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在很多人眼里,審計署就是反腐敗機構!”在接受《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時,審計署科研所副所長崔振龍笑著說。
的確,“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是審計署的一大價值定位,而這個部分太過突出,加上每一次的“審計風暴”都會查出一批大案要案,以致于許多人以為,審計署本身就是一個反腐敗機構。
而實際上,在崔振龍看來,審計署的價值遠遠不在于此。
審計不是簡單的事后查賬
“審計是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崔振龍用“十五大”的提法做了概述。“這一點,再加上對政府責任的考核,就是我們追求的核心價值觀。”“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不僅僅在于查出大案。劉家義審計長提出的免疫系統(tǒng),強調的是發(fā)揮事前的作用。”崔振龍說。“而干部管理,則源于經濟責任審計。所有的干部離任以及任職期間的審計,都要接受監(jiān)督。審計機關特別是基層審計單位,經濟責任審計所占的比重很大。”財政管理與國有資產管理則是基礎價值定位。在崔振龍看來,通過審計,促進體制、機制的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才應該是審計的核心。“從現在審計發(fā)現的問題來看,大量的問題來自于管理不善,該納入預算的沒有納入預算,該審批的沒有審批,或者重復審批等等,這些都要做出整改,審計的目的也正在于此,而不是簡單的事后查處。”崔振龍說。
跟上被審計對象發(fā)展的腳步
審計機關主要的職責領域是三塊:財政資金、國有資產、干部管理,另外還有公共資金。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
“政府審計,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要求。就財政資金來說,政府公共預算的功能不同,審計的目標與方式也不同。”崔振龍說。
在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審計的目標就是查處違法違紀問題。崔振龍回憶說,1992年之前,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就是會同相關部門做財務大檢查。下一個階段,是“活動管理”階段,或者叫項目管理階段。崔振龍介紹說,美國在二戰(zhàn)以后就已經進入了這個階段。此時,編預算的核心在于:應該如何使用這筆資金,哪些項目應該建立?應該補充 養(yǎng)老保險,還是應該修公路?這時的政府審計,就轉變?yōu)榭冃徲?,強調項目的管理、控制。
我國目前的預算功能,重點在于活動管理。“我們的預算分一般預算和項目預算,現在項目預算比重日益提高,活動管理的比重增加,因此我們的重心逐漸轉移過來。”至于戰(zhàn)略規(guī)劃或預警,我國也有,例如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審計署也在嘗試做一些戰(zhàn)略評估,如住房公積金政策、開發(fā)區(qū)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實施效果等等。
國有資產的審計,同樣是隨著國企功能的變化而變化。崔振龍分析說,不同時期的國有企業(yè),公眾的期望是不一樣的。改革開放初期,國企改制時期,“主要矛盾”就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審計機關就是維護國有股權益、審查資產真實性、不使國有資產被賤賣等等;而改制完成后,國企功能發(fā)生變化,不僅期望其創(chuàng)造價值,還要維護國家在相關領域的戰(zhàn)略優(yōu)勢,甚至是戰(zhàn)略安全,此時審計關注的就是使國企更好地創(chuàng)造價值,重點關注的是公司運作質量、管理水平、創(chuàng)造的實際價值等等,審計還要協(xié)助提高國有企業(yè)的競爭力,以維護國家戰(zhàn)略優(yōu)勢。這一點,同樣是以政策評估和戰(zhàn)略預警為方向的。
對于領導干部的審計,也在不斷變化。最初級的要求是遵紀守法;然后是績效責任,隨之而來的就是績效審計。
“研究審計的發(fā)展,一定要研究被審計對象的發(fā)展,根據對象的發(fā)展變化調整審計的功能。”崔振龍說。
審計發(fā)展中的矛盾糾結
在審計的發(fā)展過程中,林林總 總的矛盾也讓崔振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需求與供給是基本矛盾!”崔振龍說。他介紹,現在納入審計機關的審計對象有170到180萬家,即使按160萬家計算,全國審計人員不到8萬,平均一個人一年要審20個單位!而這其中,不乏類似中國工商銀行這樣的龐然大物。這還不包括類似三峽大壩、農村合作醫(yī)療等等的項目。
一系列問題隨之出現。監(jiān)督出現空白、監(jiān)督質量得不到保證、監(jiān)督不平衡。“供小于求,審計機關只能有選擇地進行審計,有選擇,就可能有偏差。”崔振龍說。
至于是否能夠引入中介,崔振龍不甚樂觀。“中介是贏利機構,最后的成本一定比政府要高,并且質量不一定可靠。”審計的質量是崔振龍非常關心的問題。“什么樣的審計算好的審計?查出大案要案?還是遵守準則就可以?對質量的分析怎么判斷?目前我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審計結論不要錯’上面,我認為太低了。如果審查發(fā)現20個問題,但只有10個是可以確定的,那么結論中只會出現這10個確定的問題,這樣是有問題的。”崔振龍說。
另外,目前的審計需要層層復核,但是沒有劃分出界限,往往是簡單的重復,不僅浪費人力,還往往因為責任的不明確而產生懈怠和互相依賴的情緒。崔振龍介紹,在國外,復核一般是兩個層級:一是事實;二是判斷。到了第二層,就不再復核事實。
在崔振龍看來,審計的業(yè)務類型也急需重新劃分。目前是按監(jiān)督對象領域來劃分的,即財政、金融、企業(yè),加上經濟責任審計(所謂的3+1模式),這種模式無法明確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界限,以及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的界限。崔振龍介紹,在國際上,財政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是清晰劃分的,這樣才能明確每一種業(yè)務類型的審計目標。
“這是對審計機關如何履行職責進行約束。不能做到哪里算哪里,要拿出意見,這才是規(guī)范的職責。”崔振龍說。
政府的管理水平也是審計水平的制約條件之一。“預算管理出問題,建項的時候目標不明確,項目建了就建了,也不知道要達到什么效果。這樣使審計工作非常被動。”崔振龍說,“一些發(fā)達國家,在項目上馬之前就提出可計量的、詳細的績效目標,有了量化指標,事后的考核就容易多了。美國的《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就是這樣一種機制,值得我們借鑒。”
上一篇:審計查處經濟案件的五種新招
下一篇:對我國政府審計管理的思考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