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ㄈ┑?號指令-會計審計師的資格條件(1984年制定)
第8號指令的規(guī)定過程是:1978年提出草案,經過1979年的修訂,最后于1984年制定出正式指令。成員國根據指令修改國內法的期限為1987年12月31日,適用開始時間為1990年1月1日。
第4號指令和第7號指令均規(guī)定了財務報表必須接受外部審計人員的審計。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師的資格問題就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因此,制定第8號指令的目的,則在于從審計師的資格方面協調各成員國的準則。第8號指令由5章31條組成。
第8號指令對審計師的資格條件作了一般原則的規(guī)定。審計師應該是未從事與法定審計有抵觸的活動而且是誠實可信的人。并規(guī)定他們應在取得大學入學資格后,修完大學課程,完成實習課程,通過大學畢業(yè)考試,這個考試應能保證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另外,又對長年從事實際工作的職業(yè)專家規(guī)定了一些例外措施。
第8號指令還規(guī)定,作為專門職業(yè)的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必須嚴肅認真,并應堅持獨立性。
各成員國修改國內法的時間大致是,西德和法國均為1985年,西班牙是1986年。
通過第8號指令的制定,在歐共體境內就審計師資格問題作出規(guī)定,這對審計方面的國際協調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三、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成立于1961年,由24個經濟發(fā)達的成員國組成。但與歐盟不同的是: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不謀求地區(qū)的統一,只求發(fā)展國際事業(yè),并發(fā)展國家間的合作,以及解決國家與跨國公司間的問題,因此,它也積極地參與會計協調活動。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咨詢工作組的觀察員。從60年代后年期開始,它就關注跨國公司的問題,隨著“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委員會”的成立(1975年),它的活動變得更加有組織、有步驟。1986年6月21日,這個組織的成員國政府公布了(關于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的宣言「并將《跨國公司的行為指南)作為宣言的附件提出。該指南把跨國公司經濟活動涉及的各個領域都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予以系統化,這樣做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可以緩和人們對跨國公司的批評,另一方面,起到協調國際規(guī)范的作用?!?br>
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委員會為執(zhí)行指南規(guī)定的改進財務信息的質量的規(guī)定,于1979年10月設立了“會計準則工作組”。這個工作組有兩項任務:其一是負責解釋指南的信息披露一章中所包含的會計用語;其二是為增進財務報表的國際可比性,并為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協調而努力。
從第一項任務的完成情況看,到1983年會計準則工作組已對大部分會計用語的含義進行了明確的闡述。1985年調查了成員國為編制合并報表遵循的會計方針,在明確了關于合并方針用語的同時,還在這個領域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協調化。到1987年,對會計用語的解釋工作已基本完成。
會計準則工作組在第二項任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在1985年召開了由世界有關各界代表參加的“會計準則協調化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討論了以下問題:(1)財務報表的編制者和使用者關心和需要的問題;(2)制定準則方面主要的處理方法;(3)政府間組織在會計準則協調化過程中的作用;(4)阻礙會計準則協調化進展的實質性問題。根據會上的討論,于1986年出版了(會計準則協調化成果與展望)一書。
在1988年又圍繞一些專題專門召開了國際會議,此外為促進協調化,會計準則工作組每年都召開小型研討會,討論“外幣換算”、“所得稅的會計處理”、“課稅與財務報表的關系”、“租賃的會計處理”等課題。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發(fā)布了不少關于跨國公司的會計和報告問題的文件。其中《跨國公司的行為指南》這一文件中包括了“信息披露”的原則和應披露的項目。該文件的特點在于,它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而是為企業(yè)行為提出了指導性的方針。
作為這一組織的另一成果是:1982年n月24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部長理事會發(fā)布的(關于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指南會計用語的闡明)。在編這一文件的過程中,工作組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產業(yè)經濟咨詢委員會、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工會咨詢委員會以及歐洲會計專家聯合會進行了協調。此后,在1988年又出版了《新金融工具披露與會計)一書。1990年出版了《分部財務信息)一書。
工作組還兩次對成員國的部分跨國公司運用(跨國公司的行為指南)的情況進行調查。從四83年第一次調查情況看,有相當數量的公司遵從建議的要求,但信息不全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從1987年第二次調查情況來看,遵從的情況有所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公司的分部信息披露不清。調查的結果表明了該組織的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和仍存在的問題。
總之,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開展活動只是為了起到促進作用,它并不要求參與制定公認的會計準則。
民間會計職業(yè)組織及其對會計準則的協調活動
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由來
1973年,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墨西哥、荷蘭、英國和美國等七個國家的職業(yè)會計師團體通過協議而建立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會計國際化的起源可追溯到本世紀初。自1904年的第一次國際會計師大會召開之后,會計原則國際統一化運動就開始了。60年代以后,這種會計國際化的運動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fā)展。1962年在紐約召開的統一課題為“會計、審計、財務報告和世界經濟”的第八次國際會計師大會上,克雷安霍夫(第七次大會會長,荷蘭會計師協會會長)以“會計方面的國際挑戰(zhàn)”為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其主要內容有:國際統一化的意義和可能性以及為此應具備的研究條件和各個國家會計原則研究的現狀等。
1966年,由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會長H.邊遜爵士發(fā)起,聯合美國和加拿大的會計師協會共同組成會計師國際研討組。該研討組主要是對美、英、加三國的會計實務和會計準則進行比較研究,并發(fā)表研究報告。1968年研討組發(fā)表了第一份研究報告,題為《三國對存貨的會計和審計方法》。國際研討組的活動雖不是以直接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為目的,但它卻是朝著制定國際會計準則這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1972年在悉尼召開的國際會計師大會上,邊遜就設立國際組織的必要性問題向主要國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倡導,會后成立了會計職業(yè)國際協調委員會。經過該國際組織的主要成員國的有關人員的協商,提出了設立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方案,后經準備委員會的籌備,終于在1973年6月建立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成立后,其規(guī)模不斷擴大,四84年會員總數為35個國家的47個會計師團體。到1988年1月,理事國會員和一般會員總數巴達74個國家的98個會計師團體。到1989年1月,會員及增加到77個國家的102個會計師團體。中國目前尚未參加這個組織,其理事國包括下列13個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約旦、南朝鮮、荷蘭、南非、英國、美國。
?。ǘ﹪H會計準則委員會組織機構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組織機構如下:
1、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理事會負責執(zhí)行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設有專職秘書長一人協助理事會工作。
2.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顧問組。許多作為財務報表編制者和使用者的國際組織都參加了顧問組。1984年,該顧問組是由國際證券交易聯合會、財務經理協會的國際團體、國際商會、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財務分析協會的國際協調委員會以及世界銀行的代表組成。1987年,證券管理機關國際組織的代表也參加了顧問組。
3、籌劃委員會。通常由四個成員國組成,其中一名為理事國代表,其余三個國家中通常有2名非理事國的代表。該委員會主要負責考慮與會計專題有關的問題。
此外,還設有與各準則制定機構聯系的聯絡處。它的任務是充分了解各國準則制定機構面臨的困難。
?。ㄈ﹪H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國際會計準則的程序
制定會計準則中的每一個課題的程序如下:
1.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經過討論,選出一個認為需要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課題,并將之分派給籌劃委員會。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所有成員團體都可應邀提交供考慮的專題材料。
2.籌劃委員會在研究從成員國收集到的資料的基礎上,在秘書處的協助下,考慮有關的問題,并就這一課題向理事會提出要點大綱。
3.籌劃委員會收到理事會的評論意見后,著手制定建議準則的初步草案。
4、初步草案經理事會審查同意后,發(fā)給所有成員團體,征求評論意見。
5、籌備委員會對草案進行修改并經理事會中至少三分之二的成員通過后,作為“公布草案”加以公布后,向有利害關系的各方征詢意見。對“公布草案”征求意見的期限為6個月。
6.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成員團體在收到草案的初稿和公布草案后,應征求本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關的意見。
7.在草案公布以后,各種評論都提交到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并由負責這一課題的籌劃委員會加以研討和修改。
8.籌劃委員會將修改后的草案提交理事會,作為一項正式國際會計準則備用和待批準。
9、一項準則的公布必須經理事會至少四分之三成員通過。批準后的會計準則文本發(fā)給其成員團體供其翻譯和發(fā)表。
按照以上程序,一項會計準則從選題到發(fā)表大約要經歷三年的時間。
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1.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成立于1977年10月。在其成立前曾建立過國際會計職業(yè)協調委員會,所以首先介紹一下國際會計職業(yè)協調委員會的情況。
1972年10月,第十次國際會計師大會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召開,批準成立了國際會計職業(yè)協調委員會。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國際范圍內的會計協調。它的任務是:
?。?)決定國際會計師大會的主辦國;
?。?)保持與參加國際會計師大會的各國的聯系;
?。?)促進國際的地區(qū)機構的發(fā)展和信息交流;
?。?)參考和吸收各國提出的意見,擴大國際會計職業(yè)協調委員會的任務,并為改進業(yè)務提供咨詢。
國際會計職業(yè)協調委員會由11個國家構成。這些國家分為下述三種情況:
(1)擁有15年任期的有5個國家,它們是:澳大利亞、法國、荷蘭、英國、美國。
?。?)由上述5個國家指定,擁有5年任期的有5個國家,它們是:加拿大、西德、印度、墨西哥、菲律賓。
?。?)上列10國以外的大會主辦國,在決定主辦時開始參加進來。