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的避稅籌劃方法分析
一、壓縮金額籌劃法
印花稅的計稅依據是合同上所載的金額,因而出于共同利益,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可以經過合理籌劃,使各項費用及原材料等的金額通過非違法的途徑從合同所載金額中得以減除,從而壓縮合同的表面金額,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如企業(yè)甲和企業(yè)乙欲簽訂一加工承攬合同,數額較大。由于加工承攬合同的計稅依據是加工或承攬收入,而且這里的加工或承攬收入額是指合同中規(guī)定的受托方的加工費收入和提供的輔助材料金額之和,因此,如果雙方當事人能想辦法將輔助材料金額壓縮,問題便解決了。具體的做法就是由委托方自己提供輔助材料,如果委托方自己無法提供或是無法完全自己提供,也可以由受托方提供,當然這時的籌劃就要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雙方簽訂一份購銷合同,由于購銷合同適用的稅率為0.3‰,比加工承攬合同適用的稅率0.5‰要低。只要雙方將部分或全部輔助材料先行轉移所有權,加工承攬合同和購銷合同要繳納的印花稅之和便會下降。第二步便是雙方簽訂加工承攬合同,其合同金額僅包括加工承攬收入,而不包括輔助材料金額。
壓縮金額籌劃法在印花稅的籌劃中可以廣泛的應用,比如互相以物易物的交易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盡量互相提供優(yōu)惠價格,使得合同金額下降到合理的程度。當然這要注意一下限度,以免被稅務機關調整價格,最終稅負更重,以致得不償失。
二、利用模糊金額法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經濟合同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有時會遇到計稅金額無法最終確定的情況發(fā)生。而我國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大多數都是根據合同所記載的金額和具體適用的稅率確定,計稅依據無法最終確定時,納稅人的應納印花稅稅額也就相應的無法確定。
為保證國家稅款及時足額入庫,稅法采取了一些變通的方法。稅法規(guī)定,有些合同在簽訂時無法確定計稅金額,如技術轉讓合同中的轉讓收入,是按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或按其實現利潤多少進行分成的;財產租賃合同,只是規(guī)定了月(天)租金標準而卻無租賃期限的。對這類合同,可在簽訂時先按定額5元貼花,以后結算時再按照實際的金額計稅,補貼印花。這便給納稅人進行避稅籌劃創(chuàng)造了條件。
模糊金額籌劃法具體來說是指,經濟當事人在簽訂數額較大的合同時,有意地使合同上所載金額,在能夠明確的條件下,不最終確定,以達到少繳納印花稅稅款目的的一種行為。
舉例說明:假定某設備租賃公司欲和某生產企業(yè)簽訂一租賃合同,由于租賃設備較多,而且設備本身比較昂貴,因而租金每年200萬元。這是如果在簽訂合同時明確規(guī)定租金200萬元,則兩企業(yè)均應交納印花稅,其計算如下:
各自應納稅額=2 000 000×1‰=2 000(元)
這時,如果兩企業(yè)在簽訂合同僅規(guī)定每天的租金數,而不具體確定租賃合同的執(zhí)行時限,則根據上述規(guī)定,兩企業(yè)只須各自繳納5元的印花稅,余下部分等到結算時才繳納,從而達到了節(jié)省稅款的目的。當然這筆錢在以后是要繳上去的,但現在不用繳便獲得了貨幣時間價值,對企業(yè)來說是有利無弊的,而且籌劃極其簡單。
上一篇:等價交換房屋時對契稅的避稅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