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摘 要:提高注冊會計師對公司虛假財務信息的控制能力,是保證經濟健康發(fā)展和注冊會計師行業(yè)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文章從制度安排和技術安排兩大方面,探尋注冊會計師如何對虛假信息進行控制。
關鍵詞:CPA 虛假信息 制度安排 技術安排
一、注冊會計師對公司虛假財務信息的控制能力依然薄弱
本文將公司虛假財務信息(以下簡稱虛假信息)的范圍定義為嚴重歪曲公司狀況,誤導信息使用者,將給經濟秩序帶來較大干擾的財務信息。
注冊會計師(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以下簡稱CPA)作為專業(yè)人士,本應憑借專業(yè)能力和獨立、客觀、公正的執(zhí)業(yè)精神對虛假信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然而,現實狀況并不理想:
1.丑聞頻發(fā),公司財務信息失真程度嚴重。近年來,在美國被安然、世通、GLOBALCROSSING等公司的丑聞搞得焦頭爛額之際,國內的“瓊民源”、“大慶聯誼”、“紅光股份”、“億安科技”等惡性造假事件也先后曝光。本土版的“安然事件”———“銀廣夏”事件騙局的揭露更是給證券界、會計界帶來巨大的震動,給廣大股民帶來巨大的損失,也使上市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機。
2.CPA面臨著巨大的信用危機和壓力。安然事件導致了會計師業(yè)界的“百年老店”同時也是號稱最具活力的事務所———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倒閉,而“銀廣夏”事件則直接導致對其發(fā)表無保留意見的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被撤銷,簽字CPA也面臨牢獄之災。CPA及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yè)面臨著嚴重的信用危機。
3.會計師事務所改制不徹底,對公司虛假信息的控制能力依然薄弱。1999年,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工作在全國范圍展開,這是我國自恢復注冊會計師制度以來的一次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恢復會計師事務所應有的獨立、客觀、公證的本來面貌,客觀的說,改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應當看到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沒能得到解決。CPA,特別是合伙人對改制后的事務所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無論從思想意識上還是經營機制上均無思想準備,導致出現了合伙人之間不團結、管理不到位、執(zhí)業(yè)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不求進取、忽視質量、對外壓價競爭等方面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CPA尚未形成有效的對公司虛假信息的控制制度和審計技術,處處面臨陷阱,給行業(yè)以致整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都帶來極大的隱患。所以,,中天勤出事也是一種必然。
二、提高CPA對虛假信息的控制能力是經濟發(fā)展和CPA行業(yè)自身發(fā)展的雙重要求
1.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虛假財務信息也會一同“發(fā)展”,虛假信息的內容、造假的手段都會不斷變化,所以對虛假信息的研究和同其的斗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而對虛假信息的控制不僅僅是CPA的責任,公司財務人員、高層管理當局、股東、政府職能部門等都有責任。而且,虛假信息的不斷出現也不能僅僅歸咎于CPA,應該看到它有著體制等更深層次的多方面的原因。解決虛假信息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
2.只有有效地控制虛假信息,整個CPA行業(yè)才能取信于公眾,才能獲得生存和發(fā)展。虛假信息的控制能力是CPA首要的和基本的能力,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能力。而加入WTO后,隨著我國中介服務市場的逐步開放,CPA將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降低風險,我們將會在已經到來的競爭中一敗涂地。
三、適當的制度安排和技術安排是提高CPA對虛假信息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徑
CPA在執(zhí)業(yè)過程中沒有對公司虛假信息實現有效控制和揭露,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有兩種原因:主觀上不努力。主觀上努力了,但客觀上沒發(fā)現問題。前者與制度安排相聯系,后者與技術安排相聯系,盡管起因不同,但結果都一樣:導致審計失敗,虛假信息出籠。
1.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CPA對虛假信息的控制能力。本文將制度安排定義為: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職業(yè)規(guī)范,目的是形成一定的利益制約機制、內部控制機制和心理導向機制,使CPA能從主觀上積極的去控制虛假信息。制度安排與管理相聯系,與CPA的心理層面相聯系。制度有多種,結合當前我國實際,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需要加強。
?。?)健全CPA的法律責任體系,形成有效的利益制約機制。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是制約著主體行為的最主要和深層次的因素。通俗講,當CPA清楚的知道如果一份審計報告簽發(fā)后,萬一被發(fā)現是嚴重失實,將給自己帶來嚴重后果時,他一定會慎之又慎,權衡又權衡個中得失。
而現實情況是:CPA發(fā)生審計失敗后,是以行政處罰為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為輔,而且當前民事賠償的主要對象也是會計師事務所,而不是個人。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當CPA執(zhí)業(yè)時,并沒有感覺到什么直接的利益危險(那好像是很遙遠的事情),誰還能一直保持職業(yè)謹慎呢?這是當前CPA行業(yè)執(zhí)業(yè)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應健全CPA的法律責任體系,應建立以CPA個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為主體的責任體系。與之相聯系的,就發(fā)展以合伙制為主體的事務所組織形式。
?。?)完善CPA內部控制體系,形成有效的內控機制。我們在審計客戶時,往往對其內控非常關注,而舉目望去,國內許多事務所的內控情況卻讓人汗顏,這就好像醫(yī)生要求病人注意保養(yǎng),而放縱自己一樣。應該說,潛在風險是很大的,因為CPA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yè)。
三級復核仍是主要的內控制度,應堅決、充分、有效的執(zhí)行。根據實務體會,必須認識到一級復核(項目負責人在現場的全面復核)的重要性,并制定有效的提高現場人員積極性和責任感的方法。因為許多問題的發(fā)現主要依靠一線人員,換句話說,如果一線人員玩忽職守尤其是偷工減料(業(yè)內俗稱“搗漿糊”),不把問題反映出來,那么二三級復核僅僅依靠工作底稿很有可能就發(fā)現不了問題。
加強接客控制,建立客戶風險評價系統(tǒng)。無數事實說明,使CPA陷入困境的公司,不是后來變壞的,而是一開始就有問題,只不過是隨著時間推移,問題包不住了或更加惡化了而已。所以,事務所應建立客戶風險評價系統(tǒng),尤其是要全面評價新客戶的風險水平,超過一定的風險標準堅決不接。這樣既降低了風險,又使財務上有污點的公司無處藏身,堵住虛假信息。這盡管是理想化狀態(tài),但是如果大多數事務所都這樣去做,則提高了公司造假的成本,減少了虛假信息的數量。
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形成積極的心理機制。以德治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強調法制的今天,都是管理當局作為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中國特色。其實,現代管理中,已經把它納入了企業(yè)文化。應該說CPA都是有較高追求的人,這為道德建設的有效實施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條件。我們在強調其他管理手段的時候,不能忘了職業(yè)道德建設,因為再好的控制機制,如果人本身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失效。而中注協(xié)發(fā)布“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其意義也是深遠的。
2.通過有效的技術安排,提高CPA對虛假信息的控制能力。本文將技術安排定義為:通過對當前一般公司的狀況、虛假信息的內容、造假的手段和審計失敗案例的研究,目的是摸索規(guī)律、總結教訓,形成一套有效的審計技術方法,以彌補傳統(tǒng)審計方法的缺陷或忽略的方面,使CPA能有效的控制虛假信息。技術安排可以認為與管理無太大的關系,僅是純技術問題。技術也有多種,結合當前我國實際,筆者認為以下幾種需要著重考慮。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應用。風險導向模式代表著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在虛假信息較多的當前環(huán)境中是有著現實意義的。同時,它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時刻提醒CPA,風險可能存在,要以懷疑的眼光去看問題。當然,報表基礎審計模式和制度基礎審計模式也依然有著重要作用,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不同的模式,也可結合使用。
?。?)分析性復核(ARP)技術的應用。大量研究證實,ARP在發(fā)現和檢查虛假信息方面的作用相當明顯,相當比例的虛假報告的曝光最初都緣于ARP發(fā)現的線索,而大量的財務舞弊,事后看,只要實施簡單的ARP程序,就可覺察端倪。美國《ACCOUNTINGREVIEW》發(fā)文指出,通過對281項錯報的分析,采用ARP可以查出所有錯報的45.6%,82項重大錯報的54.9%和非常重大錯報的69%.
?。?)內控分析技術的應用。一個簡單的企業(yè),可以通過簡單的賬證檢查就可以發(fā)現問題,但是當面臨一個復雜的企業(yè),尤其是現在的上市公司,在業(yè)務上無限增長、地域上無限擴張時,就必須了解其內控流程,并作客觀評價。但是,在實務中并不這么簡單,有些單位的內控由于其業(yè)務的特殊性、業(yè)務量巨大,結算、確認收入的特殊性,或者使用大規(guī)模的ERP系統(tǒng),讓我們難以對其作出結論。所以,關鍵不僅僅是內控分析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CPA必須跟上公司內控發(fā)展的步伐,不斷提高自己鑒別、評價內控的能力。
?。?)實地觀察的重要性。CPA往往不太注重對實物的監(jiān)盤,盤點往往流于形式,尤其當盤點面臨很大困難和工作量時,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而虛假信息是無法隱瞞實地情況的。實地觀察本身的技術并不高,關鍵是要建立對CPA監(jiān)盤質量的評價程序。
?。?)對相關信息的敏感性。CPA要以高度的職業(yè)謹慎去關注與審計報表相關的各種信息:如可能涉及的訴訟,期后重大事項等。道理也許大家都知道,關鍵是要建立程序去做這些事情。這一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是做得很好的,至少在程序上如此。
上一篇:獨立審計現行審計委托模式弊端分析
下一篇:淺談獨立審計的可審性研究
Copyright © 2000 - 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