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0 14:07 來源:
一、中國高校不可忽視中國經濟學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家立足于中國現實,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對中國經濟的許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至今還未被系統(tǒng)地引入中國高校的教學中,目前國高校經濟學院系開設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又有中高級之分)、制度經濟學、甚至發(fā)展經濟學等等還都是舶來品,并且中國經濟學(本文所講的中國經濟學,主要指高校開設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或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等課程)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還具有下降的趨勢,有些高校的經濟學院系甚至取消了這方面的教學。一些多年從事《資本論》和社會主義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教師也紛紛改行,從事西方經濟學或應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甚至有人認為,中國已加入WTO, 標志著中國經濟要真正走向世界,同國際接軌,社會主義經濟同資本主義經濟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了。因此,作為研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西方經濟學是無國界的,對中國也是通用的,沒有必要創(chuàng)建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在中國高校開設中國經濟學。筆者對此深為憂慮。我認為,適應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開放的需要,不僅要引來舶來品、加強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而且也要堅持和加強中國經濟學的教學。
與自然科學不同,任何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學都是對特定的、具體的、歷史的社會經濟實踐活動的概括和總結,并為特定的具體的社會經濟服務。西方經濟學是在西方社會經濟制度與歷史文化背景下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并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服務的。中國現實的經濟制度、基本國情、文化傳統(tǒng)等都是與西方國家不同的,并且中國經濟將來無論發(fā)展到何種程度、何種階段,都不可能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完全一樣。這就決定了中國經濟學家必須對中國社會經濟活動的實踐進行研究和總結,尤其是要對中國現階段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進行概括和總結,創(chuàng)建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以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實踐。不可否認,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不論從歷史發(fā)展的縱向看,還是從不同國家的橫向看,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和共同的規(guī)律。因此,西方經濟學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分析問題的方法,都可以為我所用。正因為如此,中國高校要開設西方經濟學。但西方經濟學要真正為我所用,必須結合我們的實際進行消化和吸收,融入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換句話說,外來理論只能當作肥料,中國經濟學惟有禮根于中國土壤,才能茁壯成長。因為如上所述,中國現實的經濟制度、基本國情、文化傳統(tǒng)等都是與西方經濟理論假定的前提嚴重錯位的,脫離文化、歷史、制度、國民心理等背景的理論移接,必然會出現“水土不服”。實際上,即使是資本主義社會,在其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及其同一階段的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經濟理論。從斯密的《國富論》、凱恩斯主義、一直到當代的薩繆爾森、斯蒂格利茨等種種理論,都是為不同階段的資本主義服務的。現實“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奇跡‘和問題已給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難解之'謎’,對經濟學在中國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呼喚”(注:谷書堂,劉占軍:《面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學之重建》,《中國經濟學向何處去》(于光遠、董輔réng@①主編),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絕好的歷史機遇和肥沃的土壤”,“中國經濟學必將成為現代經濟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注:黃泰巖:《中國經濟學與經濟學中國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一談到中國經濟學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有人總是以傳統(tǒng)的經濟學嚴重脫離實際、學而無用、不成體系為由否定它,這也是不符合實際的。20年來,由于實踐的推動,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和許多經濟理論工作者的艱苦探索,中國經濟學的內容和體系在不斷地改革和完善,尤其是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創(chuàng)新。現在我國高校編寫的中國經濟學教材,如谷書堂主編的《社會主義經濟學通論》、蔣學模主編的《高級政治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編寫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系列教材》等等,都吸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理論研究的新成果,無論在內容上還是體系上,都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已根本不同于前蘇聯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教科書(只是這些教材還沒有被高校普遍采用,因為高校還沒有統(tǒng)一的這方面的教學要求和大綱)。當然,中國經濟學還面臨著較大的改革任務,尤其是要創(chuàng)建出科學的完善的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取消這方面的教學,等到統(tǒng)一的完善的體系建立之后再開設這門課。中國目前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實踐一時一刻也離不開中國經濟學的指導,中國目前應用經濟學的改革和發(fā)展也急需中國理論經濟學的指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及分析和研究社會問題的水平、鑒別是非曲直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更需要中國經濟學。因此,在我國高校必須重視中國經濟學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始終堅持中國經濟學的教學,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經濟學的教學及其內容體系,以不斷加強中國經濟學的地位。
二、加強中國經濟學基礎學科地位之斷想
1.理順中國經濟學與其他相關課程的關系
首先要理順中國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關系。在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把中國經濟學等同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并受蘇聯教科書的影響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部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及西方經濟學的引入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其他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基礎地位在日益弱化,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經濟學地位,有人一直在嘗試打通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重構政治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使“兩張皮”能融合起來,但結果成效甚微,不僅很難實現兩者邏輯體系的一致性,而且又使《資本論》的邏輯體系支離破碎。我認為作為《資本論》壓縮本的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西方經濟學一樣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應獨立出來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開設;以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為主要內容,重構中國經濟學內容體系。這樣,中國高校的理論經濟學主要可并列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學等。這有利于加強中國經濟學的教學和理論經濟學的地位。
在目前高校的教學實踐中,有些經濟學院系取消了中國經濟學或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教學,用鄧小平理論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甚至用時髦的應用經濟學或管理學取而代之。我認為這是不妥的。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我國高!皟烧n”教學中,必須開設鄧小平理論,但不能用鄧小平理論取代中國經濟學。鄧小平理論是涵蓋經濟、政治、科學、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黨的建設等多方面的科學體系,對多種學科和專業(yè)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與中國經濟學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即使是鄧小平經濟理論也只能是中國經濟學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它不能等同或涵蓋中國經濟學的全部內容。中國經濟學應該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實踐中不斷提出的新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也不能取代中國經濟學。從目前已經出版的一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教材看,都是以分析市場經濟運行為主的,而中國經濟學不僅要分析經濟運行,還要分析經濟制度、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等。并且中國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分析,也不同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它們之間是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
其他應用經濟學更不能取代中國經濟學。中國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經濟學,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直接用來解釋具體經濟問題,而是為各種應用經濟學提供理論和方法論基礎。
2.拓寬中國經濟學的對象
有人針對傳統(tǒng)經濟學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嚴重脫離實際等狀況提出,要徹底改變中國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的傳統(tǒng)觀念,要把生產力、人與物的關系作為中國經濟學的對象。我認為,傳統(tǒng)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之所以出現枯燥無味、脫離實際等狀況,其深層原因并不是研究生產關系的問題,而恰恰是對生產關系研究不夠。這表現在:第一,馬克思認為,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生產關系是具體的、歷史的,經濟學應當從現實的、實際的社會關系出發(fā)來研究社會經濟現實,包括自身的概念。而傳統(tǒng)的經濟學不是研究現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關系,而是脫離國情、教條主義地宣傳和論證馬克思所設想的建立在高度發(fā)達資本主義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優(yōu)越性。第二,現實的社會生產關系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tǒng),從橫向看,它寓于經濟運行和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體現于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方面;從縱向看,它是多層次的,既包括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本質關系,又包括生產關系具體實現形式的經濟體制等。而傳統(tǒng)的經濟學只是孤立地抽象地強調生產關系的本質,忽視了對現實生動的生產關系及其具體形式和經濟運行的分析和研究。第三,傳統(tǒng)的經濟學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狀況孤立地研究生產關系,把“一大二公三純”作為衡量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標準,從而導致在實踐中大搞所有制升級和窮過渡,使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我認為社會生產關系作為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和生產力發(fā)展的社會形式,必須有專門的學科來研究,尤其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需要一門從總體上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這個任務只能由中國經濟學來承擔。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證明,不研究和不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不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就會犯“左”和右的錯誤,就不能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順利發(fā)展。當然,研究生產關系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并且生產關系與生產力密不可分,因此,中國經濟學也要研究生產力。但對生產力的研究要圍繞著或服從于對生產關系的研究,對生產力的系統(tǒng)專門研究可以另設新學科,如生產力經濟學等。
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國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要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重點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關系。圍繞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研究,要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運行和經濟發(fā)展,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以全面地深入系統(tǒng)地揭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體系(包括本質關系和具體實現形式)及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服務。
3.加厚中國經濟學理論基礎
中國所處的特殊階段和中國經濟學的對象決定了中國經濟學的理論源泉應該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主動汲取古今中外一切優(yōu)秀成果。
中國經濟學是要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因而中國經濟學要扎根于中國現實經濟的土壤,吸收、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古今一切優(yōu)秀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運用中國文化對中國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中國經濟學如果脫離中國獨特的經濟環(huán)境、人文背景、理念習俗、歷史路徑等,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應當成為中國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基礎。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論對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還是對分析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里且不說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和規(guī)律,即使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所特有的范疇和規(guī)律,在當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應該是中國理論經濟學分析問題的基本立場和方法,中國理論經濟學要以中國最廣大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為己任,以歷史的辨證的邏輯來考察今天中國的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逐步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理所當然應當成為中國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奠定了中國經濟學的出發(fā)點和立論基礎;社會主義本質論,構成中國經濟學的主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及公有制實現形式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理論、科教興國理論、對外開放理論等,構成中國經濟學的基石。
西方經濟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既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又對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并為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研究提供了廣泛的思維邏輯空間和方法論空間,這無疑對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認識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中國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體系,必須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中對我們有用的成分,尤其是方法論上的長處,更值得吸收和借鑒。
這里的關鍵和難點問題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并融入中國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對此我認為要處理好兩個關系。第一,引進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主要依附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引經據典的考據式研究,脫離中國國情,結果是交了許多“學費”,也沒有完全搞懂。改革開放以來,對西方經濟學學習也存在“生吞活剝、食洋不化”現象,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制改造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不能說與簡單移植西方現代企業(yè)制度無關。因此,無論對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都要打破教條主義,要消化吸收,結合中國現實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第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在中國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雖然是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存在很多矛盾,但在很多方面又是互補的、統(tǒng)一的。以前者為主要基礎,吸收后者的有用成分,可以較好地解決兩者的矛盾,實現兩者的互補性,從而有利于解決和分析中國現實經濟問題。如研究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問題,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如果以西方經濟學中三要素論為基礎,承認物化勞動或生產資料也創(chuàng)造價值和剩余價值,也就完全否定了馬克思主義,抽掉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論基礎。因此,不能以西方經濟學為基礎。但西方經濟學側重于價格方面的研究,其均衡價格論、邊際效用論等在對現實的說明和解釋方面,有其合理成分,可以借鑒。再比如,對我國現階段收入差距和兩極分化問題的研究,以馬克思的有關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進行分析,可以揭示兩極分化的實質和深層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制度措施;而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如基尼系數),可以從量上給予證明。
4.初步構建中國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
適合目前高校教學實踐的迫切需要,可初步把中國經濟學的體系結構分為經濟制度、經濟運行和經濟發(fā)展三部分。經濟制度部分主要分析和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包括所有制結構及產權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和經濟體制(主要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為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時期,作為以生產關系為主要對象的中國經濟學必須首先專門研究這些問題,不可能像西方經濟學那樣,以完善成熟的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為既定前提,直接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該部分要以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方法為指導,以鄧小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兩個主體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等為基本內容,吸收和借鑒西方有關市場經濟的理論與實踐。
經濟運行部分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為前提和背景,分析微觀經濟運行和宏觀經濟運行。微觀經濟運行主要分析和研究企業(yè)制度、企業(yè)經營機制和企業(yè)行為,農戶的經營機制和經濟行為,居民的經濟行為等。宏觀經濟運行主要分析和研究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及其相互關系,對總需求膨脹和不足的調節(jié)及其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產業(yè)政策等。這部分要吸收中國經濟學家20年來運用現代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對中國經濟運行分析所取得的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
經濟發(fā)展部分以馬克思和鄧小平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理論為指導,借鑒和吸收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的經驗和有用理論,分析和研究當前中國經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及特征和影響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系列因素(包括農業(yè)發(fā)展和農村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產業(yè)結構和地區(qū)結構、資本積累、技術進步、教育、知識經濟、自然資源、環(huán)境、對外開放、一國兩制等等),揭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增長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說明中國應當走怎樣的發(fā)展道路、重視哪些因素、實施怎樣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對策等。
【參考文獻】
[1]于光遠,董輔réng@①。中國經濟學向何處去[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2]谷書堂。社會主義經濟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蔣學模。高級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總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4]魏杰。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系列教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