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wǎng)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中國茶葉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的SWOT分析

2009-04-09 16:36 來源:劉燕妮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浪潮不斷前進,中國茶葉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中國也成為了茶葉生產、消費及進出口貿易的大國。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結合測算中國茶葉國際市場占有率(MPR)、顯示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以及貿易競爭指數(shù)(Tc)等三個指數(shù),分析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作具備的優(yōu)勢(S)和劣勢(W),以及所遇到的各種機遇(O)與威脅(T),最后提出相對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茶葉產業(yè) 國際競爭力 SWOT分析

  一、引言

  中國是茶樹栽培及茶葉加工的發(fā)源地,不僅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而且是生產、消費及進出口貿易的大國。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結合測算中國茶葉國際市場占有率(MPR)、顯示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以及貿易競爭指數(shù)(TC)等三個指數(shù),進一步分析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所具備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及所遇到的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最后提出相對應的政策建議。

  二、中國茶葉產業(yè)國際競爭力分析

  近20年來,中國茶園種植面積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從1978年的1048千公頃上升到2006年的1450千公頃,增長了38.4%;茶葉產量也在逐年上升,從1978年的26.8萬噸,上升到2006年的102萬噸;茶葉出口從1997年的20.54萬噸上升到2005年的28.88萬噸,增長了40.6%,漲幅比世界水平還要高出13.5個百分點。

  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兩類:顯性指標和隱性指標。顯性指標用于評價特定產業(yè)所產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如國際市場占有率(MPR)、顯示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以及貿易競爭指數(shù)(Tc)等;隱性指標主要用于評價生產率差異,如單產率、價值增值率等。印度、印尼、肯尼亞、斯里蘭卡以及中國是世界上五大產茶國,近幾年這5國的茶葉出口總量都占據(jù)世界茶葉出口額總量的半數(shù)以上。本文采用顯性指標評價法,對比其余四大產茶國,對中國茶葉國際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

 。ㄒ唬﹪H市場占有率(MPR)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一個國家某類產品出口總額與世界該類產品出口總額之比。在五大產茶國中,出口競爭力最強的是斯里蘭卡,MPR在23%左右,在近幾年一直處于世界前列,說明斯里蘭卡茶葉具有很強的出口競爭力,但總的趨勢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亞的MPR值在五國中最小,說明茶葉出口競爭力很弱?夏醽哅PR值排在第2位,總體來看上升趨勢不明顯。中國茶葉MPR指數(shù)處于10-20%之間,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中國茶葉國際市場占有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在2002年MPR值已超過了印度,僅次于肯尼亞,上升到世界第3位。

 。ǘ╋@示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RCA)

  顯示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是指一個國家某產品占其商品出口總額的份額與世界該類產品占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的份額的比率。中國的RCA值處于1.25-2.5,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其他四國都在2.5以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夏醽喌腞CA值排在最前列,斯里蘭卡排在第2位,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分列3、4位,而中國則排在了最后。總體趨勢看來,最近幾年中國、印度以及肯尼亞都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其中印度的下降趨勢最明顯,降幅達到了48.8%,肯尼亞也達到了12%,中國下降趨勢較小。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則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其中斯里蘭卡上升趨勢很明顯,從2000年的274.21上升到2005年的369.94,漲幅達35%。

  (三)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Tc)

  貿易競爭力指一國某類產品的出口與進口的差額與該類產品進出口總額的比例。該指數(shù)一般用來反映一國某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狀況。五大產茶國的Tc值數(shù)都在0.8以上,說明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競爭力都很強。但是各國的指數(shù)值又呈下降的趨勢,受到其他產茶國出口增加的影響。中國的Tc值數(shù)在五大產茶國中是最低的,且下降的趨勢也是最大的,從2000年到2005年下降了接近0.1,其余各國下降幅度較小,相對較為穩(wěn)定。

  三、中國茶葉產業(yè)競爭力的SWOT分析

 。ㄒ唬﹥(yōu)勢(strengths)

  1、自然資源。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發(fā)祥地,茶葉資源豐富,茶葉產品種類繁多,是名副其實的產茶大國。中國地域遼闊,茶區(qū)分布廣,特別是在東南部地區(qū)。東南部多為丘陵地帶,利于造梯田,排水體統(tǒng)良好;土質呈酸性,有利于茶樹的生長;冬天溫度較高,茶樹可以安全過冬;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光照與雨量充足,適宜茶樹的生長。

  2、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茶不但對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而且逐漸形成了燦爛奪目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出現(xiàn),把人類的精神和智慧帶到了更高的境界。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也很廣泛,既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也是茶在精神領域的延伸。茶與文化關系至深,既有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又有意識形態(tài)的延伸,有益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欣賞水平。

  3、品牌優(yōu)勢。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葉資源相當豐富,茶類之齊全、名優(yōu)茶數(shù)量之多,為世界之最。中國近年來名優(yōu)茶生產發(fā)展迅猛,中國名優(yōu)茶有1200多種,其中包括中國的十大名茶黃山毛峰、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云南普洱茶、廬山云霧、凍頂烏龍、祁門紅茶、蘇州茉莉花茶等。

 。ǘ┝觿荩╳eaknesses)

  1、出口茶類品種單一。中國茶葉在生產、出口量上都排在世界前列,但其出口主要是以綠茶為主,而紅茶和特種茶的出口量遠遠低于綠茶出口量。近年來,中國茶葉的出口量都在上升,但主要的增長是來源于綠茶出口量的增加。2004~2007年,綠茶出口量上升了2.75萬噸,在總出口量中所占比例也由2004年的70.02%上升到2007年的77.24%,而紅茶與特種茶出現(xiàn)下降。紅茶從3.94萬噸下降到了3.03萬噸,特種茶也從4.46萬噸下降到了3.55萬噸。這一變化趨勢顯示出中國的紅茶與特紅茶的發(fā)展趨勢呈現(xiàn)出非良好的狀態(tài),而綠茶則保持出口量上升的良好趨勢,使得中國茶葉出口品種單一,不能完全符合全球消費者需求的發(fā)展。

  2、出口市場單一。中國茶葉出口市場比較集中,波動較小。2004~2007年中國茶葉出口量排在前5位的國家(地區(qū))分別是摩洛哥、日本、美國、俄羅斯聯(lián)邦以及香港。每年出口量前5位的國家出口總值基本保持不變,集中度也保持在47%左右,在小范圍內波動,但不顯著。中國茶葉出口市場集中度高,說明對單一出口市場的依賴性大。這種單一的出口市場結構十分脆弱,很難以抵御該出口市場的風險,一旦該地區(qū)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或與中國經(jīng)貿關系惡化,中國茶葉的出口將會大幅下滑,造成巨額的經(jīng)濟損失。

  3、缺乏國際品牌。中國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不僅名茶林立,而且中國茶葉產量高居世界第一。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黃山毛峰等名茶品種,可謂聲名遠播。但提起名茶品牌,卻是寥寥無幾。雖然近些年中國茶葉的出口量在國際上名列前茅,但在國際上享有名氣的卻是鳳毛麟角。“品牌”茶已成為中國茶產業(y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中國茶葉進入了“有種類、有名茶、無名牌”的瓶頸時期。中國目前的茶行業(yè),還處于前品牌時代,還是僅僅用口味來決定茶的價值,并沒有真正進入到品牌時代。沒有品牌,中國茶葉在世界上始終難以擺脫“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怪圈。

  (三)機遇(opportunities)

  1、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趨勢。首先,中國加入WTO后,農產品貿易相對自由化,中國可以獲得永久性的無條件最惠國待遇、非歧視性待遇,特別是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待遇;其次,有利于減少其他國家對擴大中國茶葉出口的非關稅壁壘等不公平待遇,實現(xiàn)出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最后,有利于引進技術、利用外資,強化茶葉深加工產業(y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出口。立頓進入中國市場已有16年,為中國茶業(yè)的發(fā)展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立頓為中國茶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經(jīng)費,同時還引導國內企業(yè)的研究方向,對中國研發(fā)機構研發(fā)活動的市場導向,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觀念的改變提供示范;同時也提高了中國的技術水平,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也給中國的企業(yè)帶來了新進的管理理念。

  2、茶保健作用的推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茶葉的消費需求也逐漸向保健方向發(fā)展,F(xiàn)代醫(yī)學證明飲茶有助提神益智、保護牙齒、滋補營養(yǎng)、減肥健身、解毒利尿、降膽固醇等功效。中國茶葉種類之多為世界之冠,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飲用者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身健康的茶類飲用。

 。ㄋ模┩{(threats)

  1、國際市場沖擊較大。當今世界公認的三大飲料中,可樂品牌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咖啡品牌有雀巢、麥斯威爾,世界茶飲料第一品牌被公認為立頓。中國作為茶葉的發(fā)源地,卻沒有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茶品牌。立頓進入中國后,在為中國茶業(yè)發(fā)展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目前,立頓茶葉已經(jīng)搶占了近80%的市場份額,在同類產品中可謂是鳳毛麟角。立頓公司通過在中國收購茶葉然后進行拼裝包裝后銷售,極大地搶占了中國茶葉的自然資源,通過加工賺取行業(yè)最高的利潤。同時,立頓加工技術先進,研發(fā)隊伍強大,中國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生產管理理念不完善的家庭作坊式的中小茶企難以與之抗衡。

  2、日本、歐盟等國的技術性壁壘。日本是中國茶葉出口的第二大市場,也是中國綠茶、烏龍茶的主銷市場。2006年5月29日,日本施行“肯定列表制度”,將進口茶葉殘留檢測項目有71項增加至276項,并采用“干茶法”檢測,將設限以外的農殘全部按“一律標準”即限量為0.01ppm;明確設限以外農殘超標將被視為違法。此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嚴重影響了中國茶葉對日本出口額。歐盟是中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地區(qū)之一,從2001年7月1日起,歐盟對進口的茶葉實行新的MRLs,共134種;2003年歐盟茶葉MRLs標準增加至193種;2005年8月1日,歐盟再度決定將硫丹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30mg/kg調整為0.01mg/kg.這一新標準相當于把監(jiān)測標準嚴格了3000倍。除少量有機茶外,中國的大部分出口歐盟的茶葉硫丹殘留量都無法達到歐盟的新標準。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ㄒ唬┙Y論中國茶葉自然資源豐富,茶文化歷史悠久,名優(yōu)茶的品牌多種多樣。但出口茶類品種及出口市場也較為單一。名優(yōu)茶品種多樣、品質高,但缺少國際化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品牌競爭力很弱,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力。中國茶葉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生產管理理念不完善。

 。ǘ┱呓ㄗh第一,大力開發(fā)自然資源,促進茶文化的推廣。繼續(xù)發(fā)揮綠茶出口優(yōu)勢,提高紅茶及特種茶的生產及出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出口市場的范圍。茶葉企業(yè)應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利用中國茶類多茶區(qū)廣的資源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各類綠色茶葉,研制適合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段、不同消費者喜好的綠色茶葉食品。發(fā)展有機名優(yōu)茶,是促進中國茶葉產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樹立品牌化,增強中國茶葉的國際知名度。整合茶企,重點扶持龍頭企業(yè),積極培養(yǎng)國際化品牌。加強品牌建設,有利于提高中國出口茶葉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增強出口茶葉在國際社會的認同感。重點扶持有實力、有信譽的龍頭企業(yè),以保證品牌品質的可控,促進品牌的集約化發(fā)展。中國國內茶葉生產商應借鑒國際品牌的經(jīng)驗,樹立大品牌的意識,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茶葉品牌。

  第三,在茶葉生產企業(yè)中實現(xiàn)機械化生產,推廣HACCP體系,提高茶葉的質量安全。加強茶葉的質量管理,提高安全性,既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中國茶葉沖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擴大茶葉出口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余艷鋒,鄧仁根。我國查產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新疆農墾經(jīng)濟,2007(12)。

  2、陳冀。中國茶品牌憂思錄[N].經(jīng)理日報,2008-03-01. 3、丁俊之。論提升中國茶品牌競爭力的緊迫性、可行性[J].茶葉經(jīng)濟信息,2006(4)。

  4、王慶。品牌建設——中國茶葉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茶世界,2007(312)。

  5、許詠梅。中國茶葉出口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J].世界農業(yè),2006(321)。

  6、許國權,陳春根;赗CA和“國家鉆石”模型對我國茶葉國際競爭力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7(11)。

  7、李道和,高嵐。中國茶葉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J].林業(yè)經(jīng)濟,2007(7)。

  8、沈佐民,宛曉春。促進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發(fā)展的思路與對策[J].農業(yè)經(jīng)濟問題,2007(5)。

責任編輯: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