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本著可操作性原則,筆者對增值稅轉型提供以下兩套方案,并將其對收入的影響進行了測算。
轉型方案之一:
增值稅由“生產型”一次轉為“消費型”。對固定資產增量所含稅金允許購進抵扣,存量因素不作調整。即轉型后允許企業(yè)當年新增固定資產(含動產與不動產)的進項稅額一次進入抵扣。對轉型前企業(yè)擁有的存量固定資產所含稅金不予抵扣。實施該方案考慮不動產進入抵扣,則必須要求將建筑安裝業(yè)和銷售不動產同時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以實現(xiàn)增值稅征、扣范圍的統(tǒng)一。按2000年國家統(tǒng)計局有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測算,執(zhí)行該方案影響整體稅收減收678億元??紤]到目前對進口和國產機器設備執(zhí)行的減免稅、先征后退等因素每年大體在300億元左右,一次轉型最終影響稅收減收378億元左右。這一結果完全在國家財政的可承受能力之內。
增值稅轉型測算表
1999年度 單位:億元
項目 行次 總額
當年新增固定資產15835
其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
新增固定資產(20%)21167
轉型增加進項稅抵扣額3678
機器設備年減免增值稅4300
轉型實際減少稅收收入5378
轉型方案之二:
實施增值稅分步轉型方案,即在目前增值稅征、扣范圍統(tǒng)一的前提條件下,第一步先允許將企業(yè)用于生產經營的機器設備等動產在購進時一次抵扣,預計影響稅收減收107億元左右。待時機成熟,第二步再將不動產按征、扣統(tǒng)一原則設計納入抵扣,預計影響稅收減收271億元左右。該方案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操作性強,改革震動小,第一步實施不需要調整地方財政收入分配基數(shù),且有利于促進企業(yè)內涵擴大再生產,實現(xiàn)技術進步。第二步可根據(jù)經濟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適時選擇實施,機動性和與經濟發(fā)展的適應性強。
機器設備進入抵扣影響減少的稅收收入理論測算在407億元左右,第一步考慮每年對機器設備實施的減免稅因素后,減少稅收收入107億元左右。第二步減少稅收收入271億元左右,完全在國家財政的可承受能力之內(見增值稅轉型測算表二)。
增值稅轉型測算表二
1999年度 單位:億元
項目 行次 總額
當年新增固定資產中機器設備(60%)13501
其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
新增固定資產(20%)2700
轉型增加進項稅抵扣額3407
機器設備減免增值稅4300
轉型減少稅收收入(第一步)5107
轉型減少稅收收入(第二步)6271
注:①小規(guī)模企業(yè)按新增固定資產總量20%扣減;
?、谛略鰴C器設備按新增固定資產總量60%測算。
增值稅轉型的配套政策
1.全部取消對進口和境內采購機器設備實施的增值稅減免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先征后返等。因為轉型后,購進的機器設備允許進入抵扣,再保留上述政策實施已沒有實際意義。
2.對轉型前三年內新建資本密集型企業(yè),如高科技企業(yè)、基礎原材料生產企業(yè)等可實施加速折舊的措施。這樣既考慮了該類行業(yè)的具體情況,又不至形成稅款的重復抵扣。
3.固定資產存量因素是增值稅轉型政策處理難點之一。轉型不考慮原因在于存量資產形成時期較長,期間政策實施幾經變化,國家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先后執(zhí)行的政策有所得稅前還貸、新增流轉稅還貸、融資租賃、財政無償投資、財政貼息投資、機器設備免稅進口和國內購買先征后返、部分企業(yè)先行實施固定資產準消費型扣除等。此外實踐中還存在對固定資產抵扣的不規(guī)范操作,要準確計算固定資產存量所含稅金因為找不到可資利用的憑據(jù)而成為不可為之事。且任何一項政策的切換都會對企業(yè)利益帶來不同程度影響,這種影響不可能通過人為措施調整均衡。同時借鑒稅改初期對期初存貨所含稅金計算、抵扣的經驗教訓,因此不主張在轉型時考慮存量資產的抵扣。
4.增值稅轉型另一難點問題在于,固定資產增量全部允許抵扣則必須同時考慮將建安行業(yè)和銷售不動產同時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實施該方案還必須同時考慮對地方收入分成基數(shù)的調整。我們建議以2000年或2001年各地區(qū)建安行業(yè)的實際稅收收入作為調整地方分成數(shù)。
對建筑業(yè)的征稅與其他行業(yè)一樣,實際是針對其實現(xiàn)的增值額征稅,因此應按統(tǒng)一原則將其納入17%的稅率征收范圍。不動產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應針對不同征收對象設計相應適用稅率,對酒店、賓館、娛樂城、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建筑安裝工程可適用17%稅率,對一般生產經營范圍的建筑安裝工程和高檔住宅、別墅等可納入13%稅率征收,對社會福利部門的建筑安裝工程,如學校、科研、醫(yī)院、圖書館、城市公共設施、民用普通住宅等可實施部分減免稅直至零稅率。
上一篇:汽車消費稅減征究竟花落誰家
下一篇:我國稅收環(huán)境淺析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