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 季度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應該主要來自于商業(yè)銀行的主動信貸投放。
最近披露的數(shù)據顯示,2007 年1 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新增量高達1357 億美元,同期的貿易順差大約在465 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在159 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量2倍于同期貿易順差與外商投資之和有余,引發(fā)了熱錢大量流入的聯(lián)想和廣泛的困惑。分析員普遍從熱錢流入和人民幣掉期安排等角度來試圖解釋這一現(xiàn)象。
就熱錢流入的解釋而言,難以說通的地方在于:從境外不可交割的人民幣遠期合約水平看,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強化在去年9 月份就開始了,并大體同步于人民幣匯率升值在同期的加速,今年1 季度這一趨勢并未明顯改變。要說是國內資產價格上漲吸引了熱錢,但國內資產重估已進行了一年半多(我們提出“資產重估論”迄今也一年有余了),熱錢為什么在市場估值很高,大家開始熱論泡沫的時候才進來呢?再說了,今年1 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總體上在下跌,這也是熱錢流入說無法解釋的。
有的學者傾向于從技術角度來推斷,認為這和人民幣掉期交易的安排有關,也有認為與中資企業(yè)和銀行的境外上市有關,但問題在于為什么今年1 季度商業(yè)銀行不再積極從事掉期交易了呢?中資企業(yè)上市并非集中在今年1 季度或去年底,為什么都趕在今年1 季度把資金調回來呢?
實際上,從中國的經驗看,今年1 季度所發(fā)生的情況在歷史上并不少見,在1993~1995年以及2003~2004年都曾經出現(xiàn)過,其中后一段時期的嚴重程度比現(xiàn)在的狀況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狀況出現(xiàn)的原因和機理在理論上是相當清楚和簡單的,其對未來宏觀經濟和政策的走勢和資產市場的價格趨勢也具有合理的預示意義。
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商業(yè)銀行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主動調整,特別是其資產結構的主動調整。
這里要討論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商業(y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為什么要在1 季度進行主動調整;二是這一主動調整的后果是什么?我們先來討論后一問題,回頭再分析前一問題。
商業(yè)銀行資產大致配置為三類,即在中央銀行的準備和各種債券、信貸以及境外資產,其中信貸資產是商業(yè)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所謂商業(yè)銀行的主動資產配置調整,是指商業(yè)銀行主動增加信貸投放的行為。商業(yè)銀行要主動增加信貸資產,就需要從銀行間市場撤出資金,這形成了債券市場的下跌,商業(yè)銀行還會同時減少境外資產的配置,這形成了貿易和外商投資之外的資本流入。
今年1 季度中央銀行第二次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如果包括4 月份的調整則有三次之多,準備金率調整之頻繁前所未見),大約凍結了3500億元的人民幣資金,這意味著商業(yè)銀行要在1 季度增加信貸投放,就被迫更多地減少境外資產,從而形成了所謂“熱錢”的較大規(guī)模流入。
從宏觀數(shù)據上看問題,商業(yè)銀行主動投放信貸的行為將導致貨幣和信貸增長率背離的大幅度收窄、甚至逆轉。今年1 季度的貿易順差大約是去年同期的1倍,我們在以前分析過,這將導致貨幣信貸增長率背離的擴大。
從今年1 季度的宏觀金融數(shù)據看,廣義貨幣(剔除現(xiàn)金)和信貸增長率的背離總體上在收窄,其幅度為2005年以來的最小值,并接近0 的水平。從貨幣信貸增長率的變化趨勢看,并綜合貿易順差方面的情況來分析,都比較確定地顯示商業(yè)銀行在今年1 季度進行了主動的信貸投放和資產配置的調整。
實際上,以上的機理大體上也同樣適用于1993~1995年以及2003~2004年期間所發(fā)生的較大規(guī)模的熱錢流入(中間的細微差異這里不再展開分析)。
我們在以前的分析中指出,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支持資產重估的力量包括三個方面,即貿易順差、商業(yè)銀行的主動信貸投放和中央銀行的國內資產增長。
商業(yè)銀行主動進行信貸投放意味著實體經濟部門的現(xiàn)金持有數(shù)量在被動增長;實體經濟部門需要分散化配置來提高資產收益能力并降低風險,這樣它就會把被動增加的現(xiàn)金分散和配置到股票、地產等其他資產類別中,這一過程進一步支持了地產和股票的重估,但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下跌為代價。
實際上,我們認為今年1 季度以來在泡沫的擔心和討論中,中國股票市場能繼續(xù)快速上漲,商業(yè)銀行所進行的主動信貸投放功不可沒(另外兩個相關的因素是巨額順差和良好的盈利增長)。
就商業(yè)銀行的主動信貸投放而言,對于實體經濟部門的另外一個影響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滯后,消費,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會逐步加速。在此意義上,無論從控制貸款的角度看問題,還是從控制投資的角度看問題,宏觀調控的壓力都在積聚和增長。
同樣容易做出的預測是,伴隨貸款的增長得到控制,我們在1 季度所看到的熱錢會重新再流出去;同樣伴隨主動信貸投放的消失,資產重估將逐步失去一個引擎,并引發(fā)市場的調整;但這會給銀行間債券市場帶去更多的資金,支持債券市場重新上漲。需要強調的是,從宏觀經濟失衡和貿易順差的角度看問題,資產重估的基本趨勢并未變化。
接下來我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即為什么商業(yè)銀行要在1 季度進行這么大的主動信貸創(chuàng)造。
一個相關的可能性是實體經濟部門的信貸需求突然上升,但觀察投資和順差的數(shù)據看,這種可能性不大;另外一個可能性是住戶部門增加貸款需求,并把資金投資于股票和地產市場,從住戶部門的貸款增長看,這種推斷有一定合理性。但住戶部門資產結構的調整大約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因此這很難解釋事實的全部。
更大的可能性是:商業(yè)銀行改制上市的普遍完成帶來了盈利方面的壓力;實體經濟部門良好的盈利和資產價格的重估降低了貸款的風險:“早貸款、早收益”的準則形成的貸款季節(jié)模式;去年宏觀調控后銀行積壓的貸款項目在今年初集中釋放;以及銀行間債券收益率不斷下行產生的壓力。
從這樣的分析看,今年1 季度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應該主要來自于商業(yè)銀行的主動信貸投放;這一過程支持了國內資產價格,并可能刺激投資逐步反彈,但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下跌為代價;由于這一情況的發(fā)展,宏觀調控的壓力在積累;隨著貸款增長得到控制,資產市場的調整難以避免,但由于經濟對外失衡的持續(xù)存在,資產重估的基本趨勢無法扭轉;從更長的時間看問題,政府和市場圍繞貿易順差、資產重估、信貸放量和投資反彈的角力將持續(xù)進行,政府需要且戰(zhàn)且退,讓市場在匯率、利率、投資配置、風險管理等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IRO必須與管理層和董事會緊密合作,集中力量運用新的公司治理3R標準:Relationships(關系)、Risk(風險)和Return(收益),在這場風暴中重新建立誠信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