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wǎng)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文 章

把握公允價值的關鍵在于執(zhí)行

2009-07-24 15:01 來源:朱曉

  完善公允價值的關鍵在于如何科學地執(zhí)行公允價值準則,確定真正意義上的公允價值。這是記者在采訪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會計系主任陳曉時了解到的。

  公允價值原為解決危機而生

  “執(zhí)行公允價值準則實際上是一個進步。公允價值幫助我們揭示了風險,我覺得這也是公允價值最大的貢獻之一。如果沒有公允價值會計,這個泡沫還會再延續(xù)下去。”陳曉告訴記者。

  陳曉認為這次金融危機最大的教訓是由于公允價值得以及時地放大風險,從而及時地揭露出來的。“這也是公允價值最早的出發(fā)點。”以安然事件為例,安然公司因為沒有用公允價值,一直價格都是上揚的,會計報表又沒有反映出來資產(chǎn)的真實價值,投資者也沒有預料到價值會下跌。這一次金融危機說明了,價格不僅會往上走,也會往下行。華爾街的根本問題不是公允價值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機制問題,他們的報酬機制問題。這也是道德風險問題。高管的獎金和升職只和上行相聯(lián)系,不和下行掛鉤。

  下行的時候,高管卷錢走人了,也沒有任何機制將錢從他們的身上 拿回來。

  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發(fā)生嚴重的儲蓄和貸款危機,一些儲蓄及住房貸款機構(gòu)利用會計手段掩蓋問題貸款,最終導致400多家金融機構(gòu)破產(chǎn),在聯(lián)邦儲蓄保險公司無力賠償?shù)那闆r下,聯(lián)邦政府動用1000多億美元聯(lián)邦儲備基金予以補救。從那以后,美國金融界就傾向于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產(chǎn)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允價值”概念正是由于上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和房屋貸款危機而引入的。

  會計通常是歷史工具,數(shù)據(jù)可能離現(xiàn)實很遠。但是,我們的會計信息講求價值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公允價值和其他的計價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價值的相關性,而從可靠性方面來說,是相對較弱,但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實際上,在相關性和可靠性這兩者之間,會計做了一個權衡取舍。“如果我們讓投資者和監(jiān)管者知道公允價值計量的優(yōu)點和缺點,他們在看到公允價值報表的時候,就會自己分析。我們不能夠把投資者當做傻子,那等于把我們自己當做傻子。”陳曉說。

  用市場的方法判斷公允價值

  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在政府和華爾街的壓力之下,終于投票放松公允價值定價準則,允許公司在為包括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資產(chǎn)定價的時候使用“自己判斷”的方法,并且該會計法則在2009年一季度報表中體現(xiàn)出來。

  “經(jīng)濟都有一個周期,一般都是15個月左右。美國的周期大概是在12到18個月。如果在市場開始活躍、價格往上走的時候,限制了公允價值,實際上也是限制了企業(yè)的發(fā)展。”陳曉告訴記者。

  為什么問題都是在衍生品上面出現(xiàn)的,而且往往是我們想象不到的衍生品,比如說次級貸,其交 易實際上不是很頻繁的。

  陳曉認為“它們揭示了公允價值的漏洞”。公允價值并沒有和交易量掛鉤,缺乏一個指標來說明多大的交易量是活躍的。所以我們也就不能確定市場“公允價值”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允價值。市場價格太高的時候,或者價格太低的時候,都會存在這個問題。這就需要人為地來劃一道界線,當交易量降低到某一個點的時候,需要人為地來判斷,價格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不管交易量是多少,都應該用市場的方法來判斷公允價值是否合理。在經(jīng)濟低迷的時候,由于交易量太少,市場價格會變得不可信了,也會引起恐慌,投資者會擔心價格來自于操縱。

  對此,陳曉說,就他所做的研究來看,中國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是不頻繁的。我們的衍生品本來就很有限。股票的交易量能夠看得到,而且在企業(yè)的資產(chǎn)中占的比重很小。所以這個問題,在現(xiàn)在的中國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即使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價,都記為0,對于中國的企業(yè)業(yè)績的影響還是很小,除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和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我們怎么去執(zhí)行公允價值?陳曉說:“市場交易是最高的境界,不一定是以有償交易為準。”當市場交易最充分的時候,公允價值非常容易確定。如果只有一筆交易量體現(xiàn)出來的價格,用公允價值來看齊的話,就很容易被操縱。因為公允價值一定要有交易量在后面做支撐。在實行公允價值的時候,需要考慮交易本身的活躍性,標準在于市場的活躍程度。

  針對如何才能進一步去衡量交易的活躍程度,陳曉承認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即使活躍的交易沒有了,還可以有別的方法計量會計信息,比如說重置成本法或者凈現(xiàn)值法。但是,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我們非常謹慎地做選擇。

責任編輯:Sy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