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中級審計師《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復習指導:財政政策目標

來源: 正保會計網校 編輯: 2011/02/23 15:22:15 字體:

2011年中級審計師《審計專業(yè)相關知識》復習指導
第一部分 宏觀經濟學基礎
第二章 財政政策分析
第三節(jié) 財政政策分析

  財政政策——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也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過程。

  知識點、財政政策目標

  一、優(yōu)化資源配置

  優(yōu)化資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源,使之達到優(yōu)化組合,從而保證經濟發(fā)展速度和效益的統(tǒng)一,即在保持一定發(fā)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會經濟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1.資源配置是市場的功能。

  在市場競爭的環(huán)境中,由于利益原則的誘導和驅動,會使每一經濟活動的主體不斷地調整其對資源的配置。市場機制的運行過程,也就是資源配置不斷調整和趨于合理化的過程。但是,實踐證明,市場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單靠市場機制的運行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這就需要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fā),對資源的配置進行引導和調節(jié),如表現為對資金流向與流量的不斷調整。財政是分配資金的,因而財政政策對資源的配置能夠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2.通過財政政策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通過財政政策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財政資金的投向問題。

  資金的投向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國民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社會各產業(yè)部門能否協(xié)調地發(fā)展。

  (2)通過財政政策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通過財政政策的引導,調整原有資產的存量結構,實現資源的合理流動。

 ?。?)資源配置方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優(yōu)化資源配置,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而只有充分發(fā)揮資源的效益,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如果忽視投入資源的使用效益,就會造成資源配置不合理或者要投入更多的資源才能保持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是節(jié)約投入、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徑。鼓勵節(jié)約投入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包括改進資金供給方式(如撥款改為貸款)、強化預算約束等措施。

  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問題----如何確定合理的稅收負擔,而稅收的合理負擔,又是資源能否合理配置的關鍵。

  組織財政收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一部分資源從企業(yè)、個人手上流向政府手中的過程。稅收負擔是否合理,就直接影響到經濟活動主體的經濟利益。如果稅收負擔不合理,就會導致經濟活動主體經濟行為的扭曲,引起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三、經濟穩(wěn)定增長

  經濟穩(wěn)定增長----表現在適度的經濟增長率、穩(wěn)定的物價水平、充分就業(yè)和國際收支平衡上,通過市場來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協(xié)調平衡上。

  財政支出總量和財政收入總量的變動,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變化。

  1.從財政支出方面來說,無論是投資性支出還是消費性支出,在短期內很快就會變?yōu)樯鐣馁徺I活動,直接形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財政支出總量的擴張會增加社會總需求,財政支出總量的收縮會減少社會總需求。從長期看,由于財政支出形成的總需求會通過刺激消費來影響社會總供給,并且財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資,直接促使產量的增加,因而財政支出總量的變動對社會總供給也產生積極的影響。

  2.從財政收入方面來看,收入總量的調整,即國家增加或減少稅收,提高或降低國有企業(yè)利潤分配的比例,從短期看可以影響企業(yè)和個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響總需求,但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總供給。

  正因為如此,國家能夠通過財政收入總量與支出總量的對比關系,來調節(jié)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促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以維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

  相關知識點:

  財政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