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一說到個稅增長迅速,一說到貧富差距拉大,就條件反射地想到“呼吁提高個稅起征點”,這種思維定勢應該被拋棄;相反,我們應該學會逆向思維:個稅制度的不理想之處是否只有個稅扣除額這一項?而這一項是否又真的是最為關(guān)鍵的所在呢?
國家稅務(wù)總局日前發(fā)布了上半年稅收數(shù)據(jù),其中個人所得稅完成2135億元,同比增長27.3%,比上半年國民生產(chǎn)總值(GDP)10.4%的增速快一倍多。人大財經(jīng)委發(fā)布的報告指出:為防止經(jīng)濟出現(xiàn)大幅下滑,可以發(fā)揮財政政策穩(wěn)定消費需求的作用,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儲蓄存款利息稅稅率,增加居民實際收入。(7月23日新華社電)
果然,在“清華教授建議個稅5000元以上起征”的響亮口號指引下,公眾自然而又狂熱地舉起了“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大旗。確實,個稅增長快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在兩次提高個稅扣除額(個稅起征點的準確叫法)后,個稅依然增長如此迅速?如果兩次提高個稅扣除額都效果不明顯,那么第三次高呼提高個稅扣除額是否就真的有效?
一些專家教授呼吁提高個稅扣除額的一個動人理由是:稅收應該是調(diào)節(jié)貧富差距的手段,現(xiàn)在卻讓很多窮人繳了稅。然而,一再地提高個稅扣除額,真的就是為窮人著想嗎?別的不說,5000元的個稅扣除額,有多少真正的“窮人”能夠達到?別忘了,因提高個稅扣除額而減少的財政收入中的絕大部分,不是“反饋”給了真正的窮人,而恰恰是“反饋”給了其他高收入者。比如上次個稅扣除額從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低收入者獲得的好處可能是每月少交10元錢,而高收入者卻是180元。
提高個稅扣除額固然是最為簡單也最具可操作性的,但絕不是最好的。在現(xiàn)階段,比單純提高個稅扣除額更為重要的,應該是完善個稅制度設(shè)計,其中包括調(diào)整稅率、完善累進稅率方案,盡快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并根據(jù)家庭情況采取不同的扣除標準,建立個稅與經(jīng)濟運行情況的快速聯(lián)動機制,等等。
事實上,提高個稅扣除額這種簡單的改進方式,將為個稅制度改革的遲遲不能啟動,提供最為堅固的“擋箭牌”和最能迷惑人的“封口條”。一說到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一說到個稅增長迅速,一說到貧富差距拉大,就條件反射地想到“呼吁提高個稅起征點”,這種思維定勢應該被拋棄;相反,我們應該學會逆向思維:個稅制度的不理想之處是否只有個稅扣除額這一項?而這一項是否又真的是最為關(guān)鍵的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