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國際化是當今世界會計發(fā)展的長期存在卻依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這是是因為會計準則是特定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產物;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特殊性決定了會計準則的特殊性。名國社會經濟環(huán)境差異的客觀存在是各國會計準則各具特色的決定因素,而環(huán)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對這一問題作些分析與探討。
一、經濟因素
在影響會計準則的所有各種環(huán)境因素中,經濟因素是最主要的。經濟因素不僅直接對會計準則的產生和發(fā)展起著重要影響,而且還通過對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間接地對會計準則產生影響。直接對會計準則產生影響的經濟因素主要有經濟體制、經濟發(fā)展水平、企業(yè)資本來源、經濟外向型程度和通貨膨脹程度等。
?。?)經濟體制。
當前世界各國的經濟體制大致可分劃為5種類型: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如日本);有計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法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如德國);競爭性市場經濟體制(如美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我國)。不同經濟體制對會計準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準則制定的目標和會計準則制定的權限兩個方面。
在日本,實行政府主導市場經濟,其公有化比重較高,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力量很強,證券市場發(fā)達,股份公司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企業(yè)籌資中借款比重高,稅法要求計稅以會計利潤為依據。因此,會計準則制定的目標既保護債權人和投資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促進微觀經濟的發(fā)展和壯大。在法國,實行有計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化比重較高,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力量很強,但證券市場不發(fā)達,股份公司相對于其他國家重要性差,企業(yè)會計以稅收為導向,強調會計為宏觀經濟服務。在德國,實行社會市場經濟,股份公司相對重要,企業(yè)借款籌資比重很高,證券籌資比重較低,強調計稅按會計利潤進行,其會計準則目標強調債權人利益,并以稅收為導向,重視社會責任目標。在美國,實行部分性市場經濟,公有化比重小,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力量弱,證券市場發(fā)達,股份公司是其經濟的基礎,企業(yè)證券籌資比重大,強調按科法計稅,其會計準則目標強調滿足多元化的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主要傾向于保證股東利益。
在不販 經濟體制環(huán)境下,政府在經濟中的力量和作用越大,在制訂會計準則的角色就越重要;反之,則弱。如,美國的會計準則,主要由會計程序委員會發(fā)布的《會計研究公告》和會計原則委員會發(fā)布的《會計原則委員會意見書》中至今被取代的內容,以及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發(fā)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構成。這些準則都民間的。德國滑成言語訴會計準則,其會計準則寓于各相關的法律之中。法國的會計準則采取同政府的職能部門——財政經濟部制定并頒布“統一會計方案”的形式。日本的會計準則完全由官方的財政部(大藏?。┫聦俚钠髽I(yè)會計審議會以《企業(yè)會計原則》的形式發(fā)布。
?。?)經濟發(fā)展水平。
經濟的發(fā)展是推動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發(fā)展的原動力,是會計準則產生、發(fā)展與完善的促進因素。經濟越發(fā)展對會計理論、會計準則與會計實務的要求就越高。例如,發(fā)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財務會計中的一些問題尚未有妥善的處理辦法,因而建立財務會計準則體系還處于探索階段;而經濟發(fā)達國家財務會計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財務會計準則體系已較完善。再如,在經濟發(fā)達的國家里,符合資本維護要求的各種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已得到了廣泛應用,而欠發(fā)達國家投資者、企業(yè)都不愿意多計費用,資本維護很不理想。
(3)企業(yè)資本來源。
企業(yè)資本來源的形式和資本來源和范圍對會計準則有明顯影響。在發(fā)展中國家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國有企業(yè)的資本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和國家銀行貸款,因而企業(yè)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國家,而不需要對社會作廣泛的公開披露;在大多數經濟發(fā)達國家里,企業(yè)的資本來源主要是股東投資和私有商業(yè)銀行的貸款,企業(yè)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分散在各個方面,因而必須向公眾公開披露。另外,由于資本來源的不同,對會計實務就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資本來源主要是貸款的情況下,企業(yè)會計應用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通常傾向于穩(wěn)健,以迎合債權人的偏好;而在資本來源主要是股東投資的情況下,企業(yè)會計實務則往往傾向于反映較高的盈利水平,借以吸引股東投資。
?。?)經濟外向型程度。
隨著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發(fā)展,出現了對有關合并會計報表、外幣業(yè)務核算、外幣會計報表的換算、國際轉移價格的制定、國外收入與納稅額的計算以及不同國家的物價變動的影響等一系列特殊的財務會計準則的需求。例如,美國就已有這方面較為全面的會計準則。當一個國家參加了行業(yè)性或地區(qū)性經濟組織時,出于團體內共同利益一致性的考慮,必然會對成員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實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方面歐共體成立后在第4號指令中對成員車會計所作的規(guī)定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在經濟活動與國外交流較少的國家,用一般的會計準則就可以處理會計問題。
?。?)通貨膨脹程度。
通貨膨脹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存在和一種經濟現象,只不過是不同國家通貨膨脹程度不同而已。通貨膨脹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產生影響,通貨膨脹率越高,這種影響越大。因此,各國會計界紛紛對傳統的歷史成本會計重新審視,研究探討通貨膨脹會計,不少國家已經制訂了相應的會計準則。巴西自50年代以來就使用通貨膨脹調整會計,1964年創(chuàng)設了通貨膨脹會計的全面體系,一此主要財務報表都要根據官方的物價指數進行調整。而在通貨膨脹不嚴重的國家,對通貨膨脹會計尚處于理論探討階段。
二、法律因素
現代社會日益成為法制社會,在某些國家會計準則本身就是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法律對會計準則的影響甚至超過經濟因素。因而國家間不消除法律差異就無法消除會計準則的差異。西方國家的法律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大類。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主要有: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以及日本,實行英美法系的國家有: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新西蘭等。這兩大法系對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實施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的主要差異表現為:①立法者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律條文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邏輯性,其法規(guī)具有成文的特點;英美加以注重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在法律上加以規(guī)定,且對前人的法律處置先例尤為關注,因而,法律多為先前法官所做的“判例”,具有“傳統性”和“繼承性”。②法律結構不同。大陸法系的法律結構一般都包括基本原則和細則,從內容到體系包羅萬象,自成一體,形式比較完整,內容比較嚴謹,條款比較原則;英美法系的法律結構是由許多形式不同、來源不一的法律集合而成的,判例法是該法系的顯著特點。③對社會經濟活動的管制程度不同。實施大陸法系的國家政府往往借助于法律手段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的干預,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處于國家詳盡而完備的法律管制之下,企業(yè)的自主權受到限制;屬英美法系的國家,法律對經濟活動的約束比較籠統、靈活,經濟活動得以在比較寬松的條件下進行。
法律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會計準則制定、實施等方面差異。英美法系的國家,法律中對會計的規(guī)定很少,會計準則通常是由國家和政府授權的民間組織來制訂的,會計實務處理程序和方法往往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注重會計慣例,企業(yè)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會計處理程序或方法。在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里,會計準則通常以法律的形式頒布,具有指令性、強制性和統一性的特點,會計人員所應用的會計準則,一般在政府的法律、法規(guī)(如公司法、商法、證券法等)中都有明確甚至詳細的規(guī)定。此外,在實行大陸法系的國家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基本是一致的,而在實行英美法系的國家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往往是分離的。
三、文化因素
文化一般泛指社會行為的習俗、風尚、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等,在相同文化的社會里,人們有相同的價值觀和信念,風俗習慣相同且對行為有認同之規(guī)范。著名學者何斯德認為,一國的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反映:崇尚個人主義還是集體主義;權力距離的大小;對不明朗因素反應的強弱,陽剛還是陰柔。文化因素對會計準則的影響是多維的、間接和不易改變的。
美國的文化環(huán)境是:崇尚個人主義,社會結構松散,典型的例子是一家人在飯館吃飯,各人付各人的錢;權力距離較小,人們在家庭和機構中皆力爭權力均衡,子女視自己與父母處于平等地位,學生期望與教師彼此尊重,雇員希望上司在做決策時能征詢他們的意見;對不明朗因素反應較弱,大部分人較為放松,承認人生本是平常,容易接納有差異的事物;陽剛之氣強盛,人們注重成就感、英雄感、決斷能力和物質上的成功。與這一文化環(huán)境相適應,美國在會計管理上強調專業(yè)導向、行業(yè)自律,而較少依賴法律,政府在會計管理上的作用有限;在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上,強調靈省城 性和可選擇性,會計準則只提供原則性的指導,會計人員會依照個別情況,運用個人專業(yè)判斷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在會計職業(yè)上,會計人員的專業(yè)水平較高,會計職業(yè)的社會地位也較高;在信息披露上,美國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充分披露而聞名;在會計處理方法上,強調真實反映,會計核算方法偏向樂觀,保守程度較低。
法國和德國的文化環(huán)境與美國截然不同:不象美國那樣崇尚個人主義;權力距離較大,人們接納社會組織秩序;對不明朗因素反映較強,人們希望社會機構能夠維系社會一般遵循的規(guī)則;不象美國那樣偏重陽剛。與此相應,在會計管理上,德國強調立法管理,具體由政府和民間團體共同來管理會計工作,法國則嚴格由政府來掌握;在會計準則制訂與實施上,兩國均強調指令性、強制性和統一性;在會計職業(yè)上,兩國會計團體規(guī)模相對較小,職業(yè)地位較美國低;在信息披露上,公司一般不超過法律和歐共體指令的最低要求,偏于保密;在會計核算上,兩國均采取保守的態(tài)度,嚴格遵守歷史成本準則,“準備金”概念頻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