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網上期刊>期刊名稱>期刊內容> 正文

凈儲蓄持續(xù)攀升背后

2006-11-17 16:49 《首席財務官》·巴曙松 鐘偉 【 】【打印】【我要糾錯

  投資和信貸的高速擴張背后,是經濟運行中的凈儲蓄規(guī)模不斷積累。

  2006年是“十一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目前宏觀經濟運行處于明顯高位,過去三年GDP增速平均為10%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初步核算為10.9%,目前投資、外貿、消費等需求指標,以及政府財稅收入、企業(yè)盈利和居民收入等收入指標,均處于強勢運行狀態(tài)。與此同時,國內物價水平仍在低位平穩(wěn)運行,經濟增長的周期波動明顯弱化。

  我們認為,投資和信貸的高速擴張背后,是經濟運行中的凈儲蓄規(guī)模不斷積累,以銀行流動性過剩為特征的本幣凈儲蓄,以及以外匯儲備飆升為特征的外幣凈儲蓄,兩類凈儲蓄已經顯著影響了宏觀調控的手段和有效性。為吸收本幣凈儲蓄,需要既調控基于市場效益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又要啟動基于社會公平的公共財政大轉型;為吸收外幣凈儲蓄,需要加速匯率改革,并對儲備持續(xù)飆升的風險予以高度關注。

  一、 偏快而非過熱:從收入角度分析當前宏觀經濟

  在過去關于宏觀經濟的討論中,較為注重從消費、投資和凈出口這三大需求的角度來展開分析。其實從收入角度觀察,也許更能看出,當前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在政府、企業(yè)和居民收入增長相對堅實的基礎之上,各項指標的“水份”較少并給出了相對一致的信號:當前經濟可以用“多快好”來形容,即景氣行業(yè)多、經濟增速快、總體效益好,但能耗環(huán)保等約束性指標顯示,當前經濟不能加上“省”字,用過熱形容當前經濟運行可能是不恰當的;考慮到經濟增長連續(xù)四年維持在10%左右,確實屬于偏快。

  第一,就企業(yè)利潤狀況而言,今年1~7月份,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利潤9679億元,同比增長28.6%,比上半年的28.02%的增速更快,企業(yè)盈利狀況持續(xù)提升。其中上游的有色金屬、石油開采繼續(xù)著盈利的高速增長,而食品、紡織等制造業(yè)企業(yè)的盈利增長也處于歷史高位,甚至鋼鐵、化工、化纖等一度景氣不佳的行業(yè)也已明顯回暖。

  1、作為上游行業(yè),能源行業(yè)的利潤增長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整個石油開采行業(yè)的利潤持續(xù)高增長,今年1~7月同比增長為44.8%.,但行業(yè)利潤增速已在逐步回落中。而煤炭行業(yè)1~7月份的利潤增速為12.2%,目前行業(yè)利潤和煤炭價格正在逐月回落中。此外,有色金屬行業(yè)的利潤幾乎翻番。從有色金屬冶煉與加工看,1~7月利潤同比增長105.7%,并且逐月提高,但利潤繼續(xù)急劇擴張的難度已經不斷加大。

  2、作為中下游行業(yè),制造業(yè)利潤也普遍維持在較高水平,其中上半年食品的利潤增長率41%;紡織業(yè)為39%;通用、專用設備與交通設備制造業(yè)的利潤增長率都在40%以上。

  3、作為景氣不佳又重新回暖的行業(yè),從2004年宏觀調控和大宗原材料漲價以來,一些行業(yè)一度出現虧損,但目前已經回暖,像化工、化纖、鋼鐵、電力等行業(yè)的盈利狀況均明顯好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上半年出現了全國性的煤、電、油、運的緊張局勢,并未在當前經濟運行中重現,甚至電力、煤炭等還出現了結構性過剩。根據以上粗略的分析,可以顯示出目前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好轉,雖然帶有上下游不均的特征,但和去年同比增幅幾乎提高了9個百分點,因此企業(yè)盈利能力的改善是全面性的。

  第二,就政府財稅收入狀況而言,今年1~7月份,國家財政收入24050億元,同比增長24.2%,增收4690億元;而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達19332億元,同比增長22.3%,增收3522億元。應該注意到,政府財稅收入數據通常水份不大。因此各級政府財力狀況持續(xù)改善,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也在增強,例如據發(fā)改委披露,目前西部地區(qū)4880 萬農村學生全部享受了免雜費政策,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試點的農民人數已經達到了3.7 億人。

  政府財稅收入的高速增長引來了一些爭議,其中較為典型的質疑是為何財稅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這可以從多角度理解,一是在新興國家中,通常政府財稅收入的確快于經濟增長速度,財稅收入增長的合理性不在于增速而在于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不斷改善;二是財稅收入增長可以通過強化征管效率等手段來實現;三是財稅收入使用現價口徑,而GDP指標使用不變價口徑,因此兩者之間天然會出現前者快于后者的現象。

  第三,就居民收入增長而言,據全國5.6萬戶城鎮(zhèn)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97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6%,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0.2%,而在人均收入中,工薪收入45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1%;經營凈收入409元,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4%,比去年同期加快0.4個百分點,城鄉(xiāng)銷售增幅差距縮小。此外,上半年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608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67%.因此居民收入、消費和就業(yè)狀況的同步好轉,也是四年來的最好水平。

  第四,外貿順差對我國企業(yè)效益改善的作用不可忽略,也是金融體系流動性失衡的關鍵。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7957.4億美元。其中,出口4285.9億美元,增長25.2%;進口3671.5億美元,增長21.3%;累計實現貿易順差614.4億美元,同比多增217.9億美元。如此巨額的貿易順差,對10多萬家外貿企業(yè)的效益,尤其是機電和紡織產品行業(yè)有決定性影響。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已經連續(xù)第五個年頭保持20%的高速增長,連續(xù)26個月保持月度貿易順差,加工貿易在進出口額、在貿易差額方面都占據了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因此當前經濟偏快的態(tài)勢,也包含著外部需求強勁的偶然因素。

  二、 報酬而非增速:對新一輪高速投資的重新解讀

  目前廣泛存在、爭議較少的一個話題是“投資過熱”。

  1、從投資率來看,2005年固定資產投資的GDP占比為48.6%;2006年的投資率甚至超過上年,如此高的投資率的確令人矚目。

  2、從投資增速來看,目前的增速被作為投資熱的重要判斷依據,2005年我國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為75096億元,同比增長27.2%,今年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達44771億元,同比增長30.5%.截止到7月底,新開工項目114931個,同比增加20003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2022億元,同比增長19.3%.鑒于對當前投資率和投資增速的憂慮,今年6月發(fā)改委等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意見的通知》,并且對內蒙新豐電廠等違規(guī)項目進行了嚴厲的處理。我們認為,判斷當前投資增長需要應從多維度出發(fā),尤其應當關注投資收益率的變化。

  第一,在當前收入分配結構難有大幅調整的剛性下,擴大內需幾乎等同于提高投資,壓縮投資也幾乎等同于壓縮內需。當前收入分配的基本狀況是政府財稅收入和企業(yè)利潤不斷上升,居民消費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緩慢降低。同時,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又充當著最重要的凈儲蓄來源,因此在凈出口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在居民消費增長比收入增長持續(xù)快2個百分點的背景下,較高的投資率已經成為有效吸收凈儲蓄的惟一手段。如果我們認為年均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長太快,或者認為銀行體系存在較為嚴重的流動性過剩時,其實潛臺詞就是:當前的投資增速,仍然不足以消化中國宏觀經濟當中凈儲蓄的增長。

  第二,衡量投資是否過熱的關鍵指標是投資收益,如果投資收益持續(xù)低迷,那么投資增速就偏高,否則較高收益將構成較快投資的穩(wěn)固支撐。

  1、在消費、凈出口和投資這三大需求中,哪種需求的報酬率高,哪種需求就獲得優(yōu)先增長的機會,目前相對的低利率氛圍,以及以加工貿易為特點的外貿增長,決定了投資是率先得到滿足的需求。

  2、根據宋國青的估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凈資產收益率,在1999年為5.8%,在2005年上升到18.0%,目前仍在持續(xù)上升。即便繼續(xù)扣除過去七年利率偏低因素的影響,凈資產收益率仍可能維持在13%左右;按上面的算法,與這一凈資產收益率對應的投資的社會邊際報酬率在9%~11%之間。從中再扣掉通貨膨脹率等因素的影響、投資仍然享有8%左右的報酬率,這是真實的社會投資報酬率,因此在這一輪經濟增長中,在具有較強回報水平支撐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xù)快速增長就相當自然。

  3、這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否可以維持?就金融資源而言,以往投資的快速增長都帶有某種金融部門犧牲自身利益支撐政府和企業(yè)投資的特色,但目前銀行業(yè)利潤處于歷史新高狀態(tài),資金相對充裕;就工業(yè)原材料資源而言,煤、電、油、運的結構性調整相對充分。此外,進出口增速差異不斷縮小,進口需求持續(xù)上升,資源保障能力有了提升;就投資收益和產能擴張的矛盾看,包括汽車、電力等被廣泛認為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yè),盡管收益大幅攤薄,但利潤增速仍然在20%以上;就日、韓的經驗來看,在其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10年里,都分別伴隨著高達40%左右的投資增速。這種以市場機制驅動為主的投資增速,當然很難通過市場手段抑制下來。

  第三,當前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伴隨著投資結構的戲劇性變化,這些變化大多都體現了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和自發(fā)作用。

  1、東、中、西部的投資增速梯度拉大,今年上半年東部地區(qū)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為26.9%,中部地區(qū)約42.1%,西部地區(qū)約34.4%.其中東南沿海主要城市的投資增速平均不足20%.結合各省市工業(yè)增加值的增速變化,我們認為即便東部省市存在著低報瞞報的現象,也并不影響中西部地區(qū)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升溫的判斷,這是令人欣慰的好現象。

  2、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yè)結構明顯改善,除了農業(yè)投資顯著改善之外,投資集中在以能源、交通等為核心的部門,反映出中國重化工業(yè)化進程的加速。粗略的統(tǒng)計表明,今年1~7月,投資同比增速在80%以上的行業(yè),有鐵路、金融、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非金屬采礦等,投資同比增速在60%以上的行業(yè),有電氣、通用設備、廢舊資源利用、橡膠、文體、食品、飲料等行業(yè);投資同比增速在40%以上的行業(yè),有科研、石油加工、煤炭、儀器儀表、塑料、紡織服裝等行業(yè)。因此,就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yè)分布來看,也使優(yōu)化投資結構很難成為調控的理由。

  3、就投資資金的來源看,當前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地受到三大因素的支撐:即加速市場化轉型的銀行業(yè)、地方政府的土地資源以及企業(yè)自有資金。有研究表明,目前投資中的近六成源自企業(yè)自有資金,私營和外資企業(yè)的投資熱情顯著高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而中國銀行體系的轉軌,以及土地資源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性,都決定了沿用原有的項目審批、管理和清查方式調控投資,越來越缺乏持續(xù)效果。

  第四,調控投資的難度、成本和剛性值得深入分析。以目前的投資項目清理來看,對9.9萬個新開工項目逐一進行清理,是難以企及的事情,此外總投資1億元及以上的新項目,其總投資規(guī)模占全部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60%以上,因此即便對億元以上大項目進行盤查也十分棘手。此外,目前中央調控投資的手段,包括清理新項目、嚴審擬建項目、控制土地、貸款等等,都存在執(zhí)行難度。

  三、 公共財政和匯率彈性:宏觀經濟失衡的實質內容

  總體上而言,我們傾向于認為當前經濟運行較快,而不是過熱;傾向于認為投資增長仍然不足以吸收凈儲蓄的增長,而不是凈儲蓄和投資回報不能支撐投資增長;蛘哒f,較快的經濟增速和投資增速是市場驅動的,這導致了以市場化手段進行調控的空間相當有限。

  第一,GDP和投資的增速,其實質是國內凈儲蓄的吸收問題,如果說高達10%經濟增長和接近50%的投資率仍然不足以充分吸收凈儲蓄的話,那么很可能是失衡的增長方式決定了持續(xù)的凈儲蓄增長。

  1、目前,銀行、企業(yè)和居民均具充沛的本幣凈儲蓄頭寸。上半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比年初增加3.2萬億元,同比多增6324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存款多于貸款10.3萬億。同期企業(yè)人民幣存款余額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年初增加8052億元,同比多增2564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比年初增加1.4萬億元,同比多增1169億元。

  2、目前外匯儲備的激增顯示出充沛的外幣凈儲蓄頭寸。2003年外匯儲備的增長首次超過了千億美元,此后兩年,每年外匯儲備的增長均接近210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外匯儲備再度增加1252億美元,外匯儲備達到9441億美元,這種外幣凈儲蓄頭寸超常增長至今并沒有放緩的跡象。

  3、弄清這種本外幣凈儲蓄的形成機制,是導致目前被廣泛爭議的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重新探索市場話調控手段的前提。

  第二,我們認為,本幣凈儲蓄的實質是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失衡,這種失衡可以歸結為公共財政框架的遲遲未能確立。

  1、如前文所述,吸收本幣凈儲蓄取決于消費和投資這兩大內需增長?紤]到居民消費增長已經持續(xù)快于收入增長,再考慮到目前的投資增速也已廣受非議,因此需要重新審視運用何種渠道,合理消化儲蓄的可能性。其中,每年超過2 萬億元的居民儲蓄的快速上升,是本幣凈儲蓄的決定性因素。再考慮相應的政策制約因素,其一是各級政府、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額難以大幅度調整,或者說期望減稅,以及民進國退來擴張內需不現實;其二是土地所有制格局,以及銀行改革趨勢難以大幅度調整,或者說期望通過出讓土地使用權的相對集中、以及制約銀行資金的市場化配置來調控內需也不盡現實。在這樣的多重政策制約下,吸收本幣凈儲蓄的有效手段恐怕只能是強化公共財政框架。

  2、盡管本幣凈儲蓄使得我國銀行業(yè)存在普遍的流動性過剩,但這種過剩不應被過度夸張到數10萬億元人民幣的水平。為什么中國銀行業(yè)并無高達10萬億元的流動性過剩?扣除今年以來銀行信貸快速擴張的因素以外,一是銀行系統(tǒng)持有大約5萬億元國債,以及大約2.2萬億元的高流動性資產,包括金融債、企業(yè)短債和央行票據等,扣除銀行系統(tǒng)所持有的上述資產,有2.8億元的流動性。二是商業(yè)銀行在央行的2.3萬億元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其中超額準備金約已經降至只有5000億元左右,扣除掉法定準備金率之后,銀行系統(tǒng)有約1萬億元的過剩流動性。此外,貨幣市場利率的不斷升高、儲蓄的活期化趨勢等均顯示,流動性過剩的狀況在好轉。

  3、從根本上說,解決本幣凈儲蓄高企的關鍵在于公共財政框架的確立。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2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全國財政支出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5%,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5405億元。在我國政府提供的養(yǎng)老就業(yè)、衛(wèi)生醫(yī)療、教育培訓、水電、交通、通訊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連財政都處于黑字狀態(tài)是令人驚訝的。今年以來財政支出結構有所改善,體現在對“三農”支出、社會保障、教育、衛(wèi)生、科研等投入增長較快,但是我國財政仍然處于“國務院點菜、財政埋單”的司庫角色,而不是和大國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系。只有加速國家財政向公共財政的轉型,促成地方政府財力和事權的對稱,做大國債發(fā)行和交易規(guī)模,才能持續(xù)有效地啟動內需,縮減私人部門的凈儲蓄動機,進而使得信貸和投資超常擴張得到有效遏制。當前運用財政手段較之貨幣手段進行調控更為有效,看起來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考慮到本幣凈儲蓄的積累,是促成投資擴張和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根本原因;要從源頭解決問題,那么我們不得不選擇通過建立公共財政框架,以有效地降低私人部門的凈儲蓄率。因此,相應的結論只能是:國家財政從簡單的司庫財政向公共財政轉移,才能持續(xù)地解決問題,或者說當前本幣凈儲蓄率過高,本質是貨幣政策出位、財政政策缺位造成的。

  第三,我們認為,外幣凈儲蓄的實質是對外經濟發(fā)展的失衡,這種失衡可以歸結為匯率改革進程滯后于市場預期。

  1、當前的外貿政策和匯率政策,共同促使了以中國外匯儲備為標志的外幣凈儲蓄一路飆升,同時通過基礎貨幣的外匯占款發(fā)行,還間接導致了本幣凈儲蓄的高企。央行在2006年第2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指出,目前信貸快速擴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外匯大量流入導致流動性充裕,給銀行擴張信貸提供了資金條件。余永定的研究顯示,持續(xù)的國際收支雙順差,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福利損害。并且美元能否相對穩(wěn)定,越來越取決于石油美元和東亞美元的流向。

  2、如果僅僅從宏觀調控的角度理解當前匯率政策調整的必要性是不夠的,較低的匯率定值具有雙重效果,它既帶來凈出口也帶來外匯儲備的積累;它使得加工產業(yè)的遷移和產業(yè)鏈的擴展成為一種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qū)的境內轉移,而不是從中國向周邊更貧困國家的轉移。目前甚至已經到了超越宏觀調控,去看待外匯儲備勢如累卵的緊迫局面。

  以史為鑒,除了被廣泛討論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以及“廣場協(xié)議”等美元危機的沖擊。被忽略的另外兩件歷史事件或者可供中國借鑒。第一樁是荷蘭央行行長之死。英鎊曾經一度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1929年始自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在全球蔓延,并影響英國,從1931年初開始,黃金從英國滾滾外流,前三個月凈外流黃金達700萬英鎊,7到9月更達到3400萬英鎊,英國銀行的黃金儲備急劇下降。儲備英鎊的外國央行詢問英格蘭銀行,是否在考慮改變其英鎊匯率掛鉤黃金的立場,而英國的回答當然是無意放棄英鎊與黃金的聯(lián)系。但1931年9月20日,英國還是正式宣布廢除英鎊金本位,并將英鎊貶值30%,作為克服經濟危機的主要措施。這使得許多持有英鎊的外國央行損失慘重,當時荷蘭央行行長杰拉德威瑟林引咎辭職,英鎊崩潰給荷蘭外匯儲備帶來的毀滅性損失最終使他自殺謝罪。第二樁是戴高樂譴責美元的“過度特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961年宣誓就職的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在上年競選時即闡述了“不會將美元貶值”的政策立場,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維持美元的地位。1964年美國對外官方債務超過黃金儲備的價值,成為新順差國的歐洲開始表達對美國的不滿。這一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公開譴責美國可以靠印鈔票支付國際收支逆差,而其他國家卻需要辛辛苦苦的“掙外匯”,這給了美國“過度的特權”。法國選擇用腳投票,宣布1個月內將3500萬美元兌換成黃金,并稱將來自國際收支順差的新美元全部兌換成黃金。法國央行和美聯(lián)儲之間迅速交惡,但法國卻幸運地成為美元最終和黃金脫鉤時受損最輕微的歐洲國家。進入2006年第2季度以來,美國經濟增速從首季的5.6%下降到2.5%,消費物價則從2%上升到4.1%,到2006年7月,美國已經連續(xù)15個月出現負的居民凈儲蓄率。美聯(lián)儲加息的節(jié)奏也在放慢,因此美元風險不僅是國際經濟的巨大風險,也意味著對中國儲備格局的嚴重沖擊。

  總結一下我們對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邏輯分析:1、中國經濟總體上處于凈儲蓄不斷增長的格局,本幣凈儲蓄導致銀行流動性過剩,外幣凈儲蓄導致外匯儲備飆升。2、本幣凈儲蓄不斷增長是推動銀行信貸擴張,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居高不下的根源。3、如果廣義政府和私人部門的收入分配格局沒有大調整,那么要有效消除本幣凈儲蓄,就需要中國財政從司庫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4、外幣凈儲蓄不斷增長既對本幣凈儲蓄的擴張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也使得中國的外貿格局和外匯儲備承受巨大壓力。

  四、 市場和行政并重:增強宏觀調控有效性的政策建議

  由于我們把當前國內經濟失衡問題歸結為公共財政問題,把對外經濟問題歸結為匯率問題,因此近期相關的調控政策建議如下。

  1、考慮到地方政府對土地征占,以及市場機制對銀行信貸的決定性影響,當前重復2004年調控時的“地根”加“銀根”式調控手法的難度更大,通過擴大和強化對地方政府關于能耗、環(huán)境等約束性指標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要求,也許更具效力。

  2、考慮到目前投資的社會報酬率水平,因此不能不注意到,壓縮投資增速和緩解銀行流動性過剩兩者之間此起彼伏的矛盾關系。因此基于經濟利益沖動的項目投資、產業(yè)投資出現偏快增長時,較為有效的分流手段,是強化基于社會公平的政府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持續(xù)投資。

  3、思考我國財政的重新定位,加速從司庫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移,在國債余額管理的思路下,扭轉國債發(fā)行的GDP占比不斷下降的局面,長周期地強化政府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持續(xù)投資,理順地方各級政府財力和事權的對等。

  4、中國經濟規(guī)模的不斷擴張,以及投資決策的多元化、市場化,決定了全國性的項目清查、報批和懲罰機制將越來越流于形式化。因此在投資方面,基于微觀層面的項目審批制思路不能不弱化,而同時基于中觀層面的產業(yè)集群和產業(yè)鏈擴充、區(qū)域流域規(guī)劃不能不強化。

  5、加速匯率市場化的調整進程,目前可從調整人民幣實際匯率或者名義匯率入手。調整實際匯率的手段是大幅度調降出口退稅率和中外資企業(yè)的兩稅合并工作。1998年啟動出口退稅的政策背景,是東亞危機后中國外貿增長低迷,事易時移,目前的出口退稅,也可較少拘泥于所謂增值稅征退之類的理論爭議,而應著眼于推動實際匯率升值和出口產業(yè)調整。此外,考慮到兩稅合并已是個長期話題,因此可以說政策沖擊已被企業(yè)提前消化,兩稅合并久拖不決的弊端日益顯現。

  6、調整名義匯率的手段是放寬人民幣對美元的政策波動區(qū)間,例如從當前日均波幅的0.3%,漸次放寬到大致日均1%~3%的水平。同時,只要不涉及外匯資金的跨境流動,也宜大幅度放寬甚至取消企業(yè)參與外匯交易的實需原則。國際上針對人民幣衍生產品和國內金融市場的創(chuàng)新品種不斷推出,這也迫使國內的匯改步伐不能不提速?紤]到外貿順差是由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因此無論調整人民幣實際還是名義匯率,都并不能消除貿易順差,但可以有效收縮貿易順差的GDP 占比,從而緩解國內凈儲蓄的過剩程度。

  7、上述努力意味著對中國宏觀經濟調控,需要從財政、產業(yè)和貨幣三大政策入手,其中財政轉型幾乎意味著政府轉型,是保障社會和諧、經濟穩(wěn)健增長的關鍵因素。產業(yè)政策則面臨從微觀的項目管理到中觀的產業(yè)、區(qū)域管理思路的轉型。在貨幣政策操作中,是否存在一種具有結構型調整功能的信貸政策則令人懷疑。

  8、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必須有新思路,目前的儲備狀況勢如累卵,并已造成對中國經濟的福利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