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加入WTO對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影響及對策

2006-10-24 08:26 來源:田春明 樹友林

  [摘要]加入WTO無疑會對完善符合國際會計慣例的中國會計規(guī)范體系具有積極意義,但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建立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也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因此,我國的會計國際化進程應立足國情,著眼未來、不求速成。正確處理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的關系,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協調,把中國會計推向世界。

  [關鍵詞]WTO;會計國際化;市場經濟體制;國際會計準則(IASC)

  中國加入WTO既給經濟發(fā)展帶來機遇,也使我們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影響是極其廣泛、深遠的。各行各業(yè)都應該認真研究世貿組織制定的有關規(guī)則,分析國內外存在的差距,在經濟、社會領域的許多方面加以調整和改革,會計標準與國際慣例相協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

  一、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歷史回顧

  1949年之前,我國的會計理論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國家會計理論的影響。建國以來,一直向前蘇聯學習社會主義的會計理論和方法,建立了符合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的統(tǒng)一會計制度,這一理論體系對我國會計理論與實踐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由于經濟形勢的發(fā)展,到20世紀80年代末,前蘇聯會計學體系在我國的影響逐步減少。1993年進行的會計改革,改變了我國40多年來以計劃經濟為基礎的會計模式,將原來的資金平衡表體系改為資產負債表體系,完成了會計模式的轉換,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初步協調。世紀之交的會計改革,就其深度而言,遠遠超過了1993年這次改革,是對1993年會計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梢哉f,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會計改革歷程就是會計國際化的過程,是改革開放的必然選擇,它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要求,也為我國加入WTO,融入主流經濟社會,做好了充分準備,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 國際化仍將是我國會計改革的主要矛盾,這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一種歷史潮流。我國已于1998年5月正式加入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并將在其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加入WTO對會計國際化進程的積極影響

  1.加入WTO有利于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為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目前仍處于由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面對市場的會計管理體制是比較容易實現國際化的,面向政府和會計管制卻不容易實現國際化。因此,加入WTO,有利于我國加快國有企業(yè)改革,真正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會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的會計國際化進程。

  2.加入WTO可能會形成一種外部壓力,促使我國會計規(guī)范管理體制的健全與完善,加速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步伐。目前我國企業(yè)會計標準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大同,是會計邁向國際化的堅實一步。這一點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并把我國的會計改革作為轉軌經濟和發(fā)展中國家會計改革的典范。這一切主要是在改革開放的內在壓力下,經過充分研究,借鑒了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在內的國際上有影響的會計體系的內容后所取得的。加入WTO后,我國的會計國際化進程還會受到更大的來自國際方面的壓力,必然要求我們參照成熟市場經濟中的會計準則,進一步加快企業(yè)會計制度的改革,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guī)范會計信息披露,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3.加入WTO可以提升我國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水平,縮小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長期以來受到封閉型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指導思想上又受到極左思潮的沖擊,多年來一直把前蘇聯的一套會計理論作為我國會計研究的基礎。因而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會計理論水平有較大的差距(當然,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環(huán)境的差異)。在會計實務方面,我國的會計仍然是以記賬、算賬、報賬為主,屬于核算型會計。但會計的本質是一項管理活動,其核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對企業(yè)進行管理。加入WTO后,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頻繁,企業(yè)將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謀求發(fā)展,因而有利于會計提高其預測、決策、控制的能力,提高投資、融資等財務決策的質量,完善其對經營的管理,實現會計職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決策支持型轉變,從而在會計理論和實務方面縮小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

  4.加入WTO有利于提高我國會計中介機構的服務水平。在WTO框架下,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是一項服務部門國際化的綜合性文件,其中會計服務是總協定的重要內容。加入WTO后,我國將對外開放會計服務市場,允許國外會計公司和人員到我國執(zhí)業(yè),這必然會給會計中介行業(yè)帶來不利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開放會計服務市場,會計從業(yè)人員會從國外同行那里學到與國際慣例相接軌的會計知識,從而有利于盡快提高會計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會計中介機構也只有在與外國同業(yè)面對面的競爭中才能不斷提高執(zhí)業(yè)質量,這有利于整個會計行業(yè)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加入WTO對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的總體影響是積極的,但全球會計準則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它為我們帶來資本和技術的同時,也打開了我國市場的大門,損害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因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權衡利弊,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盡量與國際會計慣例保持協調。

  三、面對會計國際化的大趨勢應采取的對策

  1.考慮中國國情,正確處理會計國際化和國家化的關系。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會計的國際化和國家化是一對矛盾。會計的國際化強調會計準則在國際范圍內可比,而會計的國家化則強調會計準則在某一國的特性,這是會計準則這一事物的共性與特性的矛盾。加入WTO以后,我國資本市場范圍逐步擴大,企業(yè)跨國經營日益頻繁,加速會計國際化進程有利于投資者和管理者用一把尺子來衡量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因此,在不與中國法律和經濟實際相抵觸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國際通行的會計原則和會計程序、方法。但是,中國在推行會計國際化進程時,又必須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因為會計工作是基于一定的國情背景的,有什么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歷史傳統(tǒng),就有什么樣的會計,不同的國情孕育不同形式的會計。所以,在借鑒國際慣例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研究,分析異同,認識其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取長補短,才能創(chuàng)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

  2.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協調,把中國會計推向世界。對中國會計國際化更深層次的認識應該是,中國不僅要借鑒和吸取國際會計準則成功的經驗,更要能夠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促進中國特色會計理論體系能為國際會計學界所理解和接受,提高中國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中的影響力,維護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切身利益。加入WTO后,我國的會計改革將承受著更大的國際壓力,我們主張順應會計國際化的潮流,反對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變成“英語角”或“富人俱樂部”,反對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變成“傾銷”西方發(fā)達國家會計理念的機構。我們要加強與亞洲各國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溝通與交流,積極參與所有重要的國際會計組織的會計協調活動,充分利用國際講臺,完全有可能在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發(fā)揮重要影響,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服務。

  3.會計國際化進程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目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實現的。我們可以借鑒各國的經驗,學習先進的方法,但是我們決不能操之過急,認為中國的會計改革應該是超前的、先進的,是能夠與其他經濟發(fā)達國家相匹配的。國外的具體會計準則都有特別的背景和案例教訓,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幾經修訂逐步形成的一套規(guī)范體系,如果我們一味追求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做法,忽視中國國情,就會導致認識上的失誤。我國會計國際化的根本目的是適應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因此,會計國際化進程應服務于改革實踐,立足長遠,不求速成。

  4.加大執(zhí)法力度,確保會計制度的貫徹實施。經過二十多年特別是近十年來的會計制度改革,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規(guī)范體系。但有良好的會計標準,還必須有嚴格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沒有嚴格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再好的會計標準也將難以發(fā)揮其預期作用。加入WTO后,整個市場經濟將嚴格按法律、規(guī)則、慣例、程序辦事,這必然對我國目前的會計執(zhí)法環(huán)境提出挑戰(zhàn)。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大執(zhí)法力度,堅決做到有法可依,執(zhí)法必嚴,保障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和維護各經濟單位的合法利益,推動會計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

  5.加快培養(yǎng)高素質國際型會計人才,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綜合業(yè)務水平。我國的會計理論水平和教育水平低,會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一時很難適應西方復雜的會計方法和原則,即使借鑒過來,也不一定就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會計在人們心目中的作用還往往停留在做假賬和逃稅方面,會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fā)揮,企業(yè)管理者對會計的要求也因此而停留在淺層次上,這些都制約了我國會計國際化深度和廣度發(fā)展。因此,對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改革會計教育體制,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與造就大批能適應國內、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會計人員;另一方面,要加強會計繼續(xù)教育,使在職會計人員不斷進行會計知識更新,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具體來說,不僅要掌握國際上通行的財務會計、審計等知識,具備相關的經濟法律知識,而且要掌握外語、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等工具的使用。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關于會計準則國際化問題[N].中國證券報,2001-04-13

  [2]喬伊(Choi,F、D、S) 常勛。國際會計學[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3]陳信元。新中國會計史[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4]馮淑萍。積極參與推動協調為我所用[J].會計研究,2001,(10)

  [5]劉玉廷。新準則新制度的中國特色及與國際慣例的協調[N].中國財經報,2001-03-29

  [6]劉威著。國際會計準則可比性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