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知識經濟與情報研究

2006-04-27 14:14 來源:

  面向21世紀,人類正在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tài),正在和將要全方位地改變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知識經濟、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我們21世紀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盵1]情報研究工作作為一種典型的知識生產活動,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將發(fā)揮重要的推動和引導作用。知識經濟時代呼喚情報研究工作的大發(fā)展,情報研究工作在新世紀將大有可為,情報工作者必須面向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情報研究工作是一種典型的知識經濟活動

  江澤民同志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盵2]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正在和將要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已被全社會普遍接受和形成共識。那么,情報研究與知識經濟有什么關系呢?情報研究在知識經濟時代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呢?

  當前,關于知識經濟的定義是五花八門,但本質上并無大的差別,都是著重強調知識和信息這樣的非物質東西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世界經濟與合作發(fā)展組織(OECD)對知識經濟作了一個較好的簡練定義: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或者說是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的經濟。認為知識經濟是和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一個與以往經濟形態(tài)不同的新的經濟形態(tài)。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以知識資源為基礎,以知識為主導,對經濟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勞動力(指體力的)、資本、原料和能源等要素,而是創(chuàng)新性的知識要素。知識變得很值錢,成為一種新的“資本”,知識變得更加有用,可代替或更少地消耗勞動、原料和能源。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知識產品型經濟,產品價值的增長不再主要通過勞動的累加,而是主要通過知識的累加和創(chuàng)新,通過知識的生產、傳播、擴散、整合、繁殖,知識真正成為一種最寶貴的資源、最能增殖的資本、最有價值的產品、最重要的生產力。

  在知識經濟的眾多產業(yè)群中,信息咨詢業(yè)是最有活力的朝陽產業(yè)之一。而情報研究工作是信息咨詢業(yè)的核心工作,因而也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情報研究工作的特點看,情報研究是通過對已知信息、情報和知識的整理、加工和處理,從而形成新的信息、情報和知識的過程。情報研究需要對雜亂無章、支離破碎、模糊不清、缺損不全的各種信息、情報和知識,通過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進行科學的篩選、組合、提煉、綜合、升華,進而形成或生產出有質的不同的新的信息、情報、知識成果或產品。情報研究工作實質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生產活動,是知識經濟時代一項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生產方式,情報研究成果實質是一項典型的知識產品,對它的使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情報研究過程是一種高智力的創(chuàng)新勞動,是人的大腦與知識原料相互作用,產生新的知識的創(chuàng)造性智力勞動,情報研究工作的過程反映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過程的基本特點,結果產品是研究報告,分配是給用戶,使用是用戶用于實踐,結果是產生效益,因而是一種典型的知識經濟活動。

  如果將情報研究作為一種對知識和信息進行加工、生產知識產品的產業(yè),那么知識產品凝聚著智力勞動,因而具有價值。情報研究工作對政府、企業(yè)等用戶實行有償服務,自然要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作為情報研究成果的用戶,政府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避免了官僚主義和盲目決策,提高了機關運行效率和行政效果;企業(yè)提高了決策和管理的效率與質量,使企業(yè)收益增大,競爭力增強,因而情報研究產品具有使用價值。

  情報研究工作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型服務業(yè),它與傳統(tǒng)的服務業(yè)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的服務業(yè)或是以體力服務的勞動密集型,如商業(yè)、娛樂業(yè)等,或是以資本融通為內容的資本密集型,如金融、保險等,而情報研究作為新型的服務業(yè),是以智力服務為主的智力密集型。傳統(tǒng)服務業(yè)提供的是一種無形服務,往往是一次性享用,大多限于即時消費,而情報研究服務提供的實質是一種無形資產,可以多次使用,甚至無限期使用。

  知識經濟的最顯著特點是創(chuàng)新性。而情報研究工作正是具有這個特點。情報研究產品不象一般產品,可大規(guī)模地生產;而是需要根據(jù)各個不同的用戶,不同的需求和要求,生產不同的特定產品,因而對創(chuàng)新的要求最為明顯和突出。

  二、知識經濟時代呼喚情報研究工作的大發(fā)展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量空前增大,社會分工更細,競爭更加激烈,創(chuàng)新活動則更加頻繁和重要。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托夫勒在其著作《未來的沖擊》中針對知識經濟時代寫到:“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論斷已經過時,只有“知識的知識”才是力量。這個“知識的知識”是指加工過和創(chuàng)新出的新知識,而情報研究工作生產的正是這種“知識的知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yè)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種競爭歸根結底是知識的競爭,是知識的知識的競爭。誰擁有知識,并能使之產業(yè)化,創(chuàng)造出高附加值的知識產品,誰就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競爭的越激烈,對“知識的知識”的需求就越強烈,生產“知識的知識”的產業(yè)就越發(fā)達。情報研究作為一種典型的生產“知識的知識”的未來產業(yè),自然將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朝陽產業(yè)之一。

  企業(yè)經營發(fā)展,采用了情報研究成果提供的策略和措施,可產生近期和長遠的效益;政府行政管理,采用了情報研究成果提供的政策建議,可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科學研究活動,采用了情報研究成果提供的發(fā)展方向引導,可產生明顯的時間效益和成本效益,避免走彎路、走錯路。這些各個方面的巨大需求客觀上越來越要求有專門的產業(yè)或部門來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國內外、行業(yè)內外等各種各樣、浩如煙海的信息、情報和知識,并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策劃方案、咨詢報告等各種知識產品,為政府工作、企業(yè)經營發(fā)展等提供智力支持。而這正是情報研究工作的本質和情報研究工作者的特長。因此,知識經濟的發(fā)展給情報研究工作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近些年,國外情報研究工作發(fā)展很快,許多有關公司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并且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競爭對情報研究工作的客觀需求,各種情報類的軟科學研究、咨詢、策劃公司發(fā)展迅速,對企業(yè)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營銷策劃、市場調研和預測、投資、建設等項目論證和可行性分析以及信息咨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這些情報研究工作從市場開拓、服務收益到產業(yè)化都還與國外相比,與實際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情報研究工作者必須面對這一挑戰(zhàn),抓住機遇,使情報研究工作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空前的發(fā)展。

  我國的情報研究工作幾十年來在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贏得了社會各方面的普遍尊敬和支持。在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情報研究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近些年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看,情報研究工作在管理決策咨詢、技術發(fā)展引導和市場營銷支撐等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明顯增強,受到了各級領導管理部門和廣大科研生產人員的進一步重視和支持。

  從近些年情報研究成果的分布看,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重點技術領域跟蹤和輔助管理決策兩方面,研究思路主要是根據(jù)對國外情況的分析,結合與國內情況的比較,落腳到對我發(fā)展的決策建議上。重點技術領域跟蹤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國際上先進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研究,對國內的發(fā)展提出方向性、引導性的建議;輔助管理決策主要是通過對國外社會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調整改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政策法規(guī)、投資與經費管理、國際合作、企業(yè)的制度建設和市場開發(fā)等領域的跟蹤研究,提出我在相應領域的決策建議。總的看,當前我國情報研究工作出現(xiàn)了許多可喜的情況,特別是呈現(xiàn)出許多新的特點。

  情報研究工作的作用不斷擴展,研究成果的價值不斷提高。與以往情報研究工作主要以信息綜述或評述為主不同,近些年情報研究工作的要求和成果越來越以信息的針對性深加工并落腳于提出對策建議、政策措施和技術發(fā)展引導為主。特別是圍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工程項目、規(guī)劃計劃編制,以及在技術攻關、技術預警、市場分析等方面,出現(xiàn)了一批有價值的情報研究報告。這反映了新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實踐對情報研究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越來越實、越來越急迫的要求,同時也給廣大情報工作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遇和發(fā)展空間。情報研究的需求越來越大,課題數(shù)量與經費投入增長快速。不同于以往情報工作以情報的收集、整理和反映為主,近些年情報研究課題的數(shù)量在情報工作各類課題中的比例明顯增多,已成為情報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與此同時,情報研究課題的投入經費也有了明顯增長,從以往的近萬元左右增長到幾萬元左右,甚至更多。粗略看,情報研究課題的數(shù)量與經費近些年均呈線性增長趨勢。另外,近些年,情報工作者自發(fā)搞的課題越來越少,多數(shù)課題都是用戶提出的需求。這些都反映了隨著逐步進入信息社會,信息工作越來越重要和必不可少,情報研究工作在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支撐和引導作用越來越強。情報研究課題的內容明顯擴展。一是面向管理決策、生產經營和市場開發(fā)的課題越來越多,二是對國內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情報研究課題逐步增多。與以往情報研究課題多以技術跟蹤與分析為主不同,近些年為各級領導管理部門決策咨詢服務和企業(yè)經營發(fā)展服務的課題明顯增多,其經費投入也起點較高,增長較快。同時,盡管情報研究工作仍以對國外的情報進行研究為主,但近些年對國內的有關情報研究課題也在逐步增多。這反映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體制改革和機制創(chuàng)新等國情對新時期情報研究工作的需求不斷增強。情報研究課題承擔力量的分布不斷擴展,人員結構明顯變化。以往,各系統(tǒng)情報研究課題的承擔力量主要為各系統(tǒng)內自己的專業(yè)情報研究所的專業(yè)情報研究人員,系統(tǒng)內其他單位和其他行業(yè)單位很少從事情報研究工作。近些年,各系統(tǒng)內的其他研究單位,如一些系統(tǒng)總體所、綜合論證所、經濟研究中心,甚至專業(yè)研究所、高等院校都承擔或參與了大量的情報研究工作,系統(tǒng)外的一些研究機構、大學等單位也在開始進入其他系統(tǒng)的情報研究領域,而所有這些單位承擔情報研究課題的研究人員往往并不是專業(yè)或專職的情報研究人員。這反映了在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非專業(yè)情報領域的機構與人員越來越具有直接獲取信息和進行加工的能力。另外,從課題研究者的分布看,單個作者少,合著者多,多產作者也不多,這反映了情報研究課題具有越來越明顯的集體勞動性質。

  在看到情報研究工作快速發(fā)展的同時,還應看到當前情報研究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還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國家改革和發(fā)展實踐需求對情報研究工作的要求。情報研究的選題范圍不寬,市場仍然有限,成果對需求的針對性不強,從量到質都還有較大差距,效益還不夠大。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情報研究工作與社會經濟發(fā)展實際的脫節(jié)問題仍表現(xiàn)較為突出。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情報研究工作者對科研生產的技術與管理需求了解甚少,往往不知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即使知道一些需求或用戶明確提出了需求,由于情報工作者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地位的局限,也難以提出與實際對口、針對性很強的研究報告。這些問題既有領導管理和科研生產部門對情報工作理解不夠,未能充分將情報工作真正納入主渠道工作的原因,也有情報研究工作者主動性不夠,坐等上門,甚至消極被動等自身的觀念和作風問題。情報研究工作的快速反映能力仍顯薄弱。情報研究工作的根本屬性就是要及時或快速地提供研究成果,服務于實際需求。特別是隨著管理決策和市場營銷類情報需求的快速增長,用戶對情報成果要求的時間性非常強,而現(xiàn)在許多情報研究課題要一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往往是用戶的決策已做,實踐已開始,情報研究成果才送上門,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這固然有情報研究課題本身難度大的原因,但情報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習慣于單干式的小作坊工作方式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管理、政策、經營、經濟類情報研究課題普遍質量水平不高。與以往大多數(shù)情報研究課題為技術科研類不同,當前涉及政府管理、政策法規(guī)、生產經營、市場開發(fā)的情報研究課題越來越多,這些課題對情報研究工作者都是一些新的課題,因而要求情報研究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快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研究新的情報研究方法,不斷提高適應實際需求和用戶要求的基礎能力和研究水平。情報研究工作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單一、落后,影響了研究成果的說服力和使用效果?偟目矗┠甑那閳笱芯空n題多使用定性方法,而稀缺定量研究方法或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多靠主觀推理,較少利用數(shù)據(jù)、案例的計算分析說明問題。另外,不少研究課題所采用的素材多次轉引,來源不清,影響了研究成果的可信性。

  三、情報研究工作要加快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面向知識經濟時代,情報研究工作作為科研、生產、管理工作的先行者、探路者和基礎保障,將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走向新的信息環(huán)境背景下,回顧近些年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發(fā)展,前瞻未來幾年社會經濟發(fā)展對情報工作的需求,可以看出,各方面對情報研究工作將需求更大、要求更高。與此相適應,情報研究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將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情報研究工作作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支撐力量,越來越直接服務于或融入社會經濟發(fā)展實際。情報研究工作不再游離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管理決策、科研生產之外,而是直接進入或融入政府管理和企業(yè)管理、科研生產工作程序之中,成為各種決策管理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越來越強的決策支持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情報研究工作的承擔力量更加多元化。隨著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和信息處理手段的高級化,專業(yè)情報研究部門與非專業(yè)情報研究部門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各有關行業(yè)、有關研究機構和有關研究人員從事情報研究工作將越來越多。這也對目前的所謂專業(yè)的情報研究機構和情報研究人員提出了挑戰(zhàn)。情報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更新。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實踐對情報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迫使情報研究工作不斷采用新的更好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充分共享和互相利用各自的信息資源,建立以虛擬組織形式為特征的情報工作組織體系,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進行有效的系統(tǒng)集成,同時要更多地借鑒基礎學科的一些通用方法和其他學科的一些可用方法。對國內的情報研究工作逐步增大。以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嚴格的部門管理,本系統(tǒng)內的情況一目了然,幾乎不存在對國內的情報研究工作。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yè)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要生存發(fā)展、配套協(xié)作,科研單位要技術創(chuàng)新,政府管理部門要把握全行業(yè)的情況、引導行業(yè)的發(fā)展、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這些都需要對國內情況進行特定的情報研究工作。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逐步到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在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 知識經濟的發(fā)展對情報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報研究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一方面,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大量的高質量的情報研究成果,而目前不少的情報研究成果還停留在信息的搜集和簡單整理上,缺乏有針對性的經過高級加工的情報研究成果,對實際缺乏指導性和應用性;另一方面,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手段有了巨大的發(fā)展,相對越來越多的情報需求者可以自己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專業(yè)的情報工作者面臨在一定程度上被取代的危機。辨證地看,危機就是轉機,挑戰(zhàn)就是機遇。情報工作者在新的環(huán)境下,面臨新的形勢,轉變觀念,只要轉變工作方法和手段,就能化危機為轉機,化挑戰(zhàn)為機遇。

  長期以來,情報研究工作被視為科研生產工作的輔助工作,實質上,作為科研生產工作的一部分,情報工作的確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貢獻。輔助工作并非對情報工作的輕視,而只是表明了情報工作在整個科研生產工作中的分工。今天,情報工作的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情報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隨之而來的定位問題都凸顯了出來。從地位上看,情報工作在當前和今后的科研生產實際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情報作為重要的資源,已被廣泛認同。信息情報工作作為社會生產力的組成部分,也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從作用上看,隨著逐步進入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信息傳輸規(guī)模與途徑的不斷擴充,有針對性地及時地采集,特別是整理、加工信息,生產出高質量的信息產品,對政府的宏觀管理和科研生產創(chuàng)新以及改革和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定位上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利用越來越方便的信息獲取手段和途徑獲取所需信息,情報工作者需要逐步擺脫以往的科研生產管理工作的輔助者的角色,而以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聯(lián)系實際,面向市場,改進方法,增強手段,在信息情報的集成和升華上做文章,做大文章,在信息轉化為新的知識,轉化為新的智慧、轉化為生產力上發(fā)揮作用,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在國家改革和發(fā)展的實際中大顯身手,使情報工作者成為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一支重要主力軍。

  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情報研究工作者應具有超前的思維意識和思想觀念。以往,多把情報研究工作看為一種輔助性、服務性的工作,似乎不重要,這反映了用戶對情報研究工作的認識不夠,許多情報工作者也不以為然。但在知識經濟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從產品經濟轉變?yōu)榉⻊招徒洕瑥娬{“服務至上”,用戶對情報研究的需求也空前急迫。因此,情報研究工作到知識經濟時代,是真正地“走運”了,大有了用武之地。情報研究工作者需自覺、主動地拓展工作領域,使工作從輔助決策過渡到決策過程的一部分,的確不可缺少,而不僅僅是參考,可有可無。

  做好新時期情報研究工作,既需要各級管理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更需要情報研究工作者自身做出更大的努力。情報研究工作者既要在研究能力和水平上不斷提高,更要加快觀念轉變,全方位地開展情報研究工作。從當前情況看,情報研究特別要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樹立市場意識,不斷拓展情報研究范圍。情報研究工作要隨著時代發(fā)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等各方面環(huán)境的變化和需求的變化,不斷擴大研究范圍,使研究領域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面,成為管理決策和科研生產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情報研究工作者要樹立市場意識,積極主動地不斷開拓情報產品的市場,為自身爭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發(fā)展空間。樹立精品意識,不斷提高情報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情報研究工作要看到未來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趨勢,建立以質取勝的觀念,不斷探討和研究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及時吸收其他有關學科的一些研究方法,以加強自身的研究實力,特別要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尋找用戶,在研究工作中與用戶緊密配合,與實際緊密相連,以生產出越來越多的用戶滿意的情報產品。樹立共享意識,不斷提高情報研究工作的效益。要加快改變目前各情報研究單位相互封閉、分散單干的局面,發(fā)揮有關學會等橫向組織的作用,將各種專業(yè)背景的人集聚在一起,使各方面的情報研究力量形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達到信息情報資源共享和研究力量共享,從而能夠以盡可能小的代價,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生產出盡可能質量高和水平高的綜合集成的情報產品。

  情報研究工作要走產業(yè)化道路。情報研究工作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真正長遠的大發(fā)展,需要情報研究工作者和政府、企業(yè)及其他組織共同將這項工作當作一項產業(yè)來培育、支持和發(fā)展。情報研究工作者要樹立牢固的市場意識、用戶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益意識,使情報研究工作真正成為知識經濟的一支重要推動力量和全社會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