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的涉稅業(yè)務處理
根據2006年財政部發(fā)布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部地區(qū)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稅[2007]75號),《東北地區(qū)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有關會計處理規(guī)定》(財會[2004]11號)等法規(guī),就消費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的涉稅業(yè)務處理分析如下。
進項稅抵扣的涉稅核算會計科目:
1.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企業(yè),應在“應交稅費”科目下增設“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明細科目,并在該明細科目下增設“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固定資產進項稅額轉出”、“已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等專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yè)購入固定資產或應稅勞務等而支付的、準予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固定資產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企業(yè)購進的固定資產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規(guī)定轉出的進項稅額。“已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yè)已抵扣的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額。
2.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企業(yè),應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增設“新增增值稅額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專欄,該專欄用于記錄企業(yè)以當年新增的增值稅額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賬務處理:
1.外購固定資產時所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款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業(yè)務,可采用與購買存貨相一致的會計處理方法:借記“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按照專用發(fā)票上記載的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金額,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按照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銀行存款”、“長期應付款”等科目。對于隨固定資產購置發(fā)生的運費,在取得貨物運費發(fā)票,經國地稅交叉稽核比對無誤后,按稅法規(guī)定準予抵扣的部分直接計入增值稅“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其余部分轉入固定資產的價值,會計處理方法與物資采購的會計處理方法一致。
例1.甲企業(yè)從國內乙企業(yè)采購機器設備一臺供生產部門使用,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500000元,增值稅85000元,購進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運輸費用5000元,取得合法發(fā)票,均用銀行存款支付。
甲企業(yè)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504650
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85350
貸:銀行存款 590000
2.對于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接受投資、捐贈等形式取得固定資產時的交易可作為“視同銷售行為”進行處理。按照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按照確認的固定資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工程物資”等科目,按照增值稅與固定資產價值的合計數,貸記“實收資本”(接受投資取得)、“應收賬款”(債務重組方式取得)、“營業(yè)外收入”(接受捐贈方式取得)。
例2.甲企業(yè)接受丙企業(yè)捐贈轉入的機器設備一臺,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500000元,增值稅85000元。
新準則釋讀:根據2006年2月份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章第二十七條,“利得是指由企業(yè)非日?;顒铀纬傻摹е滤姓邫嘁嬖黾拥?、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利得是新會計準則中引入國際會計準則的一個新概念之一,而收入是日?;顒赢a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接受捐贈是企業(yè)非日常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新準則將其歸入“營業(yè)外收入”科目核算,增加當期的所有者權益。舊準則接受捐贈時記入“待轉資產價值”科目,年底再轉入“資本公積”等科目,但“待轉資產價值”科目在2006年10月30日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已經取消了,而是將其計入“營業(yè)外收入”科目,待應交所得稅金額轉入“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
甲企業(yè)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500000
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85000
貸:營業(yè)外收入 585000
例3.甲企業(yè)以自己生產的成品成本450萬元,計稅價570萬元,換取丁企業(yè)設備一臺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價款570萬元,增值稅96.9萬元。
新準則釋讀: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guī)定,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視同銷售處理,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按其公允價值確認商品銷售收入,同時結轉商品銷售成本。這種情況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購銷活動,應視同銷售貨物繳納增值稅。在會計實務中,雙方都要做購銷處理,根據各自發(fā)出的貨物核定銷售額,計算應繳納的銷項稅額。收貨單位可以憑以物易物的書面合同以及與之相符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抵扣進項稅額,報經稅務機關批準后予以抵扣。甲企業(yè)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5700000
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969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57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969000
結轉存貨成本: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500000
貸:產成品 4500000
例4.戊公司因購貨原因于2007年1月1日產生應付甲公司賬款100萬元,貨款償還期限為3個月。2007年4月1日,戊公司發(fā)生財務困難,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經與甲公司協(xié)商進行債務重組。雙方同意:以戊公司生產的吊車用作甲公司的生產經營,這設備成本50萬元,公允價值(計稅價)為80萬元。假設甲公司未計提壞賬準備,戊公司向甲公司開具了專用發(fā)票,價款80萬元,增值稅13.6萬元。
新準則釋讀: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該準則最大的特點就是公允價值的使用和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而不是計入權益。因此,采用新準則以后,債務重組中債權人應當按照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其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債權人應當將相關債權的賬面價值與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債務重組損失(若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應先沖減減值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債權人甲公司賬務處理:
借:固定資產 800000
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136000
營業(yè)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 64000
貸:應收賬款 1000000
進項稅額轉出的涉稅核算
企業(yè)購入固定資產時已按規(guī)定將增值稅進項稅額計入“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的,如果相關固定資產用于非應稅項目,或用于免稅項目和用于集體福利及個人消費,以及將固定資產用于不適用范圍的機構使用等,應將原已計入“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的金額予以轉出,借記“固定資產”,貸記“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固定資產進項稅額轉出)”科目。
期末結轉的涉稅核算
1.如將應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減未交增值稅時,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已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
例5.期末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未交增值稅20000元。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0000
貸: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已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 20000
2.期末,企業(yè)以當期新增增值稅稅額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時,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新增增值稅額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抵扣固定資產增值稅(已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科目。
上一篇:增值稅會計處理的三大變化
下一篇:不予抵扣項目增值稅的會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