有到。
(七)個人覺得過細的學習計劃并不可取,關鍵在于落實,在于那個目標一直在牽動你的心,那遠比學習計劃來的更為實在,一切都有計劃,一切都無計劃,因為一切都在心里。論壇中看很多人制定學習計劃,每天多少小時、學什么等等很細致,不過我覺得,大部分起初是雄心壯志,但越來越落實不下去。我們畢竟沒有生活在真空當中,尤其象我這樣很多在職考生,很多不可預見性因素摻雜進來,不可能丁是丁、卯是卯的落實下去。反正一句話,你心里要一直想著,今天沒學習就著急、就上火,能多學盡量多學,這可能遠比學習計劃來的實在。
(八)把真題歸類整理,反復強化,對于提高計算精準度、提高計算能力可能很管用。學學高志謙老師,重要的話說三遍,真題強化,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九)前期各個突破,后期滾動推進,很實用。建立知識結(jié)構體系階段,一科一科地聽,不要怕忘記,忘記以后反回來再整一輪,搞得不是很好的多聽一遍,先原速,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加速。習題班,精聽,做題不是目的,掌握和理解知識點才是根本。真題強化,也就是沖刺階段,可按A+B+C+D+E+F的滾動復習模式,每科占用天數(shù)因人而宜,我先期是按照1.5天會計+1天財管+1.5天稅法進行強化的,后期按照0.5天會計+0.5天財管+0.5天稅法強化的。但總體周期不宜過長,因為每個人都有固定的遺忘周期,一般的遺忘周期不會小于9天,所以這個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設定好。
(十)機械背記對于應考經(jīng)濟法和戰(zhàn)略不一定最好。對于這兩科,很多人考前一個月沖刺背,不過我一直推崇理解基礎上的背記。前面說了,經(jīng)濟法我一點沒背,主要是理解,也揣摩了一下答題和組織語言的方式。戰(zhàn)略我背了一個月,有三遍吧,不過主要是先理解、再背記,結(jié)合一些小竅門。其實戰(zhàn)略,尤其是前四章是需要理解的,戰(zhàn)略的類型、生命周期理論、SWOT分析、五力模型、安索夫矩陣等等,都是如此,而且也能理解。
(十一)沖刺階段要盡量模擬機考環(huán)境。盡量模擬機考環(huán)境,網(wǎng)校有模擬系統(tǒng),基本還原了機考環(huán)境。考試時帶了兩個計算器,一個科學計算器,另一個是大一點的傳統(tǒng)計算器,主要想應付財管的大數(shù)加減,結(jié)果一個也沒用。達江老師講,可直接通過公式錄入年金系數(shù),我用了一段時間。
(十二)關于全報考、廣學習、重點考的學習報考模式。所謂全報考,就是把所有科目都報上,一科八九十塊錢,既然選擇這條路,這點兒小錢不要太在乎。所謂廣學習,就是新考綱出來之前,盡量學習多個科目,當然不一定一上來六科全學,因人而宜,盡量多學,一個是為長遠打基礎,另一個是可以解決各科目知識相互交融的問題。重點考,一般是到了考前兩個月吧,自己要有個清醒的判斷,剩下的時間和精力能搞定幾科,最有把握的幾科是什么,然后有所取舍,全力備考。
(十三)關于注會考試群的使用。我覺得,注會考試群非常好,搭建起了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但是任何事務都具有兩面性,用好了是促進,用不好是遲滯。很多同道中人從早到晚在里面刷題,說實話我不太贊同,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我并不是貶低別人。這么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所刷的題目不是舶來品、就是速成品、或者是翻新品,有些甚至是多少年前的,考綱和教材都變了他的答案還是舊的,反映到具體的知識點上不一定精細、精準、精到,和考試命題趨向相去甚遠。第二個原因是太浪費時間,題目年年變、知識點皆如此,有刷題的時間,不如從根本上著手,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砸實搞透,輔以針對性練習,以不變應萬變。群的作用,我覺得重點有二,一是分享學習資料,二是交流疑難雜癥。
(十四)關于網(wǎng)校培訓班。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零基礎班的考生來講,要報,而且必須報,但是實驗班、精品班真無必要,特色班足夠。報這個班的目的,一個是能第一時間獲得授課資料,二是充分利用網(wǎng)校答疑版,有什么問題、無論什么時間都可以問,你不用怕他煩,他答一條疑能掙兩塊錢,所以他們也愿意你多問,既快又權威,24小時以內(nèi)吧。寫到這兒,聲明一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十五)2017年專業(yè)階段考試可能是個前所未有的絕佳機會。今年的會計、審計、稅法,創(chuàng)造了機考以來難度之最,沒有之一。分析歷年考試真題,考試難度總體呈三角函數(shù)式的波浪,而后在一定階段趨于穩(wěn)定,然后再呈三角函數(shù)式的波浪,再趨于穩(wěn)定。按照這種趨勢分析,既然16年會審稅創(chuàng)造了機考以來難度之最,那么17年這三個科目難度肯定下降,尤其是稅法,營改增后第一年,可能以基礎為主、不會出太難的題。財管個人覺得難度可能會略有上升。至于經(jīng)濟法和戰(zhàn)略,由于科目性質(zhì)固有局限,增加和降低難度的方法不外乎三個,一個是增加題量,二一個是增加材料閱讀量,三一個是出一些教材里比較深的題,就像今年的稅法。了解了這三點,應對起來就有方向了。
順便提一下,我家屬在屢敗屢戰(zhàn)的情況下,先后重考四門,今年審計和戰(zhàn)略順利通過,結(jié)束專業(yè)階段。她說,我對各科目的認識、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在學習方法上的一些建議,對她幫助很大,要不然今年審計繼續(xù)會掛。專業(yè)過了其實不代表什么,前面還有綜合,即便跨過綜合,實務也是我的短板。實事求是地說,我連剛畢業(yè)的財經(jīng)專業(yè)學生都趕不上,只能一步一步探索了。
申明一點,我是在職的零基礎考生,一些體會也可能只適用于零基礎考生,對于很多人不一定有用,而且論壇里面有很多牛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大神,經(jīng)驗一大堆,只不過不外現(xiàn)罷了。最后,真誠感謝郭建華老師、高志謙老師、李景輝老師、葉青老師、奚衛(wèi)華老師、蘇蘇老師、游文麗老師、杭建平老師,當然還有離我們遠去的陳華亭老師。
文章來源于正保會計網(wǎng)校學員原創(chuàng)投稿,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正保會計網(wǎng)校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